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有出路。其实,这一条条农村公路不只是行走的路,更是一条条承载着民生温度的致富之路、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治理能力,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四好农村路”指的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部署推进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首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的10周年。

10年来,山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持之以恒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农村公路达26.26万公里,路网密度达167.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前列。截至今年3月,山东省日照市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29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建设号角激荡起全省上下踔厉奋发的斗志豪情,如何进一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是摆在山东面前的现实问题,这里面既有农村公路与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贯通融通的“接力棒”,也有农村公路基础建设和交通安全守护与现代科技融通贯通的“新赛程”。

小村庄通大路,加速文旅融合发展。在淄博鲁子峪村,一到节假日,民宿提前两周就已经订满,而这里曾经是个民房塌陷、破败不已的小山村。自从村子修通了与外界连通的公路,能直接通往当地有名的旅游风景区齐山,自此,修缮民房、打造民宿,鲁子峪村逐渐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村”。如今,鲁子峪村年旅游营业额超100万元。

路通业兴,一条路让村子美了、村民富了。借助便捷的交通,曾经破旧的小山村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更实现了民富村美的涅槃蝶变。正是这一条条蜿蜒平直的农村公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强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路修到哪里,产业就能发展到哪里。近年来,山东不少乡村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升级的机遇,发展特色产业,逐渐让农村公路由“通上车”向“富一方”转变。在枣庄市山亭区,利用农村客货运站、邮政网点,以及农业、商务、供销等既有农村物流资源,通过网络延伸,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促进城乡物流双向渠道的畅通快捷。

路畅通,经济活、产业兴。一条路让乡村产业振兴加力提速,点燃乡村发展动力,更成为一“路”带一方、一方促全盘集群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助力。在山东,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信息技术从未缺席。

临沂市罗庄区搭建公路信息化平台,融合公路基础信息、建养信息、网格员信息等多源、多维数据,利用GIS、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村公路动态监督、管养调度、运营监测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肥城市实施农村公路数字化改革,建成“1+3+4”数字化系统平台,使肥城辖区内农村公路具备可知、可测、可控、可调能力。

有了现代科技的加持,路网运行更安全有效、公众出行更便捷舒适、交通管理更科学智能、公路运营更绿色经济,极大地提升了公路管理水平,这是山东打造“智慧交通”的生动实践,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如今的山东,不仅让农村“出行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也让公路和产业相互“缠绕”,把农村公路的发展与沿线的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等建设一体推进,大力发展“路衍经济”,实现“因路而美”“因路而兴”“因路而富”,而这也正是新时代“四好农村路”所承载的厚望期许。

道路畅通,百业皆兴。

努力让每一条路都成为群众的“幸福路”,这是农村百姓生产生活的“第一公里”,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当下,和着时代的节拍,一条条仍在不断延伸的“四好农村路”,正在齐鲁大地上徐徐铺展最美的乡村振兴之路。(文/靖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