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高气压控制下,晴空万里,阳光耀眼,似乎是“老天爷”在入梅前给我们留下绝佳洗晒时机。

今夜“梅姑娘”正式报到!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目前东亚大气环流形势正在调整,梅雨带逐渐自江南北抬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强降雨集中期,预计本市19日入梅(常年入梅为6月19日,去年为6月17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雨带北抬,申城今天半夜至明天会出现阵雨或雷雨,累积雨量可达大雨到暴雨!上班、上学的朋友们一定要备好雨具,提早出行,注意道路交通安全。明天雨水将最高气温打压至26℃,最低气温23℃,全天温差不大,偏南风4-5级,相对湿度95%-80%,湿答答的时节就这样来到眼前。

本市入梅后降水频率和强度将明显增加,根据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预测,今年本市梅雨量偏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日,上海有大雨到暴雨过程,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9日白天和20日白天,累积雨量40~60毫米,局部地区80~100毫米,小时最大雨强30~50毫米。21-26日雨带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本市多暴雨过程。

入梅后本市气温起伏不大,极端最高气温30度左右,最低气温维持在25~26度之间。

建议大家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防范强对流天气;家中开启除湿设备,保持体感舒适;注意食品安全,防止霉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长江中下游入梅较常年同期略偏晚。据气象部门预测,即日起至25日长江流域上游及干流沿江有两次暴雨过程,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乌江、湘江、鄱阳湖流域北部、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梅雨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致灾风险高,防汛形势严峻复杂。

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要求,长江中下游各省市务必压紧压实防汛责任,抓好暴雨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紧盯水库特别是中小水库、病险水库以及在建工程,全力做好梅雨期防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6月18日18时联合发布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预计,6月18日20时至19日20时,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其中,广西北部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橙色预警)。其他地区也可能因局地短历时强降水引发山洪灾害,请各地注意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中央气象台6月18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预计,6月18日20时至19日20时,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湖南东部和南部、广西中北部、广东西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西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6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客家第一宗祠”大面积坍塌

不少文物被埋

“客家第一祠”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6月18日,记者从李氏大宗祠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大面积坍塌发生于6月16日凌晨,位于宗祠两侧的客厅,大部分面积都坍塌损毁。

目前现场已被保护起来,不让他人靠近,不少文物仍掩埋在坍塌的建筑物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遭到暴雨袭击前的官田李氏大宗祠。上杭县文体旅游局 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遭到暴雨袭击后的官田李氏大宗祠。网传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官田李氏大宗祠,也叫火德公祠,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建造的宗祠,是福建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也是中国客家地区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宗祠之一,被誉为“客家第一祠”。

灾情发生后,稔田镇和上杭县文体旅游局向省、市有关部门报告灾情。目前,龙岩市和上杭县有关单位已赶赴现场指导灾后处理工作,初步判定坍塌的原因是夯土墙体被严重浸泡后,土质软化失去支撑力造成的。后续将按照文物修复相关要求,做好宗祠抢险和维修工作。

记者6月18日从福建省上杭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16日至17日,当地茶地、庐丰等15个乡镇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本轮强降雨已导致当地群众4人死亡,对于受灾群众情况摸排仍在进行中。

记者从上杭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截至17日20时,本轮强降雨中溪口、茶地、庐丰、蓝溪、中都、太拔等15个乡镇受灾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杭全县累计受灾66498人,受灾地区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仍未完全恢复,部分地区仍存在山体二次溜坡风险,这给精准摸排、搜救失联或被困人员带来不小困难。

目前,当地正加紧抢修基础设施,全面摸排受灾人员、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等情况,下一步将加快恢复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广东梅州暴雨已导致1436间房屋倒塌一干部疏散转移群众中因公殉职

6月18日,澎湃新闻从广东梅州市官方获悉,截至6月18日11时,全市164634人受灾,累计至17日22时共转移群众56867人,倒塌房屋1436间;严重受损房屋1451间;农作物受灾8057公顷;水产养殖受灾603公顷;受损公路390公里;受损堤防77.34千米;受损通信线路55.1千米;受损电力线路184.75千米;受损市政供排水管网162.1千米;受损工业企业15个。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此前通报,6月16日,受强降水云系影响,广东梅州多地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其中,平远县泗水镇24小时降水达369.3毫米,全市多地受灾严重。截至17日,平远县泗水镇、仁居镇、东石镇、蕉岭县南礤镇、梅县区松源镇等多处发生山洪、山体滑坡,造成5人死亡、15人失联、13人受困。

目前,梅州当地一是全力搜寻失联人员,采取“一人一专班”的方式,加大工作进度;二是抢通受损道路,尽快恢复供电、供水和通讯;三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四是加强检查,防止次生灾害。

@广州日报 6月18日消息,6月17日记者从广东梅州市平远县获悉,当天上午6时,平远县东石镇白岭村挂村工作组长马平同志在白岭村疏散转移群众过程中,突遇山体滑坡,房屋坍塌,马平同志被掩埋其中,因公殉职。

在南方受到暴雨侵袭的同时

中央气象台已经连发了12天高温预警

自6月7日开始至今,中央气象台已连发12天的高温预警了。过去十天里,我国中东部地区约一半国土面积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尤其华北、黄淮一带持续出现接近甚至超40℃的酷暑热浪。

短暂停歇两天后,昨天开始,高温再度增强。除了京津冀鲁等地之外,更北边的辽宁等地也有高温出现,其中北京昨天最高气温37.2℃,为今年来气温新高。

高温还将持续!预计明天,高温天气主要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到陕西、河南一带;后天起,受降雨和冷空气影响,北方的高温将逐渐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减少收缩,不过黄淮一带的高温仍然会持续,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 中央气象台预计,华北、黄淮这轮高温过程将持续到21日。

本轮高温持续时间和强度总体都不及上周,高温核心区域主要在京津冀一带,其中,40℃以上酷暑集中在河北中南部,而这一带高温会持续到21日。

本文综合自:上海天气发布、上海发布、央视新闻、澎湃新闻、中央气象台、新华网等

微信编辑:Wing

校对:huisong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