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在去年的评估中,全国2062家参评县医院,1894家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服务能力,1163家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6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健全机制持续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有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一个主要思路,就是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把大医院技术传到基层、把大医院的医生引到基层。

“一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全国一半以上的诊疗量。要让群众更方便、安全地在基层看病,必须要提高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技术能力。”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司长傅卫说。

近期,国家卫健委再次发文,安排城乡支援帮扶工作。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近些年通过多种途径支援,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对口支援工作模式,有一定工作基础,此次是对支援工作的范围、内容、形式和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和深化。

李大川谈到,将强化支援工作的统筹和前后衔接。指导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总结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以及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布局、分区包片”的原则,充分利用好现有合作关系,合理有序确定省内支援关系,避免重复布局。

同时,采取具体措施推动人才、技术、服务可持续地下沉和共享。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内的城市二级以上医院,每院选派不少于3名医务人员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每周派驻不少于3个工作日,以多种形式服务基层患者。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组织城市二级医院和县医院分梯次支援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支援村卫生室。原则上每个乡镇卫生院要至少派驻1名相对固定的医师,派驻周期可以结合实际,但一般不能少于6个月。同时,创新联合工作模式,推动乡镇卫生院与上级支援医院和村卫生室建立纵向贯通的协同工作机制。

就组织开展巡回医疗,此次明确,扩大国家医疗队的巡回医疗,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组织全部44家委属管医院组建国家医疗队开展巡回医疗。另一方面,建立县乡村巡回医疗制度,由城市三级医院到县和乡,县区级医院到乡和村,定期开展巡回医疗。原则上,县级巡回医疗每季度不少于1次,乡级巡回医疗每个月不少于1次,村级巡诊每周不少于1次。根据受援地区的实际需求,开展疾病诊疗、健康宣教和医务人员培训等巡回医疗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CT检查。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医联体等多种形式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的医疗服务。 新华社记者 曹力 摄

基于此,如何确保优质医疗资源能够真正下沉到基层,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挂牌或短期支援?

“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工作中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李大川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以医联体建设为基础的分级诊疗体系,在城市网格化布局城市医疗集团,同时以专科联盟为补充,推进优质医疗资源能够下沉到基层,提供一体化、连续化的医疗服务。这次我们就城市医疗资源支援基层又做了新的部署和安排,力争结合这两项工作做一些系统安排,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真正下沉到基层。”

李大川介绍,要建立长期的支援工作机制。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抓手,构建激励约束相容的医联体长效运行机制,推动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在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同质化,同时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强化城市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性,确保支援能够长期可持续。

同时,细化支援工作的形式和任务。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在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时候,除了开展带教培训等帮助基层提高能力的工作之外,要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能力基础和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通过常态化建立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来促进人才、技术、服务下沉。同时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互联网诊疗服务,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将门诊号源和住院的床位向基层下沉。

“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能够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只有把医生在基层工作内容充实了,他们才能够在基层待得住、待得下去。”他说。

此次也谈到了激励和约束机制。李大川强调,支援医院要保障人员长期派驻期间的工资、奖金等各项福利待遇不变。

具体包括,要求执业医师常驻基层机构期间,原单位对其开具处方等诊疗活动做出调整,促进派驻人员能够按照工作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支援任务。执业医师在晋升副高职称的时候,派驻支援和巡回医疗将作为基层工作经历累计计算,而且不受工作量的考核限制。对于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薪酬补贴、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优惠待遇。同时,会规范派出医院下沉人员的数量、工作时间、学科建设的要求,对其工作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院评审评价和目标责任制相关联,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力争通过这些方式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能够真正下沉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