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在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的情况下,蒋经国接受了台湾《天下》《远见》杂志的访问。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接受来自台湾本地杂志的专访。

在这次采访中,他就一些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作出回答,这也是他最后的施政演说。

这次演说的几个月后,也就是1988年1月13日的夜晚,时间8点45分,台北市民们围坐一起观看着电视。突然画面中断,眼前出现数秒迷茫的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经国

空白之后,荧屏上缓缓地,出现了一行僵直、肃穆的字幕:蒋经国先生,今天下午15时55分不幸与世长辞,举国哀悼。

蒋经国的去世,让极其有希望的、实际上已着手进行的两岸和谈猝然终止。这时,人们不禁会有疑问。

在蒋经国晚年,两岸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实现和平统一已提上日程。可为何却功亏一篑?难道仅仅是因为蒋经国的离世?那蒋经国之死,会不会是场阴谋呢?

1887年,一个小男孩在蒋家盐铺的后屋楼上出生,祖父蒋斯千为其取名瑞元。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瑞元无赖”——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14岁时,蒋介石被迫与岩头毛鼎和的次女毛福梅喜结连理。在旧式包办婚姻的背景下,婚后夫妻感情一般,蒋介石对妻子非常淡漠。

而后蒋介石留学日本,1910年春,毛福梅生下一个男孩,乳名建丰,这就是蒋经国。

蒋经国出生所带来的安定只是一时的,过后蒋介石的所作所为让毛福梅心如刀绞,但她终究是个善良的女人。

这一切都被蒋经国看在眼里,这颗幼小的心灵无法自控地生出些许恨意。即使后来跟着父亲到上海就学,与父亲交往渐亲,他也难消其中郁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经国

蒋介石对他的教导细致入微,身在国外就时常寄来书信,关怀备至。他一面顺从父亲,一面对父亲生恨。这样的内心矛盾,也许是塑造他性格的因素之一。

当时正值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动荡年代,年轻气盛的蒋经国赴苏留学,蒋介石在国内制造反动政变。

之后经过各种波折,蒋经国回到国内,被安排到溪口与其生母毛福梅一起生活。

蒋介石亲自指定书目,诸如《朱子纲目》《王阳明全集》《曾文正公家书》等古籍,要求蒋经国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阳明全集

蒋介石一向推崇王阳明,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蒋经国补习中文,研读古书,深刻理解孙文学说,三民主义,蒋经国就此过上“洗脑”式的读书生活。

封封家信,都透露出蒋介石的心思——他想把儿子头脑中的马列主义彻底清除!

蒋经国回国不久,抗战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但国民党并未放弃反共政策,蒋介石急需帮手与共产党争人心。

他看中了大儿子蒋经国,蒋经国雄心勃勃,走马上任,决心在赣南大干一番,为父争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经国

他确实做出了一番事业,经过多方磨练,初露锋芒,羽翼渐丰,这时候的蒋经国,坚持的已然是反苏反共的立场了。

1946年6月,蓄谋已久的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蒋介石之所以敢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必然离不开美国政府地援助。

蒋介石撕毁协议,气势汹汹,实则是负隅顽抗,落日余晖。蒋介石三次下野,国民党政府朝不保夕。

渡江战役打响,蒋介石慌不择路,但他仍然有着自己的方针——坚守淞沪,重点经营台湾,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伺机反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龄号飞机

不过,事情的发展很快违了蒋介石的意愿。解放军一路乘胜追击,蒋介石不得不退后。6月21号下午,蒋介石乘“美龄号”飞机返回台湾。

之后蒋介石父子回到大陆企图兴风作浪,结果却是众叛亲离,飞机再次飞离大陆,蒋介石统治的时代就此结束。

蒋介石成了台湾地区实际的最高领导人,他一边关注着美国的态度,一边准备复职。在自行宣告复职后,蒋介石大权统揽,实行独裁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他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建设台湾,但蒋介石最重要的部署,就是重振“蒋家王朝”,子承父业,培植蒋经国。

在培养儿子这方面,蒋介石可谓是花了大气力。同时,他不仅力求美国的保护,还成了朝鲜战争中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有了美国的保护,蒋氏父子逃过了灭顶之灾。

我们可以说,这时候的台湾地区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一是完全成为美国的保护地,为美国所左右;二是蒋家在台湾地区独揽大权。

短短几年时间,在蒋介石的精心安排和策划下,蒋经国放手抓权,全面出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蒋经国

出于蒋介石的全力支持,蒋经国混得风生水起,在台湾国民党政权核心圈层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令人瞩目的新生代“政治强人”。

有了美国这个保险,蒋介石放肆大胆地叫嚣“反攻大陆”。但终其一生,蒋介石都没有真正地付诸行动。这其中有美国的干涉,也有蒋介石和国民党自身的弊端。

1972年5月,蒋介石以台湾地区领导人名义,给地区行政机构推荐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

事实上,蒋经国的军政职务不是完全因为他有能力或者他很努力而升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经国

我们前面提到,蒋介石为儿子的未来做了非常详尽的规划。所以,蒋经国的军政高位靠的是父亲的一手提拔。

蒋介石才不会管什么谦不谦让,害不害臊。锣鼓喧天地给儿子开道,不需要什么面子里子的。经过一系列形式程序,蒋经国当选为“行政院长”。

1975年,把儿子送上去的蒋介石心事已了,于4月5日病逝,蒋经国顿感惶然。

蒋介石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融入了蒋经国的生活,作为精神支柱一般存在的父亲,还是被带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病逝

宋美龄离台赴美,蒋纬国备受冷落,蒋经国真正地独掌大权。他上台之后,与其父亲的风格作风有所不同。

他认为专制与独裁的时代已经过去,不再适应当今的潮流。他提倡“民主”与“法治”,并对以后的“治理”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在对待两岸关系及祖国统一问题上,蒋经国的“大陆政策”与蒋介石时代并无二致。

针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国两制”方案,蒋经国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作为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对待“台独”问题上,蒋经国的态度一蒋经国坚定而鲜明:只有一个中国,两岸必须统一。

其实,出于种种政治意念,即使有着“反攻大陆”的口号,蒋氏父子并没有拒绝两岸和谈的可能。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台湾社会局势逐步稳定,国际形势有所缓和,且存在美苏搅局,中共的台湾政策也发生变化,不再单纯依靠武力解决问题,而是改变为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方针。

1956年春,在周总理的安排下,章士钊带着中共给蒋介石的信来到香港,会见了许孝炎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士钊

许先生飞去台北,将信转交给蒋介石,并将会谈情况作了详细汇报。而曾是蒋经国亲信的曹聚仁从香港去往北京,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他。

后蒋氏父子也接见了曹聚仁,并进行详谈,很快达成了六项条件。

但正在此事进行时,大陆发生了一场浩劫,且波及到台湾,蒋介石对国共重开谈判一事产生疑虑,改变主意,此事搁浅。

后来中共也多次发出和谈建议和邀请,蒋介石出于对台湾前途的考虑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再次有了重开谈判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聚仁

但1975年蒋介石去世,第二年毛主席也与世长辞。两党主要领导人没能看到国共重开谈判以及谈和合作局面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蒋经国主政,台湾当局表面上坚持“三不”政策,高呼“反共”。但在背后,出于种种原因和政治意念,蒋经国又开始回应中共方面的和谈建议。

后来,蒋经国暗许他的心腹沈诚不断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双方的密切交谈使两岸的对峙局势软化,中共中央致蒋经国的密函也促进了两岸地互动交流。

1987年7月,蒋经国宣布废除在台湾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体制”,接着开放两岸民间人民往来,对大陆做了适度地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同胞首次回大陆探亲

蒋经国也表示在考虑赴大陆与中共谈判的人选。正在他迈出历史步伐,即将改写历史之时,病痛缠身的蒋经国却状况突发,抢救无效,猝然离世。

实际上,台湾当局的高官要员对于和谈大都持反对态度。以至于蒋经国去世后,新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上台,就开始鼓吹不利于两岸统一的言论。

其实也变相反映出,台湾当局内部的反动思想根深蒂固,其次,一直以来美国方面的介入也脱不了干系。

在蒋经国晚年,股股暗流也变得愈发汹涌,大有无法遏制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我们要了解到,蒋经国也始终坚持“反共”立场,他继承了蒋介石的意志,决心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是他本质思维、种种政治意志的载体。

这一点,在蒋经国生前最后的施政演说中就能体现。

当时他接受台湾本地杂志的专访,被问到:“政府已宣布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请问除了基本人道的因素外,还有无其他考虑?”

蒋经国答:“并无其他考虑。当然,访亲的国人因此能够亲自体验海峡两岸同胞生活的悬殊,也可以比较两种不同制度的孰优孰劣,从而判断中国的未来究应采行何种制度方能符合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

被问到:“未来我们的‘大陆政策’是什么?”

蒋经国答:“政府一贯的政策,是坚持反共立场,不与中共接触、谈判,决不妥协。有些人士认为我们这个立场过于‘僵化’,不足以应变。事实上,正因我们坚持这样的不变立场,才逼使中共不断改变其表态。”

被问到:“您认为未来中国应以何种方式统一?”

蒋经国答:“中国必须统一,也必将统一,但决不是统一在马列主义的共产极权制度之下,而必须统一于自由的三民主义制度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经国

但也有人提出,说着这番言论的蒋经国却在与中共重开和谈的事情上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或许他没有他表现出的那么“反共”。

在中共不断地“主动示好”之下,蒋经国再次迎来思想上的悄然转变。晚年的蒋经国在推动两岸交流方面出台诸多政策,都印证了他所说的“想给历史和国人一个交代”。

蒋经国是个矛盾体,他的性格和内心充满矛盾。或许这也是他一面对抗,一面又暗中回应的原因之一。

但蒋经国改善了两岸关系,并对祖国统一有着期望和贡献,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经国

与其说功亏一篑,不如说由来已久。而蒋经国的死也存在诸多质疑,他生前为和谈作出的努力也确实引起台湾当局的不满。

作为蒋介石一手扶植的“蒋氏关系户”,他也并不是被所有人信服;再者说,美国的骚操作也让人生疑。那么,蒋经国的死到底有没有阴谋呢?

1988年1月13日上午,蒋经国突感身体不适,伴随轻度恶心呕吐现象。在下午时分,蒋经国大量吐血,随即引发休克及心脏衰竭。经医疗小组挽救无效,15时55分心脏停止跳动。

蒋经国的突然离世,在两岸关系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和平统一进程被突然打断,不禁引发人们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因为蒋经国患有糖尿病,他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患有糖尿病及并发症。但有医师质疑,就算糖尿病和心脏病并发,也不可能这么大量地吐血。

其次,也有说法说,蒋经国过度操劳,事事躬亲,是累死的;再者,说他被民进党害死。

民进党的成立是利用了人们对国民党的不满,且民进党背后恐有美国扶持。蒋经国曾经常被民进党气到不想说话,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心情不佳,或许这也为他的病发埋下伏笔。

归根结底,各种猜测也只是猜测,蒋经国的离世或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许是阴谋算计,也许是寿终正寝,也许是病痛折磨太久,到了该解脱的时候了。

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顺应浩荡的历史大势,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

祖国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迫切心愿,两岸必将统一,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我们坚定地相信,那一天就在不久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