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安徽省宿州先锋网发布了《宿州市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第二批)》。拟录用人员中,有一名考生苏某来自于斯坦福大学,拥有博士学位,其报考的是灵璧县乡镇机关基层事务管理职位。职位资格条件和要求为:面向本市户籍人员,录用后签订5年内不得流出本乡镇的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6日,2024年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开考。本次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7:1。

经了解,该博士所学专业为物理。在中科大物理院读本科,在校期间获得了郭沫若奖学金,后期出国深造在斯坦福大学博士,研究的是X射线晶体学。这不禁引发网友讨论,物理专业博士也来卷公务员了?宇宙的尽头竟是考公?

高材生回国考公并不新鲜

早在2011年就有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飞放弃百万年薪跑到湖南省贺家山村当“村官”。2024年,一位哈佛大学毕业生被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拟录用,公示职位是教育管理一级主任科员,硕士毕业院校为美国哈佛大学。

难道,留学尽头是编制?

依据中国世界青年峰会联合猎聘共同推出的《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显示,海外留学人才实际平均年薪呈下降趋势,在毕业后寻找全职工作的留学生中,有84.21%的人打算回国找工作。《2022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74.4%的留学生认为海归群体中存在着“考公热”现象。尤其是这两年,升温很明显。上海市公布的公务员2024年度拟录用名单中,不乏有海外名校的硕士留学生。

由此看来,考公考编确实已经成为了很大一部分留学生的就业追求。但是有人却认为,名校毕业生“挤”进体制内,有点大材小用、浪费人才资源。

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挤进考公赛道,让很多网友直呼,“人才浪费,这么优秀的人应该致力于搞科研,真是太卷了,能不能给双非硕士一点活路。”

所谓“大材小用”,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职业歧视。既看轻了体制内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内容,又否认了这些名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耶鲁村官”的经历也许是另一条路

2011年前后,秦玥飞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回国。没有选择去大城市的外企工作,而是选择报考村官,来到了湖南衡山的贺家山村。

直到2016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一直活跃在大众的视线。

在当村官的那些年,他帮助村里完成了一个灌溉300多亩地的村级水利工程,创办“黑土麦田”公益机构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入乡村振兴。这是由耶鲁大学的三位优秀中国毕业生发起,旨在培育杰出的农村创业者和农村公共服务者,为乡村创造可持续的影响。

用个人的影响力来撬动本地的经济发展,这何偿不是走出的新路。

2018年秦玥飞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两会建言献策,提出自己对中国农村的新建议。

以苏某的学术背景,进入其他高薪行业似乎更加“合理”。但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复杂考量,或许是对家乡的深厚情谊,或许是对公共事业的热忱,促使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综合:澎湃新闻、头条新闻、九派新闻、环球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