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日本车企集体造假的丑闻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关注。这不仅意味着日本车的质量安全性存疑,而且也标志着当年那个汽车大国正在加速跌下神坛。

日本汽车质量数据造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汽车质量数据造假

不过比日企车辆造假更为严重的,是日本对核行业的造假。近日,日本核燃料开发公司被媒体曝出其公司的多个关键生产设备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进行过常规检查,却伪造了合理的检查记录。

如果类似操作的公司,是日本生产安全气囊、生产刹车系统的厂家,这都会引发大家的担忧。

更何况这是核燃料公司,他们拥有放射性的废液罐和管理气压的报警器。这些关键设备如果没有进行常规检查,一旦发生事故,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比如日本那个著名的“核设施”——福岛核电站。由于核泄漏事故,引发多方关注,继而深挖出了一些隐情。

福岛核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岛核电站

实际上从1977年开始,东电集团对福岛核电站的一些关键设备就进行造假。比如一些关键设备不符合安全运行范围,他们为了核电站正常运行、正常盈利,不惜篡改设备数据,让不正常的设备数据变得正常。

从1977年到核电站因地震发生泄露的几十年间,东电集团篡改检测数据达到了199次。而这样的造假让日本政府严重错估了福岛核电站的抗造能力,致使后续的很多针对性政策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更为讽刺的是,日本东电集团可以把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归结于地震这样的天灾。可是在2013年,工作人员发现核电站发生了泄露事故。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有大约300吨核废水流入了大海。

福岛核电站多次发生核泄漏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岛核电站多次发生核泄漏事故

这次核泄漏事故的原因,是储藏核废水的容器出现了腐蚀,致使泄露。如此重要的容器势必要进行常规例行检查,可依旧出现这样的事故,说明他们对核废水储藏罐的检查数据都造假。

纵观这些年日本的造假丑闻,完全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比如日产、斯巴鲁汽车的质检造假、曙光制动器数据造假、神户钢铁造假、小林化工造假、松下电视数据造假……

如此多的著名企业,如此多的造假事故可谓触目惊心。但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好像开个新闻发布会,企业负责人愧疚地鞠躬道歉就解决问题了。

以至于大家嘲讽道:躬降精神,触目惊心。那么作为一方工业强国,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变成如今的造假大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分析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在日本造假的成本非常低。日本法律规定,只要主动承认造假,日本政府对其罚款的数额非常低。

即使造假时间很长、坑害的消费者很多。但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只要企业有态度就可以低成本原谅。因此,我们看到那些日本企业负责人总是在召开新闻发布会鞠躬道歉。

其次,日本的工业受到了来自于国外竞争者的强力挑战,现在这碗饭不好端了。如果竞争不过,关门下场便是了。可多年的荣光让日本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我们看到日本某个百年轴承厂,其仅仅向欧洲市场的出口量就超过了本厂的全部生产能力。

后来调查发现,他们从洛阳进口了大批轴承,贴上自己标签转手出口给欧洲。这也属于造假行为。

不过与核电站、核燃料厂的设备造假相比,这已经算影响非常低的了。起码他们只是骗钱,可涉核的企业造假完全是玩命。

最后,就是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大批老人延迟退休,导致霸占公司中高层岗位。再加上日本论资排辈的思维根深蒂固,大批年轻人晋升无望,最后对工作只能应付了事。

不过从以上种种我们也能看出,归根结底还是日本企业太过自私,没有社会责任感。而核废水排海已经说明,日本政府对于世界、对于全球也没有一个基本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