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个幼儿园给孩子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

幼儿园被装饰成婚礼现场,门口挂着“吾园有喜 一起吃大席”的红色横幅,“囍”字剪纸、红色礼桌、红毯一应俱全。

男孩们穿着白衬衣戴着领结手拿捧花敲门“接亲”,女孩们穿着裙子戴着头纱“拦门”讨红包。

男孩儿女孩儿在“囍1314”的字样下拍婚纱照,最后一起吃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办婚礼?园长的回答是:

为了帮助孩子们度过婚姻敏感期,引导孩子在择偶、社会交往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个活动引发了网友们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挺好玩,就跟过家家一样。

有的则认为这是胡搞,引导孩子们早熟。

还有的网友则一脸迷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婚姻敏感期。

我换位思考了一下,假如我儿子的幼儿园要搞这种集体婚礼,我肯定是投反对票的。

因为用集体婚礼来帮助孩子认识婚姻实在太形式化了,不过是成人的自嗨而已。

孩子们确实会经历“婚姻敏感期”,他们会对如何结婚这个事情好奇,但作为父母和幼教从业者,我们应该看到其背后深层次的成长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确实有婚姻敏感期

孩子们确实有婚姻敏感期

我儿子中班的时候就已经“私自结婚”了,结婚对象是他的同桌,一个名叫优优的小女孩。

那段时间,儿子每天回来都要和我说今天和优优玩了什么游戏,还说和优优已经商量好了,长大就结婚,且连结婚后住哪都商量好了(想的可真够周全的),

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我,非常好奇我这未来儿媳妇长啥样。

终于有一天,我在院子里见到了她,文静可爱,笑起来格外甜美。

儿子和优优互相喊着对方的名字,飞奔在一块儿拉着手转圈圈,腻歪到不行。

儿子不仅有了自己的“结婚对象”,还开始质疑我的婚姻。

在我和孩子爸爸吵架时疑惑的问我:妈妈,既然你不喜欢爸爸(孩子会认为和对方吵架就是不喜欢对方),为什么还要和他结婚呢?

这就是婚姻敏感期到来的2个典型标志:

1、孩子们开始说“我要和xxx结婚”,对异性朋友感兴趣。

2、孩子们通过观察父母的互动,提出和婚姻有关的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在五六岁左右会进入婚姻敏感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发展出了性别意识,又爆发出强烈的社交需求。

孩子们口中的婚姻,更倾向于友情形式中的异性友谊。

我喜欢跟某个女孩/男孩玩,就想一直跟他/她在一起玩,怎么做才能一直在一起呢?结婚啊!因为爸爸妈妈就是用这种方式一直在一起的。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作者说:每个儿童都要经历异性朋友的敏感期,就好像童年在为未来的成人做准备。

在我看来,所谓婚姻敏感期其实是孩子们在探索“如何和异性朋友相处”,而非结婚的仪式流程。

即便孩子们确实对穿婚纱抢红包等活动感兴趣(在孩子眼里,这些就是好玩的游戏),我们也不能肤浅的停留在形式化的满足上。

应该从友情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择友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友情的角度出发应对婚姻敏感期

从友情的角度出发应对婚姻敏感期

1、我的择友标准是什么

我们经常会听孩子说:我不喜欢跟谁谁谁玩,他不是我的好朋友。

有的家长就会劝说孩子要和同学搞好关系,大家都是好朋友。

这样劝说肯定是不对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和所有人都成为好朋友呢?

孩子们需要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择友标准是什么,比如兴趣相投、性格温和、不霸道、不欺负人等等。

我们可以和孩子聊天,让他列举出自己喜欢和哪一类同学做朋友,这就是一个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

就拿我儿子举例子,他的朋友并不多,只有三四个,但每一个朋友都是他真心实意喜欢的。

有和他一样热爱昆虫动物的灵魂级朋友,也有和他一样性格内向的同频朋友。

你喜欢什么样的朋友?

你想要选择哪一类同学当朋友?

这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思考,自我认知清晰的孩子长大后,不会恋爱脑,更不会被pu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就已经发展出用关系攻击的方式来“获得友谊”了,他们会说:

你要是不给我这个东西,我就再也不和你玩了

你是我的好朋友,你就应该听我的

你只能跟我玩,不能跟别人玩,否则你就不是我的朋友了。

这些表达,我们一定听孩子讲过,放大到婚姻阶段,这类话术也是屡见不鲜的。

可以说真朋友和好配偶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

孩子们就要去思考,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朋友是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

健康良性的友谊,是会让两个人都感到舒服快乐、大家一起做正确的事情,一起慢慢向好。

倘若你已经告诉朋友不喜欢做某件事情,他/她依然以收回友谊的方式来威胁你去做。

那这种朋友不要也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冲突

我儿子去他朋友家玩,两个人一起搭磁力片,刚开始一片祥和,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三角形磁力片时,他两开始争夺起来,瞬间就翻脸了。

儿子哭着说:你在我家玩得时候,我什么都玩具都让你随便玩,我在你家玩,为什么你就不让我随便玩,这不公平!我再也不和你玩了。

我再也不和他/她做朋友了,是孩子们处理社交冲突时惯用的一招,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不一定真想这么做。

孩子就会陷入想继续跟对方玩,但又不知道如何下台阶的尴尬境界。

人与人之间一定会出现冲突的,哪怕是好朋友。

如何看待冲突,如何处理冲突是孩子们必修的课题。

孩子们需要学会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冲突,双方的需求是什么?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找到冲突的根源。

如果我真的舍弃这段友谊,我该怎么做?

如果我不想舍弃这段友谊,但又不想类似冲突再次发生,我该怎么做?

这些处理冲突的思考用在婚姻里也是一样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如何应对交友过程中的负面情绪

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儿子和好朋友约好了楼下一起玩雪,我们下去的稍微晚了些,那个朋友已经和另外一个孩子先玩起来了。

儿子试图融入进去,但没有成功,非常尴尬的站在旁边。

看到好朋友没有搭理自己,儿子又难过又生气,哭得稀里哗啦。

我非常理解儿子的感受,抱着他,一直等他哭完。

哭完以后,儿子说:妈妈,你能不能给我也买一个夹雪球的玩具,下次下雪,我就能和她们一起玩了。

伤心愤怒过后,儿子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和朋友在一起不只有快乐、美好的正面情绪,还有生气、伤心、嫉妒等负面情绪,这是一定的。

负面情绪提示孩子:自己现在感受很不好,现在必须要做些什么让自己平静下来。

掌握应对负面情绪的办法,更有利于处理社交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对于儿童来说,异性朋友的敏感期是纯心理和精神性的。

它使儿童变得向上、助人、自爱、自觉、使儿童经历快乐和痛苦,使儿童的心理意识和社会意识“上个台阶”。

这才是婚姻敏感期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