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不如尔家。”

这句出自《北窗琐语》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话,竟成了徐达夫人谢翠娥的催命符。

最夸张的是,谢翠娥被朱元璋杖杀时,徐达正高高兴兴地和朱元璋喝着酒。

“咱们干一杯,以后你就再也没有灭族的担忧了。”

听到这话的徐达有些“二仗和尚摸不着脑袋”,随即高高兴兴地又喝了一大杯。

殊不知,不久的将来,他的生命也要走到尽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句夸赞惹来的杀身之祸

朱元璋的兄弟们的夫人中,真正能跟马皇后说上话的并不多,然而有位女子就因为其“彪悍”而和马皇后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朱元璋和徐达之间的情谊十分深厚,两人从小相识,别后重逢,徐达更是成为了朱元璋身边的一员猛将。

战争中颠沛流离,徐达的夫人很早就去世了。不忍看好兄弟身边没个知心人的朱元璋,立马张罗着给徐达找了个媳妇:谢翠娥。

这谢翠娥的出身不简单,不过也正是这出身,让她的无心之言成了她的“催命符”。

谢翠娥是明军大将谢再兴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不仅长得貌美如花,还习得一身好武艺。朱元璋曾有过规定,家眷是不能跟随丈夫上战场的。

但是这谢翠娥是个例外。也因此,她跟马皇后的关系非常好,两家常常在一起,关系也很近。

朱元璋称帝后,一日马皇后有些无聊,便想着将谢翠娥叫进宫来叙叙旧。

两人之间的相处一贯非常随意,这次也没有例外。

走着走着,谢翠娥看着诺大的宫中建筑止不住地赞叹:“这也太大了!啥时候我家也能有这么大的房子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君如伴虎”,如果是普通朋友间这么说倒是没有什么,但是谢翠娥粗狂的心思没有意识到,如今需要有君臣之分了。

马皇后是个细心的人,《北窗琐语》中,她表示:“枕边话的威力大,徐达作为中山王说不定啥时候就被这无心之言说得心动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一向“锱铢必较”。

谢翠娥命不久矣。

这天,朱元璋将徐达约来喝酒,随后命人将其妻谢翠娥杖毙。得知任务完成后,朱元璋搂着徐达的肩膀表示:“你以后不用再担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是朱元璋自己不用再担心了。

祸从口出还是敲山震虎

因为一句“有口无心”之言就获得这样的下场,显然让人觉得有些夸张。

那么这谢翠娥究竟是真的祸从口出,还是这背后有别的什么原因呢?

事实上,表面看是因为谢翠娥口无遮拦,但实际上要跟他父亲的“叛变”有关。

当初将谢翠娥嫁给徐达的时候,朱元璋丝毫没有跟谢翠娥的父亲谢再兴商量。

这件事让谢再兴心中有些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谢再兴身边的两个心腹,居然跑到了张士诚的地界。虽说只是做买卖,但是一向疑心重的朱元璋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为除后患,他再一次没经过谢再兴,将这两人杀了。

不仅如此,他为了震慑谢再兴,还将这两人的项上人头挂在了谢再兴办公处,之后还派军掺和谢再兴的军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几件事加在一起,谢再兴觉得,这朱元璋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个人,不信任也就算了,还处处折辱,于是他屁股一撅就投靠了张士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自己投靠倒也算了,气不过的他还撺掇自己的大女婿也跟着自己走。

好巧不巧,这谢再兴的大女婿还是朱元璋的侄子。

两人之间,开始了针锋相对。

气不过的朱元璋诛杀了谢再兴的两个弟弟。事情做到这个份儿上,朱元璋心里更安稳不下来了。

他总觉得这谢翠娥一定对自己有恨意。尽管自己很信任徐达,但是万一哪天说着说着,徐达没扛着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借着这个“祸从口出”的由头,将谢翠娥杖毙了。

他乐呵呵地跟徐达对饮,说着为徐达好的话,实际上更多的是“敲山震虎”的作用,给徐达一点震慑。

徐达的结局

野史中记载,徐达去世是因为卧病家中的时候,朱元璋送了只蒸鹅而加速了徐达的去世。

并表示这件事在“庆功楼大火”后不久,似乎是朱元璋为了铲除“威胁”而做出的决定。

但事实上,在正史上,徐达的结局算得上不错。

“人臣不世出,古难知,今愈难知矣。”《明史》中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思就是,你这样的大臣,古往今来实在是少见。之后又封徐达为太子太傅,可见对他的赏识和重用。

不幸的是,1384年,徐达背部生疮,情况有些危急。第二年,留守北平的徐达病情不断加重。

在此之前,朱元璋对他十分关心,还曾让徐达的长子带着自己手写的信去慰问徐达。

后来眼见徐达逐渐不行,便将他召回了南京,回到朱元璋身边后没多久,徐达就去世了。

“天何夺吾良将之速。”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地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纪念徐达的功绩,朱元璋加封他为“中山王”。

作为开国大将,这个结局对徐达来说,算得上不错。

历史中的疑点

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或许都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惹了朱元璋还有一丝生机,因为还有马皇后可以求情;但是如果惹了马皇后,那可就没得救了。”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马皇后都是那个“救人”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皇后不仅一辈子都很善良、冷静,而且还和谢翠娥是好友,怎么会放任朱元璋将其杖杀呢?

当初,朱元璋要将沈万三斩首的时候,马皇后就曾劝过:“不要杀帮助我们的人,这样会难得天下之心的。”

可见,马皇后从来都是会想办法将“大事化小”的人。

所以,以上故事权且当个故事看看,真相究竟是怎样的,还有待商榷。

以上内容皆为笔者根据网上资料,结合个人想法所撰写,如有有失偏颇之处,还望大家在评论区指出!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家不如尔家。”

这句出自《北窗琐语》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话,竟成了徐达夫人谢翠娥的催命符。

最夸张的是,谢翠娥被朱元璋杖杀时,徐达正高高兴兴地和朱元璋喝着酒。

“咱们干一杯,以后你就再也没有灭族的担忧了。”

听到这话的徐达有些“二仗和尚摸不着脑袋”,随即高高兴兴地又喝了一大杯。

殊不知,不久的将来,他的生命也要走到尽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句夸赞惹来的杀身之祸

朱元璋的兄弟们的夫人中,真正能跟马皇后说上话的并不多,然而有位女子就因为其“彪悍”而和马皇后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朱元璋和徐达之间的情谊十分深厚,两人从小相识,别后重逢,徐达更是成为了朱元璋身边的一员猛将。

战争中颠沛流离,徐达的夫人很早就去世了。不忍看好兄弟身边没个知心人的朱元璋,立马张罗着给徐达找了个媳妇:谢翠娥。

这谢翠娥的出身不简单,不过也正是这出身,让她的无心之言成了她的“催命符”。

谢翠娥是明军大将谢再兴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不仅长得貌美如花,还习得一身好武艺。朱元璋曾有过规定,家眷是不能跟随丈夫上战场的。

但是这谢翠娥是个例外。也因此,她跟马皇后的关系非常好,两家常常在一起,关系也很近。

朱元璋称帝后,一日马皇后有些无聊,便想着将谢翠娥叫进宫来叙叙旧。

两人之间的相处一贯非常随意,这次也没有例外。

走着走着,谢翠娥看着诺大的宫中建筑止不住地赞叹:“这也太大了!啥时候我家也能有这么大的房子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君如伴虎”,如果是普通朋友间这么说倒是没有什么,但是谢翠娥粗狂的心思没有意识到,如今需要有君臣之分了。

马皇后是个细心的人,《北窗琐语》中,她表示:“枕边话的威力大,徐达作为中山王说不定啥时候就被这无心之言说得心动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一向“锱铢必较”。

谢翠娥命不久矣。

这天,朱元璋将徐达约来喝酒,随后命人将其妻谢翠娥杖毙。得知任务完成后,朱元璋搂着徐达的肩膀表示:“你以后不用再担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是朱元璋自己不用再担心了。

祸从口出还是敲山震虎

因为一句“有口无心”之言就获得这样的下场,显然让人觉得有些夸张。

那么这谢翠娥究竟是真的祸从口出,还是这背后有别的什么原因呢?

事实上,表面看是因为谢翠娥口无遮拦,但实际上要跟他父亲的“叛变”有关。

当初将谢翠娥嫁给徐达的时候,朱元璋丝毫没有跟谢翠娥的父亲谢再兴商量。

这件事让谢再兴心中有些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谢再兴身边的两个心腹,居然跑到了张士诚的地界。虽说只是做买卖,但是一向疑心重的朱元璋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为除后患,他再一次没经过谢再兴,将这两人杀了。

不仅如此,他为了震慑谢再兴,还将这两人的项上人头挂在了谢再兴办公处,之后还派军掺和谢再兴的军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几件事加在一起,谢再兴觉得,这朱元璋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个人,不信任也就算了,还处处折辱,于是他屁股一撅就投靠了张士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自己投靠倒也算了,气不过的他还撺掇自己的大女婿也跟着自己走。

好巧不巧,这谢再兴的大女婿还是朱元璋的侄子。

两人之间,开始了针锋相对。

气不过的朱元璋诛杀了谢再兴的两个弟弟。事情做到这个份儿上,朱元璋心里更安稳不下来了。

他总觉得这谢翠娥一定对自己有恨意。尽管自己很信任徐达,但是万一哪天说着说着,徐达没扛着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借着这个“祸从口出”的由头,将谢翠娥杖毙了。

他乐呵呵地跟徐达对饮,说着为徐达好的话,实际上更多的是“敲山震虎”的作用,给徐达一点震慑。

徐达的结局

野史中记载,徐达去世是因为卧病家中的时候,朱元璋送了只蒸鹅而加速了徐达的去世。

并表示这件事在“庆功楼大火”后不久,似乎是朱元璋为了铲除“威胁”而做出的决定。

但事实上,在正史上,徐达的结局算得上不错。

“人臣不世出,古难知,今愈难知矣。”《明史》中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思就是,你这样的大臣,古往今来实在是少见。之后又封徐达为太子太傅,可见对他的赏识和重用。

不幸的是,1384年,徐达背部生疮,情况有些危急。第二年,留守北平的徐达病情不断加重。

在此之前,朱元璋对他十分关心,还曾让徐达的长子带着自己手写的信去慰问徐达。

后来眼见徐达逐渐不行,便将他召回了南京,回到朱元璋身边后没多久,徐达就去世了。

“天何夺吾良将之速。”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地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纪念徐达的功绩,朱元璋加封他为“中山王”。

作为开国大将,这个结局对徐达来说,算得上不错。

历史中的疑点

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或许都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惹了朱元璋还有一丝生机,因为还有马皇后可以求情;但是如果惹了马皇后,那可就没得救了。”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马皇后都是那个“救人”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皇后不仅一辈子都很善良、冷静,而且还和谢翠娥是好友,怎么会放任朱元璋将其杖杀呢?

当初,朱元璋要将沈万三斩首的时候,马皇后就曾劝过:“不要杀帮助我们的人,这样会难得天下之心的。”

可见,马皇后从来都是会想办法将“大事化小”的人。

所以,以上故事权且当个故事看看,真相究竟是怎样的,还有待商榷。

以上内容皆为笔者根据网上资料,结合个人想法所撰写,如有有失偏颇之处,还望大家在评论区指出!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家不如尔家。”

这句出自《北窗琐语》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话,竟成了徐达夫人谢翠娥的催命符。

最夸张的是,谢翠娥被朱元璋杖杀时,徐达正高高兴兴地和朱元璋喝着酒。

“咱们干一杯,以后你就再也没有灭族的担忧了。”

听到这话的徐达有些“二仗和尚摸不着脑袋”,随即高高兴兴地又喝了一大杯。

殊不知,不久的将来,他的生命也要走到尽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句夸赞惹来的杀身之祸

朱元璋的兄弟们的夫人中,真正能跟马皇后说上话的并不多,然而有位女子就因为其“彪悍”而和马皇后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朱元璋和徐达之间的情谊十分深厚,两人从小相识,别后重逢,徐达更是成为了朱元璋身边的一员猛将。

战争中颠沛流离,徐达的夫人很早就去世了。不忍看好兄弟身边没个知心人的朱元璋,立马张罗着给徐达找了个媳妇:谢翠娥。

这谢翠娥的出身不简单,不过也正是这出身,让她的无心之言成了她的“催命符”。

谢翠娥是明军大将谢再兴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不仅长得貌美如花,还习得一身好武艺。朱元璋曾有过规定,家眷是不能跟随丈夫上战场的。

但是这谢翠娥是个例外。也因此,她跟马皇后的关系非常好,两家常常在一起,关系也很近。

朱元璋称帝后,一日马皇后有些无聊,便想着将谢翠娥叫进宫来叙叙旧。

两人之间的相处一贯非常随意,这次也没有例外。

走着走着,谢翠娥看着诺大的宫中建筑止不住地赞叹:“这也太大了!啥时候我家也能有这么大的房子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君如伴虎”,如果是普通朋友间这么说倒是没有什么,但是谢翠娥粗狂的心思没有意识到,如今需要有君臣之分了。

马皇后是个细心的人,《北窗琐语》中,她表示:“枕边话的威力大,徐达作为中山王说不定啥时候就被这无心之言说得心动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一向“锱铢必较”。

谢翠娥命不久矣。

这天,朱元璋将徐达约来喝酒,随后命人将其妻谢翠娥杖毙。得知任务完成后,朱元璋搂着徐达的肩膀表示:“你以后不用再担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是朱元璋自己不用再担心了。

祸从口出还是敲山震虎

因为一句“有口无心”之言就获得这样的下场,显然让人觉得有些夸张。

那么这谢翠娥究竟是真的祸从口出,还是这背后有别的什么原因呢?

事实上,表面看是因为谢翠娥口无遮拦,但实际上要跟他父亲的“叛变”有关。

当初将谢翠娥嫁给徐达的时候,朱元璋丝毫没有跟谢翠娥的父亲谢再兴商量。

这件事让谢再兴心中有些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谢再兴身边的两个心腹,居然跑到了张士诚的地界。虽说只是做买卖,但是一向疑心重的朱元璋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为除后患,他再一次没经过谢再兴,将这两人杀了。

不仅如此,他为了震慑谢再兴,还将这两人的项上人头挂在了谢再兴办公处,之后还派军掺和谢再兴的军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几件事加在一起,谢再兴觉得,这朱元璋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个人,不信任也就算了,还处处折辱,于是他屁股一撅就投靠了张士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自己投靠倒也算了,气不过的他还撺掇自己的大女婿也跟着自己走。

好巧不巧,这谢再兴的大女婿还是朱元璋的侄子。

两人之间,开始了针锋相对。

气不过的朱元璋诛杀了谢再兴的两个弟弟。事情做到这个份儿上,朱元璋心里更安稳不下来了。

他总觉得这谢翠娥一定对自己有恨意。尽管自己很信任徐达,但是万一哪天说着说着,徐达没扛着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借着这个“祸从口出”的由头,将谢翠娥杖毙了。

他乐呵呵地跟徐达对饮,说着为徐达好的话,实际上更多的是“敲山震虎”的作用,给徐达一点震慑。

徐达的结局

野史中记载,徐达去世是因为卧病家中的时候,朱元璋送了只蒸鹅而加速了徐达的去世。

并表示这件事在“庆功楼大火”后不久,似乎是朱元璋为了铲除“威胁”而做出的决定。

但事实上,在正史上,徐达的结局算得上不错。

“人臣不世出,古难知,今愈难知矣。”《明史》中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思就是,你这样的大臣,古往今来实在是少见。之后又封徐达为太子太傅,可见对他的赏识和重用。

不幸的是,1384年,徐达背部生疮,情况有些危急。第二年,留守北平的徐达病情不断加重。

在此之前,朱元璋对他十分关心,还曾让徐达的长子带着自己手写的信去慰问徐达。

后来眼见徐达逐渐不行,便将他召回了南京,回到朱元璋身边后没多久,徐达就去世了。

“天何夺吾良将之速。”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地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纪念徐达的功绩,朱元璋加封他为“中山王”。

作为开国大将,这个结局对徐达来说,算得上不错。

历史中的疑点

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或许都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惹了朱元璋还有一丝生机,因为还有马皇后可以求情;但是如果惹了马皇后,那可就没得救了。”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马皇后都是那个“救人”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皇后不仅一辈子都很善良、冷静,而且还和谢翠娥是好友,怎么会放任朱元璋将其杖杀呢?

当初,朱元璋要将沈万三斩首的时候,马皇后就曾劝过:“不要杀帮助我们的人,这样会难得天下之心的。”

可见,马皇后从来都是会想办法将“大事化小”的人。

所以,以上故事权且当个故事看看,真相究竟是怎样的,还有待商榷。

以上内容皆为笔者根据网上资料,结合个人想法所撰写,如有有失偏颇之处,还望大家在评论区指出!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