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场视听盛宴。

许多观众直接给出了四个字的评价:“非常震撼!”

2024年6月15日晚8点,“重庆风华”江畔音乐会在江北嘴上演,观众们坐在江边,吹着晚风,喝着冷饮,听着大气磅礴的民乐,身心得到极致的放松。

重庆民族乐团倾情演奏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海阔天空》等曲目,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国乐大师方锦龙也专程来到现场,演奏了《忆江南》《渔光曲》《诗经·玄鸟》等代表性作品。

江畔音乐会这种国际国内大咖+本地院团同台的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江畔音乐会的背景是灯火璀璨的渝中半岛,以及滚滚东流的江水。恍惚之间,你感觉置身于一座曼哈顿式的国际化大都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是一座8D城市,它的文旅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的。

重庆有很好的文旅硬件资源,比如有朝天门,有解放碑,有洪崖洞,有轻轨穿楼,与之匹配的是许多体验很好的游玩项目,比如过江索道,比如南山观景台,比如两江游船。

重庆也在提升文旅软件资源的水准,力争让全国人民“为了一座大剧院,奔赴一座城。”“跨越大半个中国,来观看话剧。”

悉尼歌剧院之于悉尼,相当于重庆大剧院之于重庆。

最近几年,重庆大剧院推出了一些精品节目,吸引到大量外地观众专程来重庆看演出。

2023年9月,俄罗斯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首访重庆,钢琴王子马克西姆也空降重庆。

2023年11月,世界小提琴巨星大卫·葛瑞特带来三重奏演奏会,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连续10天上演。

2023年12月,爱尔兰现象级舞剧《大河之舞》闪亮登场,浪漫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倾情演出。

2024年3月,重庆芭蕾舞团超人气童话芭蕾舞剧《动物狂欢曲之童梦奇缘》、大型交响乐(合唱)《长江》先后开演。

2024年5月,话剧《惊梦》在重庆大剧院连演4场,陈佩斯、陈大愚父子同台飙戏。

2024年6月,著名演员刘烨主演的话剧《悲惨世界》重磅来袭,京剧传统戏《红鬃烈马》更是震撼亮相。

每一个月,重庆大剧院都有精品节目开演。

据统计,重庆大剧院于2009年建成投用,平均每年演出300余场,这个数据在2023年迎来了大幅飙升,当年推出歌剧、戏剧、音乐会等各类演出680余场,开始在西南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

重庆大剧院并未满足,它订下的目标是,在2025年-2027年,演出的数量要达到1000场/年,接待的观众和游客要超过百万人次,要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演出场馆。

“以前都是重庆人去北上广看演出,现在基本上不用去了,因为重庆本地就有很好的节目了。不仅如此,现在还能吸引大量的外地观众来重庆观看演出。重庆是中国的地理中心,能够很好地辐射整个中西部。现在在重庆落地一些精品节目,看中的不仅仅是重庆本地高端文化市场的容量,还看中的是整个中西部高端文化市场的容量。”重庆当地的一位青年经济学者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文化产业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它是财富密码,能够带来泼天的流量。

把格局打开一点的话,当年“每个行业都能用互联网再做一次”,现在“每个行业都能用文化再赋能一次。”

举个例子,张学友在重庆连唱九场演唱会,陈奕迅准备在重庆连唱六场,这种档次的演唱会,能够吸引大量的歌迷到重庆,拉动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消费。

重庆是一座有历史底蕴的城市,有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六大文化形态”需要去挖掘和表达。

2024年6月17日,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冉斌在《重庆日报》撰写的《加大文化投融资工作,做强做优做大重庆文化产业》一文指出,要做强做优市级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大力投资培育领军型、平台型、科技型文化企业和具有引领性、战略性、带动性的重大文化项目,要通过阶段性培育、周期性退出,实现产业资本积累和新增循环投资,促进形成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生态。

某种程度上,重庆这座城市要成为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它要有许多知名景点,要有许多文化建筑,还要有许多文化企业。

“重庆是全中国最适合city walk的地方。”知名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5月26日,马伯庸步行,路线是:朝天门一通远门一枇杷山—中山三路—两路口—佛图关—大坪,马伯庸感慨“登天入地,钻山转岭,时而楼宇林立,时而曲径通幽,变换只在转瞬间。在这里,陌生感变成一种绝佳的佐料,让你时刻保持着惊喜,绝不会无聊。”

这一条路线是重庆很经典的city walk路线。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马伯庸貌似错过了中山四路。

中山四路两旁都是高大的黄葛树,绿树成荫,被誉为“重庆最美街道”,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00多米,但拥有众多历史文物建筑,包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张骧公馆)、桂园(张治中公馆)、重庆谈判旧址群(蒋介石官邸、尧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旧址)、潘文华公馆旧址、戴笠公馆旧址、周公馆等。

其中的戴笠公馆旧址,2007年前后一度成为“棒棒”居住的场所,被称为“棒棒”公寓,后来重庆投入800多万元加以修缮,并移交给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运营,使得这三幢民国风格的小洋楼旧貌换新颜,成为了众多外地游客来重庆的必打卡之地。

“重庆有大量的民国时期的人文历史和建筑,需要专业的文化企业去加以修缮再利用。一旦利用好了,它们会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吸金兽,会替重庆吸引来大量的游客,带来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的旅游收入。”重庆当地的一位青年经济学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