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属于比较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约占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8.3%,尽管总体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晚期肠癌的存活率仍然很低,而且年轻的肠癌患者也越来越多。比较令人震惊的数据是,1995年至2019年,美国确诊为肠癌的55岁患者数量增加了一倍,咱们中国的情况也好不了很多,总之肠癌已经成为一个困扰居民健康的一个重大隐患。

肠癌的治疗一般是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免疫治疗目前只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的病人(MSI-H),但是大部分肠癌患者是微卫星稳定型的(MSS-CRC)情况。一项针对微卫星稳定型肠癌的临床试验表明,即便是将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联合,119名患者仅有1名出现治疗应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1.8个月。通过肿瘤突变负荷TMB指标筛选肠癌患者,双免疫治疗的应答率也很低。这可能的原因是肿瘤免疫微环境较为“冷”。Botensilimab属于一种新型的CTLA-4抗体药,有可能通过激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增加药物对“冷”肿瘤的效果。下面就是一项最新刊例的研究,将Botensilimab与balstilimab(PD-1抗体)联合治疗微卫星稳定型肠癌患者的情况。

图片来自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摄图网

一、新型双免疫治疗微卫星稳定型肠癌

这是一项来自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研究,研究招募了148名晚期肠癌患者,这些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为微卫星稳定型(MSS-CRC),患者之前经过了大量的治疗且病情进展。在第一个阶段的试验中,有101名患者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其中61%的患者在接受botensilimab (BOT) 和 balstilimab (BAL)联合治疗后肿瘤病灶缩小或保持稳定

联合治疗的应答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合治疗的应答情况

如上面的图示,如果肿瘤病灶缩小超过30%属于部分缓解,如果病灶增大超过20%或出现了新病灶则是病情进展,处于两种情况之间的属于病情稳定。总体上治疗部分缓解和病情稳定的数量占比61%,这是非常理想的情况。

由于这次用药还是双免疫药物,且患者之前经过了大量治疗因此体质较差,所以临床试验对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或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腹泻和疲劳。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Stebbing表示:“这项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可以对所有形式的肠癌起到作用,这可能会改变肠癌的治疗规则。”

图片来源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二、新药给到我们大家希望

如果说之前的研究也是免疫治疗双子星,为何这次同样是两种靶向CTLA-4和PD-1的抗体联合使用,患者竟然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个只能说药物之间真是不同的,也许仅仅是分子式和结构的稍微差异,在人体扮演的作用就千差万别。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款药在国内都还没有,不过大家要是希望尽早用到这两个药物,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海外就医的形式去咨询,另外一个是通过参加临床试验,参加在国内开展的相关临床试验,因为目前的新药临床试验都是全球性的,因此botensilimab (BOT) 和 balstilimab (BAL)的临床试验国内是应该同步开展,大家可以点关注癌度微信公众号,回复数字2咨询详情。

癌度与吉因加启动的“基因检测,人人可及”公益计划,最低3000元检测肿瘤靶向药的50个基因,为病友的靶向治疗保驾护航!关注癌度公众号或下载癌度app咨询基因检测详情。

参考文献:

Andrea J. Bullock et al, Botensilimab plus balstilimab in relapsed/refractory microsatellite stabl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 phase 1 trial, Nature Medicin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