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IP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17个年头。

作为全球畅销作品,销量已超过3000万册,在世界范围内输出35个语种,今年阿拉伯语也顺利出版,还走进了挪威、立陶宛、克罗地亚等相对小众国家,并且还有更多语种版本正在计划当中。

随着多语种出版和影视内容的全球发行,三体也受到了众多表彰与肯定,在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全球各国都收获了科幻界的权威奖项。

在国内,三体拥有超过2.6亿的泛粉丝人群,在海外,三体的粉丝数也接近50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电影形式对这个在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IP进行改编,势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制作成更适合全球传播的电影后,如何平衡中国观众和国外观众的不同需求?

多位行业代表以及《三体》相关电影人,齐聚上影节“IP全球多元化开发的潜力与想象”金爵论坛,尝试回答这些粉丝和影迷关心的问题。

三体宇宙首席执行官赵骥龙介绍,其团队惊喜地发现,全球粉丝里接近30%是12到23岁的学生群体,“可见三体已逐渐成为一个跨越代际、拥有两代粉丝,同时跨越地域、在海内外拥有大量拥趸的全球性IP。”

那么在已经确定《三体》电影版目标为全球发行,在中国观众和其他国家读者都对这个热门IP抱以高期待之时,如何让电影既能满足中国粉丝的高要求,也能顺利“出海”?

经过多年海外市场调研和总结,赵骥龙认为,尊重IP、尊重中国文化是三体IP全球化开发的基础,《三体》所传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以及“平衡”、“共存”和“不屈”的中华文化包容性,是其能够跨越文明、跨越地域、赢得全球共鸣的关键。

“以前其他国家《三体》还没出版时,他们对原著价值观的理解可能是比较粗浅的,但现在我觉得已经具备了全球范围内用户对原著价值更深入的理解。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去埃及的时候在飞机上看到十几岁的埃及小朋友在看《三体》英文版原著,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电影会遵循尊重原著,尊重创作的改编方向,并强化作品的精神价值。”

在《三体》电影出品方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看来,拍摄《三体》时要权衡如何让中国观众和国外观众都能得到良好的观影体验,但他也有自己的坚持。

“我们首先要拍的是中国的电影,尽管它同时也是国际化的影片,但它首先是中国的影片,所以它的创作会在中国化电影的框架之内去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如何更好地让《三体》电影走出去,在全球市场有所作为,曾经操盘《巨齿鲨》系列全球发行的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给出了建议。

想要在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确是很大的挑战,他认为届时有机会的话可以让好莱坞公司参与发行。

“我们中国在全球院线的发行市场还没形成成熟的体系,所以如果没有好莱坞公司的参与,在全球发行是挺难的,特别是在院线市场。当然现在还有一些流媒体的发行渠道,所以还是看到底是希望这部电影是以国内市场作为主要阵地,还是全球市场都能有成绩,这就看我们到时候怎么去做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