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定责要立得住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9条明确规定,转弯本就应该礼让直行……”6月14日,一条上海交警“教科书式”执法的短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这位执法时有理有据、有礼有节的交警,就是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交警支队三大队警长杨吉。

从警17年来,杨吉凭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工作成绩,慢慢从一个交通业务“小白”成长为现在的岗位“专家”,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及多次个人嘉奖,被普陀分局连年聘为交警业务领域的“专职教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陀公安供图(下同)

规范执法有方法

今年5月初,关于杨吉的规范执法视频,第一次被路过的市民拍下并上传至网络,网友们纷纷点赞,称其为“娘舅交警”。

这段视频的事故起因是居民赵大爷驾驶三轮车横穿马路时,不慎撞上了李先生驾驶的一辆直行轿车。当杨吉查看了事发时段路面公共视频,果断依法对赵大爷作出负全责的处罚决定。赵大爷听后,对杨吉的判罚表示不满,认为他这是在“拉偏架”。在赵大爷看来,自己驾驶的是非机动车,本就属于弱势方,应该受到李先生的赔偿,不能被判定全责。此时,周围与赵大爷相识的几个人,也纷纷站了出来替他说话,场面一时间乱作一团。

“这个事要先搞明白‘对’跟‘错’,交通法没说过非机动车不能负全责。老师傅你横穿马路在先……”面对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杨吉耐心地给大家普及法律知识。

终于,在他“娘舅式”的释法说理下,赵大爷表示理解并愿意承担事故责任,在场众人也给杨吉竖起了大拇指。视频上传后迅速走红网络,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才是“教科书式”执法,给上海交警点赞!

刚“出道”时,杨吉在执法时常常因无法立刻说出相应的交通法规而陷入尴尬,他便逼迫自己每日研读法律条文。那阵子,单位宿舍里总能传来他的读书声……17年过去了,杨吉始终扎根交通岗位第一线,与道路交通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早已烂熟于心,他所负责过的管段几乎遍布了整个辖区,被同事们笑称为“规范的老黄牛”,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摸不着头脑”的傻小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执法更要有温度

“以后这个接力棒就交给你了,小黄一家多来走动走动,帮忙照料一下!”2010年冬天,刚入警不久的杨吉在师父王文华的带领下,第一次见到了支队里帮扶多年的小黄一家人。

2001年,小黄的父亲因非法拉客被王文华拦下。当王文华了解到,眼前这位父亲是为了攒钱给孩子读书,他深受感动,立即将情况汇报给支队。执法有力度,更不能丢失为民服务的温度。

从那天起,普陀分局交警支队始终坚持资助小黄一家,干警们时常会上门看望小黄,送去柴米油盐和学习用品。在听闻这一切后,杨吉深有感触,毅然从师父手中接过了照顾小黄的接力棒。

“小黄啊,高考你别紧张,相信你一定可以考上!”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学习上杨吉也是经常加班为其辅导。

2011年,在杨吉和大家的呵护下,小黄茁壮成长,如愿圆了大学梦,并通过努力进入了本市一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她父亲也深受感召,从一名原先的残疾车非法载客违法人转变成交通文明义务宣传者和志愿者。

小黄长大了,而杨吉帮助群众的脚步还未停止。前几年,在支队的帮助下,杨吉主动与某中学的小张同学结对帮困,和小黄一起延续爱心接力,将这段十几年帮困助学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规范执法言传身教

“今天,杨吉新警带教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6月13日,普陀分局为杨吉成立了专属工作室,结合“五好”民警培育工作,将这里作为民警规范执法的示范培训基地。

城市形象看公安,公安形象看交警。交警的业务虽然单一,但却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为密切的警种,如何将工作做优、做细、做到群众的心坎里,是杨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将自己的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交给青年民警,几年前杨吉主动申请担任普陀分局“专职教官”,因为他优异的个人表现,被连续多年聘用。慢慢的,这位低调谦卑的交警走入大家的视线,也因为他的“教科书式”规范执法被大家认可,受到市民群众一致表扬。

“我们在执法的时候,要耐心把法律法规说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这样他们才能信任我们。”作为普陀分局执法规范化领域的新警带教教官,杨吉每堂课都会认真准备,把真正属于他的“教科书式”执法经验传授给大家。

在路上,他是执法有力的好交警;生活中,他是群众口中的知心人;课堂上,他是学生眼里的好榜样。他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为道路交通安全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通讯员 邵槿铭 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