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管廊及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廊及地下空间专委会”)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地下空间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召开。论坛上,管廊及地下空间专委会对“第五届地下空间创新大赛”中表现突出者进行了表彰,重庆市设计院设计的解放碑地下环道获“地下空间优秀案例”。

全国最大 重庆首例

城市核心商圈复杂地下环道

2023年7月底,重庆解放碑地下环道三期项目建设完成,解放碑地下环道连结成环,标志着这个全国最大、重庆首例利用地下空间解决城市动态、静态交通项目正式全线通行,为重庆这座8D山城再添“魔幻”。

解放碑商圈位于重庆市母城渝中半岛的中心地带,是重庆市发展最成熟的商业中心。随着商贸和旅游业的发展,人流增多,解放碑商圈吸引的交通量、停车需求在不断增加。

由于解放碑商圈开发早,城市建筑密度非常高。2021年数据显示,渝中区有高层建筑1824栋,高层建筑密度居全市之首。此外,在目前运营的12条轨道交通线路中,有6条进出渝中区,其中一号线、二号线、六号线3条线路都和解放碑商圈有跨越关系。还有跨江桥梁、隧道,地下商场、停车场,人防工程,以及电力隧道、燃气管网等各种市政设施,构成了重庆丰富的地下空间,也给地下环道的修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历时十余年

解放碑地下环道格局惊艳亮相

据重庆市设计院解放碑地下环道设计项目总负责人之一陶继仲介绍,“渝中区是一个半岛形状,是典型的口袋型交通。早在2007年,那时候的解放碑就已经比较堵了,也就是从那时候,我们开始对解放碑地下环道工程设计进行了前期研究,2009年项目正式启动。”

要在重庆核心商圈的复杂地下空间修建环道,其难度超乎想象。项目将面临地形高差、建筑结构、交通网络、人防工程,以及电力隧道、燃气管网等各种复杂因素。

据了解,除了工程施工上的难度,在设计修建之初,国内的现行规范尚未完善,在2015年《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实施之前,重庆市设计院的设计团队只能不停论证、不断摸索,一边设计建立模型,一边邀请专业的单位或专家组来评估。尤其是消防问题,该项目举行的全国消防专家会就有5次,甚至还用真实车辆在隧道里做过实体火灾燃烧实验,检测其安全可行性。

当时刚刚毕业就进入项目负责暖通和管网的周安宁,现在已经成为重庆市设计院一名暖通专业项目负责人,回想解放碑地下环道项目的建设设计情况,至今仍觉得是一项不可思议的高难度挑战。

设计团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通过一期二期三期建设,至今已过去14年,解放碑地下环道终于以“一环七射多连通”的格局亮相。

匠心打造

城市地下环道工程标杆

“一环七射多连通”的交通循环格局,可承担重庆市渝中区地面30%的交通压力,成为全国最大、重庆首例城市核心商圈复杂地下环道,并将解放碑区域的地下空间连成一个整体,形成资源共享、技术先进、运营高效的地下交通枢纽,有效改善解放碑核心商圈“停车难、行车难”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碑地下环道工程总平面图。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近年来,解放碑地下环道工程获评第五届全国地下空间创新大赛优秀案例;解放碑地下停车系统二期获得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2018年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解放碑地下停车库及连接通道三期工程获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2020年第五届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竞赛BIM综合应用三等奖、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20年第十一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市政工程类BIM应用三等成果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碑地下环道。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如今,在重庆市设计院创新设计的理念下,解放碑地下环道已成为超大城市交通向地下空间发展的又一个典范案例,为同类型项目设计和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解放碑地下环道设计工程的全线通车,将进一步助推重庆城市建设和品质提升,持续焕新城市空间与美好生活。(重庆市设计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