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摄影报道

我们该如何看见四川,这片万千气象的神奇土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多彩画卷。

作为中国版图上人文地理极具“个性”的一极,巴蜀大地文脉绵长、风光无限。这里有“天堑”蜀道难,跨越古今摇身一变“超级蜀道”,这里有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也有全国首个跨省域新区。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进第5年。盛夏之际,“万千气象看四川”二季度北线采访团走进全省4个城市,聚焦双圈建设,一路走,一路看。

看见连绵山峦的见证下,工厂轰鸣,活力四溢;看见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中,智改数转,接轨时代;看见在列车飞驰的联调联试里,大巴山即将迈向期盼已久的高铁时代;看见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正在拔节生长,强势崛起。

在跨省域地界

看见适度分离改革探索

川渝高竹新区胡家梁子观景台处,一块界碑,一面四川一面重庆。向北眺望,邻水县高滩镇标准化厂房整齐划一;向南眺望,青绿山峦连绵起伏。

这块土地,正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具象化表现。在同行的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看来,“双圈建设,川渝高竹新区有区位优势、地理优势、政策优势,多个优势叠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渝高竹新区 广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众多跨省政策执行同标正在这块改革“试验田”全面走向现实,“扫清”市场流动障碍,使得更多企业扎根这片热土。截至目前,入驻企业已达205户,投产89户,汽车零部件企业占主导,形成配套产业集群,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8.55亿元。

“打开一扇大门,做出一块试验田。”川渝边界线长达1854公里,涉及6市30区县(市)。近年来,川渝两地推进“一体化”“一盘棋”,加强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共建10个合作平台,推动接壤处成为合作前沿。

2020年,10个合作平台之一的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获批设立,规划在遂宁和潼南一体构建“双中心、三走廊、一园区”空间形态,做大做强两地中心城区,打造现代产业创新走廊、涪江生态绿色走廊、琼江乡村振兴走廊,建设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

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遂宁市与重庆潼南区共同组建了全国首个川渝字号国家级跨区域企业——川渝遂潼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接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作为首批获批成立的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平台之一,这里是遂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遂潼两地一体化发展主要合作平台。

当步入遂潼涪江创新创业创造中心内,可以沉浸式体验到遂宁与潼南产业发展脉络。这颗冉冉升起的成渝之星,在双城经济圈标图中愈发清晰。

在绿色工业里

看见新质生产力

当大数据、云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光纤,就是“数据高速公路”的“路网神经”,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

在位于南充省级临江新区顺庆片区的四川通光光纤内,当目光聚焦到科技创新时,可拉6000公里、堪比头发丝细的光纤,出现在众人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通光光纤生产的光纤

这座光纤智能化生产工厂采用的大尺寸预制棒高速拉丝技术,通过高速熔融拉丝,自动精确控制光纤丝径波动在0.3微米以内,综合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今年公司又研发了G.657.A2抗微弯光纤,抗弯曲性能更强。”副总工程师赵剑飞介绍,作为国家级和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通光拥有自主申请专利27件,发明4件,成立了光纤技术研究中心;截至目前获得专利证书24件,待申请发明专利2件。

漫步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空气清新,厂房井然有序,蓝色银色蒸汽管道交织成网。

“广安经开区按D级化工园区标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升级,包括可视化污水管网、风险智能化管控、再生水利用等设施。”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提高了环境监管效率。目前,已启动9个环保改造项目,环保监控全覆盖。

以利尔化学为例,该公司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生产,通过自动化技术精确控制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在生产线建设中,利尔化学同步考虑了废气治理、固废处理、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确保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运营。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在园区现场点评道,“像广安利尔化学园区这个地方,研发投入占比超过总投资30%,通过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建设,其生产速度和效率差不多是同行的两倍,完全可以作为四川‘智改数转’一个典型。”

在记录创造里

看见筚路蓝缕踔厉奋发

在达州宣汉,谁也想不到“藏着”一个亚洲规模第一的现代化天然气净化厂。普光气田,我国首个成功开发的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川气东送”工程的第一站。

紧邻气田的普光气田科技展览馆内,两张被精心放置在玻璃罩中的奖状,引起众人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气东送”工程示意图

奖状上清晰地写着:2012年,《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这是中国石化首次获得的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最高奖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油天然气领域荣获的第四个特等奖项。这张薄薄的证书,与“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并肩闪耀。这张奖状,来之不易。

1999年5月,中国石化成立南方海相油气田勘探项目部,锁定于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勘探。运用高清CT技术搜集地震资料,突破传统地质理论,将勘探目标设定在地下五千多米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石化首次获得的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最高奖项

在钻井技术上,创新随钻地质导向技术,让钻头具备感知能力,实现曲线钻探,创造世界最长水平性射孔井段纪录。2001年,普光1井开钻,2003年发现高产工业气流,普光气田成功被发掘。

这座沉睡在地下、深埋在大山的“宝藏”,被重识、开发。由达州始,越六省两市七穿长江,宛如巨龙蜿蜒于华夏大地。

如果说,输气管道是地下巨龙,那么高铁线路就是地上巨龙。盛夏时节,大巴山苍翠盎然。青山绿水间,巴南高铁马鞍站建设现场,联调联试的列车飞驰而过。

巴南高铁巴中至南充段的征途上,横亘着数座难关,每一步都充满前所未有的挑战。嘉陵江特大桥、恩阳河特大桥、东华山隧道、千秋塝隧道、光辉隧道等,如拦路虎考验建设者的智慧与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南高铁马鞍站

其中,嘉陵江特大桥尤为引人注目。它横跨南充市南部、蓬安、仪陇三县交界,如同一条巨龙,将三地紧密相连。作为巴南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其主桥跨度高达335米,是目前全国跨度最大的双线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

这座桥梁的建造,不仅展示出我国高铁建设的雄厚实力,更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下横梁装配式牛腿支架施工,并荣获了4项发明专利和9项实用新型专利,为我国高铁建设再添新篇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秦岭横亘、巴山阻隔,长期困扰川东北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的发展。巴南高铁的建成,将终结巴中、仪陇无高铁历史,为老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县域经济里

看见千亿县的蓝图

若将视角放大,立足县域经济崛起时代命题,画一张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热力图”,遂宁射洪市无疑是“高热区域”。

千年山水之间,射洪走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诗人陈子昂,孕育出“锂电双雄”之一的天齐锂业,酿造出“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舍得酒业。

如今,射洪正以锂电新材料、能源化工、机械电子、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为核心,加快形成集中布局、集群成链、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格局。

作为射洪经开区园区内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四川富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正极材料专利42项,磷酸铁锂产品技术指标国内领先,公司主要客户为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富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厂

四川富临新能源科技公司事业部总监田宇说,“从目前看,今年我们基本上都是满产状态,按照这个产量持续下去,到今年年底我们应该可以生产磷酸铁锂10万吨,产值在50个亿左右。”

在达州宣汉县,“百强晋位 冲刺千亿”的标语随处可见。宣汉县普光经济开发区,是“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这一发展战略落地的核心承载区。

开发区内的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一片现场繁忙,高耸装置与钢结构厂房映入眼帘。该项目总投资230亿元,是达州工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得益于储量丰富的天然气、锂钾资源,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当地致力于推动资源就地转化,实现从资源产地到产业高地的跨越式发展。

从“国贫县”到“百强县”,宣汉县最硬的底气来自“工业强县”。不仅有浙江正达凯新材料先进智造产业园项目,江西赣锋高纯度锂盐、广东美联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四川金海马化工新材料等“百亿级”项目更是相继落地达州。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正厚积成势、蝶变跃升。

2023年宣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连续8年在达州市处于领跑地位,今年1—3月工业投资增长57.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

若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几何定义,射洪与宣汉,均处于关键节点,可以成为成渝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动力源。作为支点,如何撬动这片经济圈,两者给出的答案已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