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奥巴马总统上台以来,美国开始对中国军事上实施一系列威胁、围堵,经济上一系列制裁措施;特朗普上台演变大规模贸易战,对中国政府采取全面的贸易制裁及报复;拜登实施所谓脱钩战略,对中国企业进行限制,禁止中国领先科技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甚至升级到全球封锁。为什么美国要采取频繁制裁及围堵中国政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美国制裁围堵中国几种主流观点

以下几种观点占据主流,并且都欧美主流媒体、主要智库以及政客经过长期反复炒作。

所谓的中国没有正面赞同和回复“两国集团”(G2)论。2008年6月美国学者正式提出“两国集团”(G2)构想,就是中美两国合作,共同主导世界事务。经济上,双方合作方式是美国负责消费、中国负责生产;美国要鼓励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并和中国分享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包括美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等美战略家把该构想提升到战略层次。

其实质是美欧负责设计、生产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中负责生产大量价格低廉的小商品,中美贸易类似于几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客机的贸易结构持续下去;美国人民大量消费中国产小商品,中国人民热衷于储蓄并将存款借给美国;满足了美国人民的购物欲,中国则获得了就业机会。

中国没有正面回复和赞同。美国的专家智囊以及一些政客们,因中国对“两国集团”(G2)论消极态度感到愤怒。

一些专家及政客所谓“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论调。中国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一些专家将之归咎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不民主,主张照搬西方民主制度的“拿来主义”,要解决中国存在的绝大多数问题只有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却完全忽视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文化生态、不同的国家结构中存在不同的民主形态。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各阶层以及革命志士不断探索,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尝试过走全盘西化民主道路,并进行大量实践,由于多种因素造成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成功,最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探索证明,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更符合中国实际国情。

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军事逐渐强大,"中国威胁论"开始在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泛滥起来,渲染中美军事冲突不可避免。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文明角度解读"中国威胁论"。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大肆宣称是对美欧主导下的传统国际秩序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挑战,在政治上层面上,企图宣传染“中国威胁论”。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中美围绕台湾问题发生军事对峙;围绕南海中菲海上争端。在军事上,大肆渲染中国在国防预算中持续过度增长,无端臆测中国会用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威胁地区安全,极力夸大宣传“中国军事威胁论”。在经济上,亚洲经济危机中,中国逆势经济影响力迅速扩大,推定“中国经济威胁论”。在网络信息安全上,渲染中国计算机黑客威胁信息安全,所谓的“网络安全威胁论”。甚至粮食安全威胁、环境威胁论等等。

这些政客以及所谓专家无视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我国对外政策主旨,是创造与强化互利互惠的“共赢”关系,坚持睦邻友好的原则,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加强政治、军事层面的互信,进一步拓宽在反恐、军演等国际合作方面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政客完全忽视中美之间的差异。中国在文化上信奉东方的儒家文化,而美国信仰西方基督教,两者有着根本性差异;政治制度上也存在差异,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美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完全忽视我国坚持睦邻友好的原则,而美国在国际上实行霸权。

美国历史上如何对待仅次于美国的其他经济和军事强国

二战后至今,历史上有三个国家在经济上(或者军事上)达到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或包括军事强国),分别是:1945-1978年,苏联;1978-2010年,日本;2010年至今,中国。

美国如何围堵科技军事超级大国苏联

自1945年二战后开始,苏联GDP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二,并维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33年,苏联在科技领域,苏联大量科技力量和成果集中在核武器、导弹、原子能、空间技术等尖端部门,航空航天与美国并驾齐驱;军事上,苏联核力量方面与美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常规力量保持很大的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并在全球多地有驻军。苏联在科技军事与美国同一级别的超级大国。美欧认为强大的苏联已经严重威胁美欧安全,成为美国现实强有力的对手。

1947年3月12日“美苏冷战”拉开帷幕,美国采取政治孤立、打压,经济制裁全面围堵苏联。1949年4月4日美国主导32个国家成立北约围堵苏联。美国人采取“排除美苏热战之外的一切手段”,包括外交战、情报战、心理战、宣传战、经济战和隐蔽战、代理人战争等手段对付苏联。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主导西方文化入侵苏联,西方思想席卷苏联每个角落,从内部瓦解苏联;同时,通过非政府组织力量干扰苏联的内政与外交,促进苏联境内民主运动的发展,给予苏联体制以强大冲击;

在1991年12月25日,最终在内外交困状态下,苏联宣布解体。

美国如何打击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

1978年日本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维持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连续32年。

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以其高效的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成为全球领导者之一,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逐渐增加,导致美国国内产业受到冲击,引发了贸易纠纷和政治争议。

美国认为日本的竞争行为对其经济利益构成严重威胁,美国自80年代初开始采取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手段来针对日本,目标抑制日本经济发展。

标志性事件为,1985年9月22日,美国、英国、法国、西德和日本五个工业大国在纽约广场酒店达成的“广场协议”。美国采用货币战争手段,通过施压迫使日元升值,降低日本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提高美国进口日本产品的成本。

同时,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贸易制裁措施,如对日本产品征收高额关税、限制对日本的技术转让等,抑制日本产品出口,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冲击。同时,美国政府敦促日本进行经济结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

美国对日本的系列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终于破灭,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暴跌,银行和企业陷入债务危机,经济陷入长达三十年的停滞和萧条。

2010年,最终日本GDP被中国超越,失去世界第二经济体地位。

美国近年如何制裁围堵中国

2010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过日本,达到6.0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9.2054%,成为世界新的第二大经济体。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宣称“转向亚洲”战略。

2012年6月3日,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2013年4月16日,美国“防务新闻” 网站刊登文章,分析中日钓鱼岛主权纠纷,提出美国“重返亚太”军事战略。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开始新的全面对华战略竞争。

2017年11月5日,特朗普第一次向外界描述了他的“印太战略”构想,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是其亚太地区重要盟友和战略支点,“印太战略”就成为了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宣布讲对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开启中美贸易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中美贸易问题访谈 图片来源直播港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中美贸易问题访谈 图片来源直播港澳台

2022年2月11日,拜登政府发布其首份区域战略报告《美国印太战略》。

2022年4月25日,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布报告《美中技术“脱钩”:战略和政策框架》,分析了美国应对中美竞争及未来发展的“平衡性脱钩”战略。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出“中国是唯一有能力、有意愿挑战国际秩序的战略竞争者”。

2024年5月14日,拜登在白宫玫瑰园发表讲话,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100%关税。

拜登就中国新能源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等发表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就中国新能源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等发表讲话

美国全面制裁围堵中国原因分析

美国为什么“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制裁围堵中国?仅仅是所谓的“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论”、“两国集团(G2)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个人认为以上观点并不是美国全面制裁围堵中国的真实全部,并不是真正全部缘由。

美国为什么全面制裁围堵中国问题上,美方智库的心里话

我们来看看美国前驻华外交官、时任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的罗伯特•戴利2015年关于遏制中国的言论:美国必须确保自己在安全方面没有竞争对手,即便中国做出一些支持‘接触’战略的人所期待的改变,即便他们尝试完全照搬美国的宪法和法律,我们仍要限制中国的发展。只因为我们不想有竞争对手,这个主张跟信仰无关,如果中国真要成功了,不管信仰如何,我们都必须加以阻止。哪怕中国重新陷入贫困也在所不惜。

罗伯特•戴利2015年关于遏制中国的言论,图来源北京周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伯特•戴利2015年关于遏制中国的言论,图来源北京周报

中国在经济、技术、军事快速“和平崛起”与美国维护其“世界霸权”之间的现实矛盾,是美国为什么全面制裁围堵中国的主要因素。

自2010年以来,在经济上,随着中国快速发展成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美国一些智库及专家错误地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一定会为美国带来灾难,美国主导国地位受到威胁,中美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即“修昔底德陷阱”与“金德尔伯格陷阱”,在经贸上,打压制裁中国成为美国限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手段,中美之间激烈贸易冲突成为常态。

在技术上研发,中国发布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我国大量投入人力物力于高科技领域,我国高科技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开始大规模进军先进通信技术产品及装备、云计算、智能大模型、大型客机为代表的航空制造、高性能CPU为代表的高端芯片设计及制造、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自主品牌汽车设计制造等工业领域,我国工业由中低端产业链向中高端产业链转移,涌现出一批拥有行业先进技术的自主品牌企业,直接与欧美明星企业竞争,抢占全球市场份额,高端产业链竞争日趋激烈。于是,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制裁围堵成为美国频繁使用的工具。

在军事上,我国为维护本国经济利益而发展相应的军事力量,美方认为中国军事快速发展已经威胁到美军事投送亚太地区力量,妨碍了所谓的“航行自由”,拉拢盟友围堵中国成为美国政客的惯用伎俩。

在政治上,美方一些专家宣称世界需要一个领导者,唯有实力超强的霸权国家成为领袖,整个世界才能稳定,别国才能同样获得好处;错误地认为美国应该继续领导世界并负世界领导者责任,中国应当服从美国的领导,接受美国的要求,否则美国主导地位受到威胁,世界安全受到威胁。

总之,我们要发展“经济及技术”成为世界强国与美国维护其世界头号“经济、技术及军事”强国地位之间的存在冲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全面对华战略竞争”将依旧是美国政府对华关系的总基调,企图于科技上封锁中国、贸易上制裁中国、经济上脱钩中国﹑地缘上围堵中国、军事上威慑中国。

拜登多个方面谈中美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多个方面谈中美竞争

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中国走自主强国之路,与世界各国合作,实现互赢,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技术强国。另一个方向,跟美国组建所谓“两国集团(G2)”,各种事务上听从美国,美国负责消费、中国负责生产;美国负责产业链高端产品设计制造,中国负责产业链低端产品生产制造,中国给美国当苦力。

因此,我们在强国之路上,无路可退让,中美博弈将继续,只有当我们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技术强国,军事力量达到与美国及其盟友相匹敌,达到均衡,中美之间斗争才有可能缓和。所谓“两国集团(G2)”,中国给美国当苦力,人民怎么能幸福?显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