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幻小说的乌托邦书写可以内化为读者坚定的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昕辰

2004年生人,现就读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首篇科幻作品《生命交响曲》刊登于2022年第11期《科幻世界》,后在《青年文摘》2023年1月刊上转载;作品《勾叉生活》曾于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期间,荣获首届川渝地区高校征文最佳作品奖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

钟昕辰 :我从小就开始看科幻电影了,但正式接触科幻文学是在初中,科幻写作则是在高中。

高校科幻:科幻吸引您的点是什么?如何定义“科幻”?

钟昕辰:吸引我的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新奇”,那些能让我发出“还可以这样”的感慨的要素都是吸引我的。

关于“科幻”的定义,我认为这是个很有难度的问题。我们人类居住在宇宙的一粒像素点上,相较宇宙的宏大空间来看,支撑科学家们书写定理的那些证据与线索,只来源于极度有限的一小撮空间。或许,当然我仅仅只是说或许,我们的科学定理并不普适于整个宇宙。换句话说,宇宙或许是“各向异性”的,这一头的物理学常识在另一头或许就是难以置信的魔法。所以定义“科幻”似乎绕不开一些棘手的问题——什么事情是有可能在宇宙中发生的?在宇宙中有可能发生的,是否就能定义成“科幻”。

高校科幻:为何为尝试进行科幻写作?您觉得创作科幻跟创作其他类型作品有什么区别?

钟昕辰:我从小就是个爱瞎想的人,我热爱幻想(不局限于科幻),有爱、有思路,所以就动笔了。

创作科幻最大的区别就是:难。

首先是要有逻辑严密、不失科学性但又有趣的创意,同时还得把这些创意合理地融入故事,这二者的充要关系是我认为最难处理的部分。经常是有了创意但想不到合适的故事架构,或者是有了一个故事,但创意太平凡。

其次,还得在兼顾科学性的同时保证情节的可读性。虽然可以用修辞手法拆解集成起来的科学知识,但如果科学逻辑链条太长,就会出现冗长的“修辞链”,这也会让作品看起来很奇怪。所以许多科幻创作的同好可能跟我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学术逻辑和文学类比间寻找美妙的平衡?

高校科幻:您最喜欢的科幻小说是什么?是否对您的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钟昕辰 :当然是《三体》啦。影响还是很大的,读完之后我才开始构思科幻的。

高校科幻:您觉得什么是好的科幻作品,如果用几个词去概括,您觉得是什么?可以展开分享一下。

钟昕辰:人文价值、想象力、科学性。

我认为一个好作品最重要的是人文价值,作品应尝试解决一些心理、社会问题,或至少抛出一些问题,人们看完以后能思想进化,最好是能意识到平日的一些斗争(与他人的、与自己的)是多么没有必要。

然后是想象力,因为某些想象会成为“文明数据”的一部分,未来某一天,当人类世界发生某些事情的时候,或许能从这些古早想象中找寻灵感。

最后当然是科学性了,主要原因与前面提到的“文明数据”一致,次要原因则要回到“科幻定义”那个问题,或许要有足够的科学性,我们才能称之为科幻。

高校科幻:您目前创作的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想通过创作这篇小说表达什么?

钟昕辰 :我不太清楚,但我感情最深的是《生命交响曲》,这也是我最早面世的一部作品。至于想表达什么,我想把这个问题留给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

高校科幻:作为一个年轻作者,您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反馈和帮助?

钟昕辰 :能与同好一起讨论一些问题,或是分享一些日常的经验。如果能产生激烈的辩论,那将会是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高校科幻:在科幻小说的写作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会关注同代人和同代人的作品吗?

钟昕辰:我认为写作是一个窗口。在平日的生活里我会产生一些科学上的畅想,还会看到一些世界的怪象,但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排解,它可以帮我理清一些逻辑,完成一些方法论,同时也在“我”与“愤怒喷子”间上了一个保险。

同代人的作品我会关注,参加科幻征文的时候我经常会找大家的文章读一读。

高校科幻:您觉得现在创作的科幻作品已形成明显的特征吗?还是一直在尝试?最想形成什么样的明显特征?

钟昕辰 :我的创作量还比较有限,真正发表的又更少了。目前我不认为我会在某种风格上循规蹈矩,但至于最后会如何,把问题留给时间吧。

高校科幻:从何时开始有自觉意识地写作?与那时相比,您对文学的理解是否发生了变化?

钟昕辰 :小学,但那时主要喜欢创作悬疑题材的小说。那时写的东西让现在的我读,肯定是会浑身刺挠的。对文学的理解总是一点点在变,说不清具体哪里变了,但肯定是变复杂了。

高校科幻:您大学时的专业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您觉得专业对您创作的影响大吗?

钟昕辰 :机电一体化。选择的原因就三个:1.我成绩不好;2.听说就业条件还算乐观;3.我对这些还算感兴趣。

高校科幻:现在来看,科幻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您生活和学习中扮演什么角色?

钟昕辰 :科幻是我重要的一部分。我从小热衷于幻想,我喜欢脑海里的那些世界。漫威的那些超级英雄,三体、沙丘、银河帝国......它们伴随着我的整个童年乃至青年时光,我热爱这些。

高校科幻:创作科幻小说会注重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吗?是否认同历史感、现实感的匮乏与经验的同质化是当代青年作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钟昕辰:会的,我一直认为文学作品的本质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自主创作中尤为注意这一点。

不觉得吧,大家各有各的特色,虽然在幻想创意上总是会存在一些参差,但我读到的作品里同质化的不多,大家都还是比较有创意的。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钟昕辰:首先感谢平台的采访,也感谢过去刊登我作品的那些杂志社,我很珍惜这些认可,也很珍惜这些表达的机会。我会保持幻想的热忱,以后若是有了好的点子和故事,会再与大家相见。

采访 | 赵文杰

文字编辑 | 李子夜

排版 | 陈国豪

审核 | 杨冰莹

往期新星专访

点击作者名字即可前往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科幻作品能看到架空世界无限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映衬星辰的血肉与乡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构恢弘而瑰丽的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