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我们讲到了憋尿的危害(),有不少小伙伴抛出疑问——“粑粑”和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您诚心诚意地发问了,那小编岂能坐视不理,势必要为大家带来尿、便、屁的“全套组合”因此,今天我们来解答又一神秘难题——那些我们憋回去的便便和屁,都去哪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昏暗的电梯里,一股暖暖的气流直奔‘命门’,看见平日里一起工作的同事,这如潮水般涌动的屁意,我今天定要给它憋下来......”

“上课或开会的时候,老师/领导们向我们激情而生动地讲述着未来一年的计划,‘便便君’突然造访,无情的我残忍地将它‘拒之门内’......”

听到这一段真实的内心独白,你是否有所感触?而更让人悲伤地是,当有人已经忙完了这一阵,再回头寻觅初时的“宣泄”感才发现,它已无声地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便便和屁的前世

放屁是因为肠道内积累了过多的气体,一种是我们吞进去的空气,另一种是高蛋白质食物(如豆类)在肠道消化过程中,被产气菌群分解产生的气体。气体刺激我们的肠道,肠道蠕动将气体送到肛门并排出体外,也就形成了屁。屁多和粑粑一起排出,也可单独排出。

屁臭不臭,多因其成分不同而导致,分成两类,一类是“杀伤能力”较弱的,占到 99% 以上的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气等组成,这些气体都是没有味道的;另一类“杀伤能力”较强的气体就是臭味的来源,占比不足1%的氨、硫化氢、粪臭素、挥发性胺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拉粑粑是因为当结肠内的粪便聚集到一定程度时,或者再次进餐后食物又进入小肠时,结肠发生蠕动把粪便推进直肠,对直肠产生一种压力刺激,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刺激和兴奋直肠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有效的神经刺激,信号传递到大脑后,出现要拉粑粑的感觉。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粪便就被挤出了体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憋住的便便和屁都去哪了?

如果用意志将屁和便意憋回去,肛门括约肌收缩,没有排出的屁和粑粑,就会返回乙状结肠,气体和粑粑它所含的水分被肠道重新吸收,导致气体减少,大便体积变小,人就失去了便意。

但屁憋得太久会导致肠道的气体越积越多,引起肠道压力增大,放松的时候,那些憋回去的屁会重新冒出来,可能发出来的声音更响;而粪便会变得更加的干燥,进一步脱水的粪便除了越积越多以外,还会……越来越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憋便便和憋屁的危害

长时间的憋屁可能会导致憩室病,也可能会出现腹胀气、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会使大便干结,排便时难度增加,引起便秘,这会导致你时常习惯性用力排便,甚至可能出现肛裂,日久又可能导致痔疮发生,甚至出血,经年累月后有可能引起肠道肿瘤;便秘日久可能引起“上火”的症状,而老年人便秘用力怒争,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人在便秘时,大肠内会堆积更多的有害物质,产生更多的废气,憋气和便便,其中的毒素、有害物质会被肠道再吸收,有可能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如何养成好的排气、便的好习惯

1.适时适地排气,如果打屁比较多,应减少豆制品摄入,少喝碳酸饮料等;

2.多饮温水,喝水可以缓解便秘,便秘患者每日饮水建议2000ml;

3.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是有规律可循的,每天有两次特别的排便反射可以抓住,晨起5-7点是大肠经主时,养成起床后排便比较合适,或者早餐后,肠胃蠕动增加,可根据排便反射去排便,如果没有便秘,每天不定时排便也可以,但最好能保证每天排一次便;

4 排大便要专注,避免边上厕所边玩手机,看书等,蹲厕时间过长会让括约肌充血,逐渐形成静脉血管曲张,容易形成痔疮。最佳的排便时间为3-5分钟。如大便确实排出困难,不宜太过用力,可以局部使用开塞露或服用通便药物辅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馨提醒:

如果您有打屁多、大便改变等相关肠道疾病,可至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消化内科就诊,我科已开展了各种高清、染色、放大肠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超声肠镜等检查,肠镜下肠息肉、腺瘤EMR术、高级别瘤变ESD术、支架置入术,肠镜、小肠镜下止血术等治疗,同时为方便上班病友,周六周日上午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满足您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要求,同时根据您的体质、三因制宜,辨证中药治疗,配合中医特色外治,如针刺、艾灸、热奄包、中药外敷或穴位贴敷、超声药物透入等治疗,能缓解您的症状,治疗您的肠病,协助您早日康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编:施琳玲

责任编辑:黄琳

编辑:卢文蓉

来源:重庆中医院 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