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谚语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不要看是晴天,雨说来就来。但遇雨也不要大惊小怪,说不准一会儿又要放晴。

道光二十四年,何绍基为贵州乡试主考官,在赴任途中遇到山雨,写下了这首《山雨

此诗捕捉了“山雨”前后气候瞬息万变的景色,深得东坡《有美堂暴雨》诗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雨》

何绍基〔清代〕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这首诗的大意是:

头戴斗笠要注意避让杂树枝,初秋时节天气凉爽非常适宜在野外行走。

溪涧上空的云雾弥漫整个山谷,突然山雨就淅淅沥沥地飘落下来。

骑在马上衣巾全被雨淋湿,村边的瓜豆枝叶在风雨中纷乱倾倒。

雨过天晴群山又凸显出来,山上大大小小瀑布齐飞的景象是如此奇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扣紧“山雨”题目,从未雨、遇雨、雨中与雨后等方面进行了描写。

首联写未雨。诗人在山林中穿行,虽只戴短笠,还是被茂密的树枝挂缠和阻挠,他一路观山望景,兴致很好,只觉天气凉爽宜人,没有想到下雨。这一层告诉读者,“山雨”之来,确乎是出人意料的。

“短笠团团”只告诉读者诗人头戴圆笠,但“避树枝”三字,则不但写出他在山间行路,而且暗示山路狭窄、杂树丛生。一个“宜”字,则写出他野行时愉快的心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颔联写山中雨至的景色,真切自然。山雨的到来,溪上云雾四起,渐渐连成一片,行人只觉山光物态的迷人,而没有意识到这就是雨来的信号。

“自相聚”,意为溪云不谋而合,都聚合在一起来了,这样就把山区夏季阵雨的倏忽而至、立时雨降、瞬息而止的特点描绘出来了。这样的雨真是奇幻莫测。

“自”字如写浮云主动汇成浓黑的降雨云。“忽”字表明山雨来得迅急,使人无从防备。这两个字用得均有特色。

颈联写雨中情景,生动贴切。当山雨不知不觉飘来时,作者在马上仍按辔徐行,不思避雨而任衣巾打湿。村边长得茂盛的瓜豆,雨淋后枝叶散乱纷披,另有一种精神。

诗句由人及物,通过“衣巾任沾湿”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潇洒自如的姿态与喜雨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联雨后景色,清新可喜。此时已是云开雨住,峰峦尽出。雨后的山色益发青翠,阳光益发艳丽; 更可观的,是山间崖上似乎于突然间悬挂出无数道飞瀑,在阳光映照下,银光闪闪,水声喧喧,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景啊!

全诗描写景物用笔细腻,选材精当,皆从细微处着笔,表现出作者善于观察与捕捉变化中的事物。平常之物,一经点染,便耐人寻味,并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故林惠常谓何绍基的诗“奇趣横生”。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