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天说走就走,转眼间便隐没于青山之后,于是阳光和雨水就纠缠不清起来。想好了那么多伤春的词句,来不及诉说就夭折了。

曾经如黛的远山,曲折蜿蜒依旧;曾经含烟般的溪水,天光云影徘徊。山与水,总是在不经意间回放出往昔一幕幕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让人禁不住想要回头望一望。

春天远去了,但春困还在,你就像一座春山,困得连翻身都懒得动,唯恐一翻身就扯去了一个季节的外衣,那些花花草草、莺莺燕燕都被惊飞了。而我就像山间流淌的那一抹瘦水,表面上看起来诗意盎然,只有心中明白,正是由于山的辗转反侧才打翻这个季节的调色盘,原本的山寒与水瘦,如今只能慢慢滋养修复,山在喘息,水在汇集,山与水在天地间交织共鸣。

山翻了一下身,我的心就开始长草了,在浅夏季节里肆意疯长。我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情愫,围绕着山悄悄地加大了流量,想要润泽一下这个巍峨的躯体。也许转眼间就是山远水阔了,远眺时有青山隐隐,俯视处有绿水泱泱。我甚至有些眼神迷离起来,有一种被封印在春困里的感觉,心中不免暗自好笑,春困有那么厉害么?困得连感觉也迟钝了?山扭动了一下身体,我就赶快绕了过去,要不怎么配得上“山环水绕”呢?

宋朝有位词人曾经留下了一些关于山水的婉转情思,说什么“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意蕴温婉,我读犹怜。况乎那些离人的眼眶里“横”了那么多春水,眉峰上“聚”了那么多离愁,泫然欲涕的模样想想都让人倍感酸楚。诗人随后又抛出了“行人去那边”的疑问,并自答曰:眉眼盈盈处。若是如此,让我所念之人何以自处?只怕落得“在远远乡”两处相思了。就这么一别两苦,让人情何以堪?倘若到此即止也就罢了,词人还作了一些补充,“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这般天时人事叠加,让人不禁为之气结,只有徒唤奈何。而情到深处,词人还万千叮咛,要是“赶上春”了,“千万和春住”,其用心良苦,由此可见一斑。也许彼此心里都清楚,春已远去,但依然心存幻想,或许在“眉眼盈盈”的江南还能找到春的踪迹,至于能否实现“和春住”的愿望,天知道,或者春天就住在有情人的心里吧。

山有山的思想,水有水的诗情。山水之美,古今共谈,要不怎么去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文人墨客寄情山水?也许是多情的山水遇上了多情的才子,便成就了一篇篇山水美文。华章叠彩,意蕴悠悠,千古流传。不管是云遮雾罩的桃花源,还是萧瑟落寞的敬亭山,抑或是从流飘荡的富春江;不管是“采菊东篱下”的闲适,还是“独酌无相亲”的寂寞,或者是“窥谷忘返”的愉悦,淡然的、寂寥的、洒脱的,都随着一江春水,向前奔流。远处依然青山常在,眼前依然绿水长流,山不朽,水不朽,文才不朽,文明不朽。在山与水的缠绵里,文明悠然地延伸向远方。

有风轻轻拂过,吹皱一池清水。我一边思索着一边流淌,天上的流云明明灭灭,随意飘飞,偶尔有星星点点的雨落下来,滴滴答答的汇进来,我就想欢唱一曲,只是羞涩的难于出口。而恰好那些时明时暗的月色又笼罩了山山水水,掩去了我满脸的羞赧。山中虽有野渡,但此时却已无人,溪水风吹浪涌,野舟兀自横斜,其实野舟早已见惯了山水的青涩,也不在乎山水此时的感受。毕竟浅夏了,水温明显有些升高,鱼儿也似乎欢腾起来,在清水里首尾相衔,鱼贯而行,偶尔作回首状,险些就凝视成一场风花雪月的美丽传说。

也许是命中注定,那时的我“见青山多妩媚”,甚至还有些自我感觉良好,“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或许彼时情思已经发芽。至于后来,不管在何时何地,是否有人临水而立,发出什么“逝者如斯夫”之类的慨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情思至今仍然“不舍昼夜”。山,如此令人着迷;水,如此温婉多情。感觉仍然美好。

山朦胧着,水缠绵着,转山转水,我在心里思忖,遇见山水是一场诗意,知山乐水是一种缘分。既然情思涌动,那就化成绕指柔吧,于百转千回之后,相携着奔赴远方……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利青,军转干部,河南淅川人,现供职于珠海市直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师、工程师。爱好文学,记录生活本真,收藏点滴美好,在《大河文学》《人民作家》《环境生态学》等不同不同媒体发表文章及论文多篇,曾获市级征文奖项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