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地域也一样。

就在河南大旱,老百姓拜龙王求雨,在久旱逢甘霖后喜极而泣,跪谢上苍的心酸时刻。华南全域却从清明节到端午节,少见晴天。

而每年6月,端午节前后,更是广东的暴雨季,特大暴雨、山体滑坡、村庄被淹,时有发生。一个月前,梅大高速的塌方事件,据专家说就可以追溯到去年此时的暴雨洗礼。

尽管早有准备,但近日梅州遭遇的一场超级大暴雨,仍然让山河失色,人民难安。

据媒体报道,6月16日开始,受强降水云系影响,广东梅州多地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截至17日,洪灾共造成5人死亡、15人失联、13人受困。

这场暴雨,百年一遇。据当地老百姓讲,第一次直观的感觉到什么是银河决堤,什么是从天空开了个口子,往下倒水!

曾经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城市,如今在洪流中,汽车像小舟一样漂浮;很多居民楼的水位,已经到二楼,严重的地方甚至淹到了三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边乡镇更加触目惊心,平远县泗水镇、仁居镇、东石镇、蕉岭县南礤镇、梅县区松源镇等多地山体滑坡,山洪滚滚,巨大的冲击力仿佛能摧毁一切,让人怀疑是不是回到远古洪荒时代,神灵想要毁灭一切。

洪水肆虐,多地桥梁被洪水冲毁。监控拍下梅州平远县东石镇一桥梁上的惊魂一幕:一名女子举伞从桥上走过,然而仅仅过了半分钟,这座桥梁就被洪水冲塌……

暴雨中,梅州的好多县区也都断了电,相应的通讯系统也瘫痪了。其中,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等地区受灾最为严重,村民们陷入一片黑暗和寂静之中。

断电断水,他们无法做饭、洗澡,也无法与外界联系。暴雨无情的冲刷下,他们仿佛与世隔绝,成了风雨中的一座座孤岛。

岛外的人揪心,岛内的人恐怕更是恐惧、惊惶、焦虑交织在一起,度日如年。

不止深陷“孤岛”的人让人揪心,就在昨天(17日),东石镇一名驾驶挖掘机的师傅在清理排洪涵道时失联。搜救人员连夜搜寻,然而直到今天上午仍无消息,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但没有人愿提那个字……

突如其来的暴雨洪灾,让梅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让人类见识到了大自然的可怕威力。

灾情发生后,梅州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投入到抗洪救援中。梅州消防集结出发,梅州警方也迅速赶到了现场……

冲在第一线的,永远是每一次灾情面前逆行的人民子弟兵,和人民警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援现场环境复杂,水深浑浊且急流、暗流多,山体滑坡和房屋倒塌时有发生,给救援造成了很大困难。

消防救援人员分成多组,分别驾驶橡皮艇,携带激流救生衣、水域救援绳索等救援设备,赶往受灾地区开展救援。

平远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救援警力挨家挨户上门,并联合应急部门驾驶橡皮艇到达受困居民家中,逐一进行安全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蕉岭县文福镇乌土村,一对六十余岁的老年夫妇和一个小孩被困在民房2楼,消防员到场后,立即蹚水过去为其穿上救生衣,将老人扶到船上,迅速转移至安全区域。

梅县区松源镇金星村留守老人多,许多行动不便。在一处楼房里,消防员发现一卧病在床的八旬老人后,迅速合力将老人扶到背上,背着老人缓慢下楼,乘坐冲锋舟迅速驶离危险区域。

梅县松口镇石盘村,有一名六个月大的婴儿被困。救援部门紧急开启救生通道,一名消防员怀抱婴儿,成功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这张抢拍的照片,留下了洪灾中令人百感交集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援人员冒着暴雨,克服重重困难,将受困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他们还调集物资,为受灾群众提供食物、饮用水和医疗救助,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为受灾群众提供支持和帮助。志愿者们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救援和清理工作,他们清理道路上的淤泥,搬运物资,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

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风雨中回首,我们并不孤独!身后有数亿炎黄子孙的身影,挺立成墙!

我们众志成城的姿态,将是最引人注目、最美丽而又壮烈的风景!

不容逃避的是,每一次灾情过后,留下来的,都是难以磨灭的伤痛与狼藉。

去年八月,河北,北京、东三省的暴雨尚自记忆犹新,今年洪灾南移,气象专家说,这种规模的降雨在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而这两天,除了梅州特大暴雨,福建武平县也骤降特大暴雨,全县多地受灾严重,有人民群众已失联40个小时。

天灾肆虐,我们难免要问:为何最近两年洪灾格外频繁,并逐渐升级?

在这方面,我们并非专家,引用气象局的解释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

5月以来,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经向度大,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尤其6月上半月,东北冷涡更加活跃,并且向南发展加强。

今年进入华南前汛期以来,北方冷空气不断渗透南下,与暖湿气流对峙,进而激发出持续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

同时,由于切变系统和水汽持续输送相配合,激发对流后容易在华南地区形成“列车效应”,导致当地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效果不断叠加。

事实上,华南一带的气象部门提前发了预警,但这么大的降雨量还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暴雨,也带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

首先,在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不断升级的今天,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储备足够的救灾物资,做到未雨绸缪。

与此同时,进一步提升各级城市和乡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等“四预”工作措施。

这样,当灾难猝不及防降临时,才能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工作,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其次,频发的洪灾也暴露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原有的城市洪涝设计标准、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标准偏低,经过40多年的城镇化,使原本具有自然蓄水调洪错峰功能的洼地、山塘、湖泊、水库等被人为地填筑破坏或填为它用,降低了雨水的调蓄分流功能。

为此,建议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修正现有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完善地铁、地下通道、隧道口等低洼处等建构筑物排水附属设施建设。

此外,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救技能。

每一场灾难,注定只是浩瀚历史长河里的一颗尘埃,是历史书上一笔带过的一个案例。

然而,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史,从最初的敬畏大自然,到后来的驾驭大自然,发展到现在则是保护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部不断与大自然做斗争的历史。

纵使天威难测,身为炎黄子孙,必须携起手来直面天灾,应对大自然给发出的每一次挑战!

我们要以万变应万变,与天斗,与地斗,斗破苍穹!

换一个山河无恙,华夏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