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1971年10月25日,中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以压倒性的优势重新获得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历史性的投票中,尽管有76个国家支持中国,仍有35个国家投下了反对票。其中包括四个亚洲国家。这些国家为何会投反对票?他们反对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通常称为五常,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五个最强国。这些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力量之大,常常被人们半开玩笑地称作“五大善人”。在现实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很难想象任何一个国家能单独挑战并击败五常中的任何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五常被分为“上三常”和“下二常”的非正式类别。“上三常”包括中国、美国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使它们处于一个几乎无人能敌的地位。而“下二常”,即英国和法国,尽管相对较弱,但其国际影响力和技术发展仍然使它们在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上三常”国家的强大,即便是将世界上除了五常以外的所有国家汇集起来挑战其中任一国家,胜利的希望仍旧渺茫。如果五常联合起来,其余200多个国家几乎不可能有任何胜算。在国际关系的棋盘上,五常的权力如此巨大,以至于他们的主要对手只能是他们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五常的统治力量几乎是不可动摇的,他们的影响力横跨各大洲。五常之间的动态关系和相互制衡是维持世界政治平衡的关键,而任何尝试打破这种平衡的行动,无疑需要极其慎重的考虑和策略。

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即五常,通常需要具备显著的军事实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联合国中的中国席位由中华民国占据。二战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其联合国席位却一直由台湾代表占据。1949年尽管中国尽力恢复其在联合国的正式地位,美国的政治干预导致第五届联合国大会驳回了相关提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随着朝鲜半岛的冲突爆发,美国支持南韩政权,以保卫其在亚洲的利益,借联合国之名,介入朝鲜战争。鉴于地理与安全考虑,中国参战支援朝鲜,与美国的关系急剧恶化。1951年至1960年间美国以中国“侵略朝鲜”为由,阻挠联合国讨论中国的代表权问题。

在这十年中中国未能加入联合国,但这并未阻碍其国家建设与科技进步。得益于与苏联的合作,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基础。同时,国内科学家成功研发了原子弹、东方红卫星以及远程导弹技术,这些成就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61年,随着中国力量的不断壮大,第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不得不将中国的席位问题纳入讨论。尽管接下来十年内多次有国家提议恢复中国的席位,美国的阻挠使得这些努力未能及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