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是“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为打好阻击战,一年来,新疆积极推进规划编制、项目谋划、任务落地,一场以“防风、阻沙、控尘”为目标的阻击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如火如荼展开,亮点纷呈。

截至目前,新疆完成造林178.83万亩、种草改良500.72万亩、工程固沙3.8万亩、沙化土地治理591.05万亩,阻击战取得良好开局。

深入谋,勾画治沙蓝图

塔克拉玛干沙漠横卧在塔里木盆地中心,被称为“死亡之海”。这个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总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千百年来,不断侵蚀着周边绿洲,人与沙博弈从未停止。

面对浩瀚沙海,新疆立足全局,着眼实际,以规划为引领,确定作战方案,全面打响了“三北”工程攻坚战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启动三北总规、三北六期规划、《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等编制工作,明确攻坚战路线图、时间表。

——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布局7个重点治理项目,13个子项目,涉及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哈密市7个地州市的46个县(市、区),综合治理规模2592.06万亩,总投资达123.55亿元,将持续至203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日,中国铁建和田地区沙漠边缘阻击战锁边固沙工程启动仪式。马伊尔江摄(资料图片)

阻击战重点区域各地州市落实具体规划和行动方案,任务目标愈加清晰。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依托塔里木河、开都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主要地表水资源,分为3个大的修复治理区域,计划到2030年,完成总修复任务219.68万亩目标。

和田地区:明确总体布局和目标任务,规划到2030年,完成“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任务401万亩。

喀什地区:在荒漠区、绿洲与荒漠交界区、绿洲区内部构筑三道生态安全屏障,增加林草资源总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一年来,各地周密安排部署行动,一系列硬招、重拳,擂响战鼓。聚焦“风、沙、尘” 源区和路径区,通过封沙育林、造林种草、工程固沙等手段,在风沙流活动频繁的沙漠边缘地区,实施锁边治理,建设防护林草带,阻止沙漠扩张;在绿洲包裹的风沙策源地实施攻坚工程,降低风沙危害影响;在绿洲内部条田林网缺失地带和防沙治沙空白区域实施歼灭战,推进整体生态环境改善。

与此同时,全区谋划“南锁、东扩、北增、西护、中阻”中长期规划目标,通过实施光伏+治沙、生物治沙+接种中药材、设施农业+治沙等方式,既防沙治沙又带动就业增收,打造全国防治荒漠化的样板和典范。

主动干,推动项目落地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新疆作为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荒漠化土地达106.8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74.68万平方公里,分别占自治区面积的64.19%、44.86%。

尤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一直是我国防沙治沙事业最难啃的“硬骨头”,沙漠周边工程区面临高温、干旱、风沙等严酷自然环境挑战。

打好主动仗,实干见担当。新疆各地把实干作为打赢攻坚战、阻击战的关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一个个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启动,沙漠响起机器轰鸣,各地防沙治沙干劲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项目,通过光伏发电抽取地下苦咸水浇灌梭梭,降低绿化成本。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摄(资料图片)

2023年10月,沙雅县25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开工,采用光伏+发电取水治沙新模式,抽取地下苦咸水种植梭梭林,用光伏发电代替动力电,每眼机井可节约建设成本13万元,每年节省电费16万元,既降低了成本,又破解了沙漠边缘植绿缺水难题 。

同年11月,于田县防沙治沙重点项目开工,干部群众挥锨培土,在沙漠中种下一棵棵梭梭和柽柳,使绿洲外围空白区连起来、绿洲内部风沙危害区完全治得住、重点防护区守得住。

春风就是号令。2024年春季植树启动,新疆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要求各级林长以林长制为引领,深入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全力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各地闻令而动、听令而行,积极奔赴阻击战战场。

在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人们抓住春季植树有利时机,探索“梯田”治沙模式,将工程固沙与植物固沙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民丰县,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固沙锁边项目开工,采用生物治沙模式,外围实施工程治沙,通过高立式阻沙沙障+草方格进行固沙,内侧设置防风林带,种植胡杨、沙枣等作物,面积达13万亩。

一个个项目加快推进,一片片绿色不断延伸,祖国北疆绿色长城变得更加牢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内,治沙工人正在沙丘上拉线设置草方格。牛斌摄(资料图片)

再部署,织就绿色“围脖”

3046公里,是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圈的长度。

过去40多年,新疆在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支持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建成了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如同环绕沙漠的一道“绿围脖”。现在,最后缺失的285公里阻沙防护带,就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市—若羌县沿线,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核心区和决胜之地。

今年3月,新疆召开荒漠化综合防治视频调度会议,对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再部署。会议提出,坚持以水定绿、因地制宜,认真谋划沙漠锁边标杆项目,形成“储备一批、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竣工一批”的滚动接续项目建设机制。

“往年我们最多能完成2万到3万亩,今年我们采用了‘梯田式’治沙模式,目前已完成了2.8万亩,预计全年能完成5.8万亩左右。到那时,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奥依托克拉克绿洲、县城绿洲将连成一片,在于田县范围内筑起一道防沙固沙的绿色长城。”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充满信心地说。

2024年,新疆明确攻坚目标,加快推进塔里木河干流、和田河流域等5个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争取完成造林绿化120万亩、种草改良470万亩、荒漠化治理450万亩,巩固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绿洲“双增长”成果。全力打造于田县、且末县、阿瓦提县、沙雅县、麦盖提县5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防沙治沙标杆项目,努力打造全国防治荒漠化的样板和典范。

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新疆。

一年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参与、齐心协力、久久为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筑起了一道道“绿色长城”,为打好阻击战开好局,奠定了良好基础。新疆将持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制定过硬措施,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形成多部门协作、多渠道投入、多方面参与的新时代防沙治沙格局,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疆贡献。

茫茫沙海,片片绿洲。祖国西部,绿染大漠的画卷正在不断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