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西南军政大学的食堂内,师生们一如既往地排起了队伍,等待着领取自己的餐食。

突然间,一阵激烈的争执声在人群中响起,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你的识别出现了误差,我并非你所认为的那位老团长。我想,你可能是把我和1950年军校科长偶然遇到的那位八路军老团长混淆了。那次的误会,科长误认为我是那位老团长而下了枪毙的命令,但这真的是一个误解。请再次审视,我并非你所寻找的那个人。

“这绝对不可能,即便你化为尘埃,我也能一眼识破你的身份。你正是那位我深深铭记的老团长,无需多言,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将他缉拿归案!”

这段对话发生在军政科的负责人王玮与一位学员之间。当时,王玮在领取餐食的过程中,意外地与那位学员发生了轻微的碰撞。他本欲立刻上前表达歉意,却在抬头间惊讶地发现,眼前的这位学员竟似曾相识,让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深思熟虑后,王玮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段尘封的记忆,他恍然间意识到,眼前这位人士,正是昔日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八路军老团长刘子仁。

当他高声喊出“刘子仁”三字,对方乍听之下,脸上闪过一抹惊愕之色,随即慌乱地连连摆手,试图撇清与这个名字的关联。然而,王玮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他果断地抓住对方的手腕,命令手下将其制服,并决定执行枪决。

通常情况下,下属遇到昔日的上司,应当是满怀敬意,展现出毕恭毕敬的态度,而老领导也应当为此感到欣慰和喜悦。然而,这位名叫刘子仁的下属,却出人意料地矢口否认了与老上司的关系,甚至因此受到了被要求枪毙的严厉处置。这其中的缘由,实在令人费解。

【一、带队加入新四军,收到紧急密电】

刘子仁,这位出生于1900年河南永城县的个体,家庭背景贫寒。在青春的岁月里,他选择了投身冯玉祥的西北军,然而后来却选择转投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背离了原有的阵营。

历经重重困难与挑战,终于在1938年,他追随昔日的上司鲁雨亭,共同发起并组建了一支名为“湖西人民义勇军”的抗日力量。他们广泛号召当地富有爱国热忱的农工人士积极加入,共同投身到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

由于这支队伍在基础训练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实力相对薄弱,因此他们在与日军正面对抗时显得力不从心,几乎无法进行有效的交锋。

经过深思熟虑的权衡与抉择,鲁雨亭毅然率领其部队投身新四军,共同抵御外侮。在1939年,这支英勇的队伍经过整合与改编,正式成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肩负起保卫家园、捍卫民族尊严的重任。

刘子仁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新四军的队伍,并顺利地被任命为纵队第一团的团长,肩负起重要的领导职责。

在之后不久的时间里,这支部队得到了重新整编,正式成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的一部分。刘子仁也因此得到了新的任命,转而肩负起十七团团长的重任,他的表现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广泛认可和高度器重。

倘若刘子仁继续沿着当前的轨迹前行,他的未来无疑将充满光明与希望。然而,命运的转折却在一封神秘的电报中悄然开启,为他的人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在1940年12月8日的那一天,刘子仁接收到了一封来自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的加密电报,这封电报是特意为他和李忠道两人所准备的。

刘子仁翻阅完电报,神情骤变,电报中赫然写道:耿蕴斋与吴信容近期似生异念,尔等宜先行展开思想引导,若劝导无果,则需设法确保二人行为在控。

耿蕴斋与吴信容均来自安徽萧县,两人素有深厚的情谊。在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弥漫之前,耿蕴斋担任着萧县第四区的区长一职,而吴信容则是萧县联防队的队长,两人虽身处不同岗位,但关系始终亲如兄弟,保持着紧密的交往。

日军侵华战火熊熊燃起,二人并未选择袖手旁观,而是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各自率领起英勇的队伍,投身到抗击敌人的前线,勇往直前,奋力冲锋陷阵。

得益于他们出色的能力与强大的号召力,两位领袖迅速集结了一支规模达一千余人的武装力量,这支部队迅速崛起,成为当地抗日斗争中的一支重要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支民间队伍由于经费紧张和管理不善,其战斗力在战争的推进中逐渐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交谈,两人最终达成共识,决定追随刘子仁的步伐,投身于新四军的怀抱,以此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1940年,经过组织的严格审核,最终批准了这两位杰出人士的加入申请。随后,他们的队伍被正式整编进了新四军,吴信容在新四军中担任了六旅的副旅长,并兼任十八团的团长一职,而耿蕴斋则负责担任特务团团长以及保安司令部的司令,共同为新四军的壮大和发展贡献力量。

这两位所担任的职务本身便具备着相当的级别和地位,而上级组织对他们的重视更是显而易见。在日常的运作中,他们所在的部队经常获得上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关怀,这主要体现在物资上的丰富供给以及政策上的倾斜支持。这种重视和支持不仅彰显了上级组织对他们的信任与器重,也为他们所在部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然而,一次人事上的调整,却悄然间引发了耿蕴斋与吴信容内心的不满情绪,逐渐浮现在他们的言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