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他的革命岁月和传奇故事,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刘少奇》以表怀念。

在拍摄过程中,为还原刘少奇曾经在苏联的真实场景,工作人员将前往俄罗斯进行取景。

当这一消息被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知晓后,往事从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随后她做出了一个令人很是费解的举动。

她找到了将会跟随拍摄组一同前往俄罗斯的中央文献第二编制部门副主任黄峥,郑重地委托他帮忙带500美金前往俄罗斯,并且送到一个人的手中。

此时的王光美已77岁高龄,她的一生经历跌宕起伏,晚年时期始终不遗余力地奋斗在公益事业上,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那么这次她做的这件事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笔钱又是要送给谁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王光美

此人名叫阿廖沙,从小便在俄罗斯长大,那时已43岁,但是他的身份可不简单,是开国元勋刘少奇的长孙。

这次王光美除了托人给他送钱之外,还给他带了一句话:回家来看看吧!

没过多久,王光美便收到了一封来信,正是阿廖沙寄来的。

信中阿廖沙尊敬的称呼她为奶奶,并且说道:“无论如何,我都是刘家人!”

相信此时大家都很疑惑,刘少奇同志为何会有一位外国孙子?

这么多年来,为何阿廖沙始终不曾回过中国?

又为何鲜少有人知晓他。

这次经过王光美的邀请后,他会回来吗?

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刘少奇长孙阿廖沙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阿廖沙

阿廖沙的父亲叫做刘允斌,是刘少奇与原配妻子何宝珍的长子。

何宝珍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英雄,1902年4月出生于湖南的一户贫农家庭,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崛起之时,受先进知识影响的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宣传队伍之中。

后来还亲自受过毛主席、何叔衡等人的革命思想传授,走在革命的道路上。

1923年,经毛主席和杨开慧的介绍,她与刘少奇相识,同年4月,二人在众多战友的见证下结为夫妻。

他们一共生育了三个孩子长子刘允斌,次子刘允若,女儿刘爱琴。

由于夫妻二人都身处革命之中,他们的3个孩子童年也注定是颠沛流离受尽苦头。

长子出生后不久,为了保护他的安全,父母便将他送回了湖南老家,直到1938年才被找到送回延安刘少奇身边。

其他两个孩子的命运也基本相同,次子刘允若是1946年才被找到,女儿刘爱琴被找到时,已成为了童养媳。

然而就在几个孩子陆续被找到之前,他们的母亲何宝珍已在1934年12月英勇牺牲。

虽然孩子回到了父亲的身边,但由于刘少奇工作忙碌,还是时常无法照料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何宝珍

1948年,刘少奇与王光美相识后结婚。

王光美对待孩子们始终爱如己出,所以刘爱琴也一直亲切以“妈妈”相称。

然而在这几个孩子里,她比较陌生的便是刘允斌,因为早在她与刘少奇结婚前,刘允斌便被送往苏联儿童学院进修学习。

同刘允斌一样前去学习的孩子还有许多,像毛岸英、朱敏等等。

自小在气候适宜的南方长大的他初到苏联时很是不习惯,尤其是到了冬季更加寒冷,但他始终不曾恐惧退缩。

在学校的他专心读书,尊爱师长,待人真诚,努力上进,因此也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有过多久,苏德战争爆发,受战争影响,国内需要源源不断向战场供应军资。

快速的消耗使得苏联经济水平迅速下滑,百姓每日只能靠领取少量物资来维持生计。

很长的一段时间,刘允斌在儿童院里每天的食物只有半个面包片再加几个小土豆,就算如此艰苦,他仍积极参与学校内部的开荒、搬柴等等活动。

除此之外,他还自告奋勇地向前线受伤的战士们献血,综合多重积极表现,他被选进了学校学生会负责人的队伍,随后还加入了共青团。

刘允斌高中毕业时,他感觉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定离不开工业,所以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莫斯科钢铁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9年8月29日,苏联继美国以后试爆原子弹成功,刘允斌发现潜移默化之中,美国一直以来对苏联的强硬政策有所缓和。

这也让他意识到,研发原子弹不但可以改变战争的局势,还会改变人类的命运。

虽然原子弹会对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但另一方面又会带来稳定与和平。

所以他再次做出了他人生中的重要决定,从钢铁学院毕业后,转入莫斯科大学核物理学科,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首批加入核研究的人员。

就在这段时间,一位长相秀美的俄罗斯女孩走进了他的世界,这个姑娘名叫玛拉·费多托娃,与刘允斌是大学同学,自相识之后,他们便十分投缘。

交谈之间他们了解到彼此的父母都曾为国家革命而无私付出,玛拉的父亲曾经还参加过彼得格勒十月革命。

就这样,两人有着相同背景相同志向的青年走在了一起,成为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