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刘文彩,这位昔日声名狼藉的霸主,在革命的浪潮中,肆意欺凌百姓,其恶劣行径可谓罄竹难书。然而,最终他的命运并未逃脱病魔的纠缠,因病黯然离世,终结了他的一生。

被他残忍迫害的百姓对他怀恨在心,到了1958年,村民们毅然决然地无视了守墓人刘青山的阻挠,再度挖掘了刘文彩的墓地。令人震惊的是,仅过了四日,这位执着的守墓人便离奇离世,其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刘文彩,他究竟犯下了哪些恶行,使得村民们对他深恶痛绝,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而刘青山又是何方神圣,为何他要出面阻挠众人挖掘坟墓呢?这些疑问都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恶贯满盈的大地主】

1887年,四川大邑县见证了刘文彩的诞生。尽管那个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但刘文彩却过得异常“惬意”。然而,这种“惬意”并非来自于他自己的辛勤努力,而是建立在牺牲众多百姓的福祉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家因祖上的遗产与百顷沃土,在大邑县中堪称富庶之家。在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年代,刘家凭借智慧和策略,在四川军阀的混战中成功占据了重要位置。他们家族中,有保定系的刘文辉与速成系的刘湘,都是刘家的杰出代表。

刘湘身为刘文辉的侄子,他在抗日方面并未展现出坚定的立场,亦未曾对共产党持反对态度。相反地,他极度珍视自身所掌握的权势,对此持有深深的珍惜之情。

刘文彩,身为刘文辉之兄长,自幼生活优渥,深受家中众人溺爱,故此养成了骄纵的性格。对于心中所愿,他从不吝惜任何代价去争取,以至于在大邑县中,无人敢于忤逆其意。待到成年之际,他更是借助胞弟刘文辉的权势,稳稳地步入了军政领域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文彩曾一度身居局长、处长等高位,随后更是荣升护商大队的大队长一职。这些显赫的职位为他赢得了“川南王”、“刘五皇帝”等令人畏惧的恶名。

在那个时期,民众的生活可谓水深火热。他们辛勤耕耘,不仅要为土地缴纳所谓的“田地税”,而且在收获粮食之际还需上缴“粮食税”。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便是使用锄头进行耕作,也要被征收所谓的“锄头税”。这种繁重的赋税制度使得百姓们在粮食尚未收成之际,就已被迫缴纳了一大笔税款,生活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愈发严重,民众在日常的出行中也不得不面临“街道马路税”的重压,就连日常如厕的权益也被“厕所税”所剥夺。刘文彩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地压榨百姓,使得他们生活在无尽的困苦与无奈之中,难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1935年,军阀混战的浪潮中,刘文辉逐渐丧失了昔日的优势地位,随之,刘文彩在政治舞台上亦失去了昔日的显赫地位。怀揣着“四方土地皆归刘姓”的雄心壮志,刘文彩转而与四川、西藏等地的土匪势力勾结,共同创建了名为“公益协进会”的组织。这个所谓的“公益协进会”,实际上不过是借公益之名,行剥削百姓、搜刮钱财之实,暗中损害民众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文彩运用多种手段以强化其地位,他不仅精心安排儿子与青帮头领缔结婚姻之盟,更让其子拜入青帮大佬门下学艺。这些举措无疑加深了他与权势阶层的联系,然而,这一切却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使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某一年,刘文彩计划修建一条长达两千余米的灌溉水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无辜的百姓。他不仅强迫百姓们投入劳动,而且连基本的劳动工具和食物都未曾准备。这使得本就生活艰辛的农民们,在饥肠辘辘的状态下,不得不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

后来,农民们在万吉山的引领下,终于无法再忍受压迫,决定团结起来奋起反抗。然而,这些饥肠辘辘且毫无武器的农民,自然无法与受过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打手相抗衡。最终,这场缺乏足够力量的反抗,遗憾地以失败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大百姓的艰辛努力下,一条名为“万成堰”的水渠终于圆满完工。然而,刘文彩却恬不知耻地为自己竖立了一块“功德碑”,碑上刻着“泽及万民,功同李冰”的溢美之词,试图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