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莲”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却做着意义非凡的事。

她被称为“铁姑娘”,16岁便名声大噪,21岁成为公社的党委副书记,45岁被选为副县长,她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带领全村人走向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如今她的儿子全是亿万富翁,长子更是自掏腰包3000万在村里修建寺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姑娘郭凤莲

郭凤莲出身寒微,母亲早逝,父亲又要干活赚钱,无奈之下,父亲将她送到了大寨村的姥姥家。自此,郭凤莲便在大寨村长大,从此后便与大寨村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说起大寨村,那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当地的村民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再加上农业技术的落后,导致这个村子的粮食产品严重不足。

而且大寨村的气候特色要不就是洪涝要不就是干旱,百姓们也是苦不堪言。

1963年,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好的丰收年,但大家还没有体会到丰收的愉悦,便突然来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不仅辛辛苦苦栽种的庄稼全毁,就连房屋都被冲走,房倒屋塌。

村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800多亩的土地颗粒无收,都无望地蹲在地上号啕大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摧毁了他们一切的美好。看到大家已经丧失出生后的信心,活下去的希望,这时候村支书陈永贵站了出来。

他号召大家振作起来,发表了一顿慷慨激昂的演讲,他说道:“庄稼没了我们可以再种,房屋冲走了,我们可以再盖,只要我们人还在,只要我们的信念没有被摧毁,一切都有希望。咱们大家团结起来,没有做不成的事。”

这一言论发表完,坐在人群中的郭凤莲深受鼓舞,她眼中含泪,看着满目疮痍的家园,身旁无助又痛苦的村民,她下定决心要做些什么。

在陈永贵的这一阵动员后,大家渐渐恢复了斗志和希望,陈永贵很快就做好了规划,开始清理家园,另外他们也意识到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蓄水和开渠都是必不可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大家齐心协力地商议下,开始重建家园,开展水利工程。大家都各自地忙活了起来,有的人搬石头、有的人扛沙包,有的人挖水渠。

而郭凤莲也带领着几名女子,加入了男人的队伍,她们不怕苦,不怕累,而且丝毫不输给男人,因此这些女子也被称为“铁姑娘”,而郭凤莲则称为队长。

别看她们是柔弱的女孩,但的意志如小草一般,顽强向上,坚韧不拔。

在陈永贵和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村旧貌换新颜,他们开山凿坡、修建梯田,改善了种植技术。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二年他们便获得了大丰收,百姓们看着这一袋袋的粮食,终于苦尽甘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业学大寨”

这一年他们不光解决了温饱的问题,甚至家家都有余粮,老百姓们也都喜笑颜开,他们的事迹被更多的人所知道了,就连周总理都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可见当时在陈永贵和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村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尤其是郭凤莲,她的故事差不多被全国人知道,成为当时的女性楷模,大家学习的榜样。

虽然大寨村的村民都能吃上了饱饭,但是相比于其他地方的村子,大寨村还是要远远落后的,郭凤莲意识到,解决温饱是最基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奔小康。

在陈永贵升迁后,被选为村书记的她带领着村里的几名骨干外出学习,再根据大寨村当地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发展了村办企业以及第三大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大力发展和支持工农商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同时她还创立了大寨村经济发展公司,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引进项目和资金,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好的回报。

他们开办了工厂、盖了酒店等,大寨村的生产总值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直线上升。家家也都过上了好日子,百姓们安居乐业,看着老人安逸,孩子快乐,大家不再为吃饭发愁,郭凤莲才难得露出了笑容。

生活条件上来了,就涉及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利益,适龄儿童获得了免费的义务教育,老年人每个月按时领取生活费,每年的个人体检等等,真正做到了切实到每一个人

大家对郭凤莲这些年的工作表示极大的支持和赞扬,从贫穷落后的穷乡僻壤到纳税第一村,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00万盖寺庙惹争议

郭凤莲是一个敢想敢干,有头脑又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她从当年的小姑娘,一转眼也成了老太太,她的儿子们也个个非常有出息。

尽管儿子们都非常有钱,事业有成,但是郭凤莲朴素惯了,依然穿着她的小布鞋,旧军装在为人民谋福利的道路上不曾一刻停歇。

尤其是她的大儿子贾小军豪掷3000万在大寨村修建了一座恢宏的寺庙,在当时的3000万放在现代也是相当于好几个亿,足以说明当时郭凤莲家的经济有多雄厚了。

但是对于贾小军要花巨资盖寺庙的事,却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认为盖寺庙与为百姓谋福利根本不沾边,要想真的为百姓好,为什么不把这3000万直接分给百姓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对于郭凤莲以及贾小军一家,他们有自己的考量,钱是有能花完的那一天,他们盖寺庙是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现在节假日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旅游景点来提高当地的消费,引进资源是常用的一种手段。

如果真的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那么当地的村民可以附带去做一些别的生意,也是发家致富的一种方式。

足以见得,怪不得贾小军能拥有雄厚的资产,他的眼光、眼界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已经76岁的郭凤莲还依然在为家乡的事业做奋斗和努力着,带动着村民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寨村,遇到困难从来没有退缩过。而郭凤莲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大寨村的人,她为家乡所贡献的力量,她的奉献精神会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