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所以“神奇”,除了与它的药效有关外,往往还在于其巧妙的药材配伍。自古以来,中医治疗病症的关键,就是要先了解中医的思想,除了辨证论治、看整体、重调理外,其次就是掌握中医方剂。而中医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后,流传至今的药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了,而为了能在临床上得以更加准确的使用,历代医家也对中医方剂做出了明确的划分。

而清热剂作为中医方剂最为突出的一类,往往以清热药材为主要组成部分,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以及滋阴透热等功效,这一类方剂被统称为清热剂,是中医八种治疗方法——“清法”最为突出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清热剂中,其实也有着更为精准的区分,主要包括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以及清虚热这六种方剂,而在清脏腑热剂中,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这一经典药方,便就最具有代表性了。

此方名为白头翁汤,是《伤寒论》中清脏腑热的代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经常被用于治疗或缓解热毒痢疾等病证,通常情况下,这类患者会有明显的腹痛表现,而且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同时还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象上也是以舌红苔黄为主,脉象弦数。

该病证多是因热毒深陷血分,热邪向下滞留在大肠所致,体内热邪生成的热毒,熏灼着肠胃中的气血,并会逐渐转化为脓血,所以,患者在上厕所时,会出现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的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热毒太重会阻碍气机的正常运行,气机滞留在腹腔,瘀滞不通,便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口渴想要饮水,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这些均是热邪内盛的表现,因为热邪已经进入脏腑血分,所以,在治疗上,应当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痢疾这一病症,大多是湿热导致,湿热邪毒滞留在大肠,肠中壅滞不通,血被热腐,则酿成脓血。而医圣张仲景的这一经典方剂,作为清脏腑热的重要代表,就能很好地清热解毒,在《伤寒论》的原文中是这样说的,即“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而白头翁汤之所以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关键还在于其中药配伍。

白头翁汤的中药配伍,其实并不复杂,仅用到了4味中药,分别是白头翁二两,黄柏、黄连、秦皮各三两,这四味中药,均是清热凉血的要药,比如其中的黄连、黄柏,更是被医家广泛应用于清泻体内的热邪。根据中医方剂的组成原则,白头翁为君药,黄连、黄柏为臣药,秦皮则为佐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中的白头翁具有苦寒的药性,转入大肠经,入血分,有着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效果,尤其是善于清肠胃的湿热和血分热毒,是治疗热毒血痢的要药。黄连苦寒,能够泻热解毒,燥湿厚肠,是治疗痢疾病症的常用药材;黄柏善于清下焦湿热,能够止痢,这两味清热药的代表药材,能共同帮助君药白头翁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秦皮苦涩性寒,清热解毒兼以收涩止痢。在这四味清热解毒止痢药材的相互配伍下,功专力宏,进而组成了这一治疗热毒血痢的良方。

不过,白头翁汤虽然在治疗热毒血痢上有着突出的效果,但由于本方剂中的药物都是清热药材,具有苦寒药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苦寒太过而伤及体内的脏腑,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来说,其本身就正气虚弱,如果使用大量的苦寒药材,就极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并耗损更多的气血,因此,需要谨慎运用。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