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项,它涵盖了三界一切众生的“我”及“我”的心行。除色之外的其他四项内容,都是心理的作用,前面谈了色、受、想。受和想在层层运作的时候,对于每一个境界状况的了别,就是识。识,就是识阴六识的了别作用;识是有根本识如来藏作用存在的前提下,才能让受、想得以运行。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让受和想连续的作用,这就是行蕴。

每当境界来时,对这个境界生起了心行,然后经过内心的审思判断,接下来可能会有所行动,或是要说什么话等等。像这样经过心理的审思判断,然后动身发语,整个过程就形成了我们的行为。行蕴是我们的意念(心行),及身体有什么行动、行为〔身行〕,和说了什么〔口行〕,就是行蕴最直接简单的表述〔行蕴实则应以五位百法之心行予以界定方为精准〕。
行蕴是色蕴、受蕴、想蕴三者,在时间上连续呈现的一个变化过程。众生一切的行住坐卧,吃喝玩乐,都是行蕴,它透过色蕴的变化显现出来。比如从甲地走到乙地,在走的过程中,很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色蕴,这个色身,不管是姿势或是运动的方向等等,一直在变化,直到整个行动结束,像这样就属于行蕴。行蕴除了身体的行为、说了什么话之外,还包含意念的流动,我们从想一件事,“想”的念头生起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都是意念的行蕴。

我们知道五蕴本质虚妄,“我”虚妄,行蕴当然也虚妄。有了这样的见解,在求解脱的修行中就会得力,容易断除烦恼而得解脱。行蕴,这种叫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不会使用,可实际上却常常对行蕴有所执著、有所坚持。我们来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在乎、执著的“我”,有哪些?

首先,从身体的自在来讲。身体在久经束缚之后,一旦能够自在地舒展,就会觉得这个自在舒展真的很好!比方色身不适住院,因为病情需要一直平躺床上;这时候就会发现,平躺是一件非常难熬的事。等健康恢复身体能自在伸展了,可以自在行动(行蕴),是非常重要的事。

当为身体四肢不方便的人,在争取福利时常常会说,能够站起来、能够自己靠着双脚的力量活动,是保证每一个人做人的尊严。可知一般人对于行蕴,不见得用“行蕴”来说;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行蕴的内涵,是有掌握、期待,坚持的。

身体的行动,是直接就能体会到的行蕴。身体是色蕴,而色身的变化,是剎那剎那变异不停的;只是我们没有足够精细的思惟和定力可以观行,所以察觉不到。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会自然变老,这个变老不是一瞬间发生的;它是每天,分分秒秒,剎那剎那之间,逐渐变老的。“身体其实就是无常变化的”,既然身体是无常变化的,那么身体的伸展等活动当然也都是无常变化的。

行蕴就是在一段时间里,身体或意念的流动,都把它叫做行蕴。包含我们的呼吸,也是行蕴的一部分,也是一段时间里身行产生的变化。有行蕴就表示,在一段时间内,不管是身体或意念都会有变化;既然会变化,它当然就不是一个恒常真实的存在。

其次,从意念的自在来讲,行蕴除了身体在一段时间的变化之外,还涵盖了我们的意念,就是我们在想一件事情的全过程。这个大家平常不会与行蕴连结在一起,但想想看,是不是经常有人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表示,说话的人重视的是意念的自在。他在想这件事情的时候,从头到尾,在“心”的行蕴上,是他在乎的,他希望所喜欢的事在意念上,能呈现完全自由的行蕴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没说“行蕴”,可是对于行蕴的内涵往往都有期待、坚持的。

意念“无常”剎那剎那在转变。正因为意念具有这个特性,造成我们有许多的烦恼,妄想随时随地冒出来。既然意念无常,在意念运行的整个过程、整段时间里,当然是剎那剎那的无常变化。

再次,从行住坐卧中展现出的自性,或跟自性有关的部分,都含摄在行蕴的范围。比如我们希望自身展现什么样的风格,气质,或是在适当的场合展现自己的权势等等。这风格、气质、权势,都是我们在行住坐卧之间,搭配色身的种种形态,展现给他人的感觉;对于展现这些感觉的人来讲,是对行住坐卧间的各种行蕴有所坚持,执著的。

又譬如有的人,就是不断地去旅行,在旅行中才会觉得人生有意义;隔一段时间就要好好地去规划下一趟旅行。在旅行中“体验他的人生”,就这件事来讲,也是一种整合性“流动”的体验,是对身心在时空的流动变化中整合性的体验;这种体验,也在行蕴的范围里。

人们在行住坐卧中对那些自性的坚持,对于自己有什么风格的坚持,有什么气质的坚持,展现什么样的权威气势的坚持;这些坚持的背后,都是行蕴,都是身体在一段时间展现的姿态变化;同时,也是意念形之于外给他人的综合感觉。从行住坐卧的自性层次来讲,身体跟意念都是剎那剎那地变动无常的,我们所在乎的这些风格、气质、权势,也是剎那剎那地无常变化的,我们想保有这些东西,但面对它无常变化的本质,必然会遭受许多苦恼。

行蕴本来就是色蕴、受蕴、想蕴三者衍生出来,种种跟行蕴相关的一切,也都是无常变化的;行蕴当然不会是我们修行的目标。

从修行的角度看,有没有在乎的行蕴?答案是有的。比方说,有一种修行的方式,“安般念”或“安般守意”;这个方式主要是基于四念处,对我们的身、受、心、法这四项仔细去观行: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在修四念处观行的时候,我们加上了观出入息法,对自己在一呼一吸之间,仔细地观行来达到心的收摄;一方面收摄我们的心念,提升定力,并且通过提升定力的过程,能更加深对四念处的观行;这就是安般念修法的要点之一。

但是许多人在练习出入息观行的过程中,会去觉照自己色身的存在,或觉照自己的身体、觉受、心识,以及跟自己有关的一切法的微妙变化,都观行得比较清楚,这原本没有错。只是有些人不了解,这四念处的观行,它的本质是透过四念处,让我们真正掌握“我”的虚妄,从“我”虚妄这点开始了知蕴我虚妄,才有机会能够成就解脱。也就是说,四念处的终极目标是,破除我们对于“我”的错误执取,然后才能让我们一步一步的,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到最后把一切现行的烦恼完全灭尽,到达涅槃的境界。这才是四念处观正确的修行。

有些人在修安般念时,反而把透过出入息的观行觉照,当成是整个四念处观的全部;只是把观出入息的观行,定位在更能去掌握身体的种种变化,让自己在面对世间的种种状况时,能够掌握自己的心念,就是“去拥抱一切的困难、拥抱一切的逆境”这样。如果修行只停留在这里的话,这样的修行,反而在修行安般念的过程中被行蕴困住了。象这样的修行没有办法让人解脱,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四念处法修,达到真正去除我见与我执的境界,而只是把这个出入息的观行,当作培养基础定力,让我们不心随境转的话,这样离解脱还有一段的距离,不要被这个行蕴所限制住了。

当然,还有很多稀奇古怪、光怪陆离的行蕴,比方说,从印度性力派传来的双身修法,假借修行之名,行男女合修双身之实,希望透过这种修行达到什么样的境界。这是妄想是不正确的,越清净的修行越离欲,双身修法与修行无关,更与佛法无关,它也是被这个行蕴给困住了,症结在于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解脱境界。

映日荷花别样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