来源:封面新闻

作为四川泸州第一个从事心脏冠脉介入的女医生,袁小蓉是手术室里与射线共舞的“铅衣女侠”,也是患者眼中与死神搏斗的“救心天使”……心脏冠脉介入是个“烫手”的技术活,但对于袁小蓉来说,她有“四大法宝”——快、准、狠、传。

快!曾在15分钟内完成急性心梗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小蓉与团队医生开展手术中。

白大褂一甩,走路还带风,这并不是电视剧里的场景。艺术来源于生活,袁小蓉就是个走路带风的人。她不但走路快,说话更快。这也是她长期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袁小蓉是泸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要负责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是科室冠脉组组长,同时也是胸痛中心内科组组长。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只有关注每一个环节、争分夺秒、迅速而有效地急救和治疗,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与死神赛跑,从病魔手中夺回生命。作为泸州市中医院胸痛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袁小蓉曾建立十五分钟内完成手术的记录。

当时,医院急诊科在出诊时接到一位急性胸痛患者疑似是急性心肌梗死,遂立即启动胸痛中心急救流程。在这个流程里,患者在急救车上完成心电图检测,袁小蓉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判断该患者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需尽快行急诊介入治疗。

袁小蓉迅速与家属电话沟通并征得手术同意,立即激活导管室流程,同时所有手术团队医师完成集结。通过绿色通道被送至导管室的患者,在15分钟后,顺利完成手术。

准!用“头发丝”细的导丝精确进行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小蓉开展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为患者行精准介入治疗

心脏冠脉介入治疗是医生通过手腕或者大腿根部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后,将类似“头发丝”细、直径约为0.35mm的导丝送到达患者心脏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再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方式疏通病变血管而进行的治疗。虽然是微创手术,但是对医者的要求极高。

极细的导丝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后,其方向及位置全靠术者的指尖来操控。术者不但要技术全面,操作熟练,还要心态沉稳,体力充沛,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体力和精力都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女医生。”袁小蓉说。

袁小蓉介绍,冠脉介入术主要是考验医生的手上功夫和眼上功夫。术中,医者需要通过眼睛看到的造影情况以及手上操作导丝的触觉反馈来调整自己对钢丝的操控,要达到心里想进哪根血管手就能操控钢丝到哪根血管的醇熟能力,并且还要准确无误。

狠!术中穿着超10斤重的铅衣“吃”射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2月,袁小蓉成功开展泸州市属医院首例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

无论是冠脉造影还是冠脉介入手术治疗,都免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射线辐射。术中,医生需要穿着10几斤重的铅衣操控手术。

“这也是很多女医生不愿意学这个的原因”,直至今天,泸州也仅有2名女生掌握该项技术。袁小蓉坦言,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作的时间快,抢救的时间紧,常常还要在无数个深夜跑急诊,这也就意味着可能要穿着厚重的铅衣连轴转。

为什么还要选择去学心脏手术中最苦的冠脉介入术?“没办法,个人要发展,科室要发展,医院也要发展,那就只有对自己狠一点了。”

2001年,25岁的袁小蓉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进入到泸州市中医院工作。那时候的医院规模还很小,管理也很笼统,科室也粗略地分为大外科、大内科两个科室。

医院要发展,科室也要发展,怎么办?从2007年开始,袁小蓉先后进入到首都医科大学北京附属安贞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大型心脏中心进修,为医院争创国家级胸痛中心获得了先决条件。

传!培养年轻医师提高团队技术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小蓉与团队医生开展手术中。

这些年,袁小蓉在不断精进自己技术的同时,还培养了两位年轻的冠脉介入医师,随着年轻医生的加入和成长,冠脉团队的技术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对于复杂疑难高危冠脉病变有较高的处理能力。

半年前,一位严重心衰的患者因水肿,已从双下肢肿到了腰部,一个月以来只能坐着睡觉,慕名找到了袁小蓉团队。面对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衰的情况,袁小蓉判断患者严重冠心病可能性极大,遂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精心控制好该病人的病情后为其做了冠脉造影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了她的判断:患者为严重冠心病。

按冠心病治疗原则,该患者在此种情况下,应首选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但他多番周转,鉴于心功能很差,风险大,很多外科心脏医生拒绝为其手术。

怎么办?才46岁的生命就此逐渐消失?袁小蓉不忍心也不甘心,经过与团队不断探讨,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冠脉介入治疗方案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第一次介入治疗,团队给患者打开了两根闭塞的血管,术中患者一度出现心衰胸闷等危险情况,通过呼吸机辅助治疗、药物治疗等预案的实施均一一化解,最终手术顺利完成;经过第二次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后,目前随访患者状态良好。

如今,袁小蓉始终保持每周一、三、五手术,二、四、六门诊的工作节奏,面对每天满满当当的行程以及随时要抢救病人的高压工作环境,袁小蓉仍坚守自己当时学医的初心:“医者,治病救人。”(文/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