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法老王”要带着“王后”来中国旅游?

6月16日,788件埃及文物将乘坐专机"远航"数千里,抵达上海博物馆,备战2024年7月开幕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像这种如此大规模的古董展览,可谓是少之又少,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展品囊括了从巨型石雕到微型金饰的各种类型,堪称是一次视觉盛宴。

但对于这场视觉盛宴,它的前期准备工作可谓是异常艰巨。

上海博物馆派遣了6人小分队奔赴开罗,要在仅仅3周的时间里完成788件参展文物的点交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8日经过一番准备后,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带领着队员正式出发,而与之正在奔赴道路上的上博代表团,埃及博物馆方面的工作人员也在做着准备——打包即将去上博展览的文物。

对此当时正在埃及博物馆的中国游客也是发现了这一幕,随后更是随手一拍发到了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埃及文物要来中国展览的事情,还没有落实便已经在网上炒的轰轰烈烈了。

在经过漫长的飞行后,褚晓波等人也是来到了埃及博物馆,对此紧接着便是忙碌的工作——要在3周的时间里点交788件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要知道的是,在此之前中国官方博物馆从未和埃及政府合作过,所以这也算是第一次正式接触古埃及文物。

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作为上博的“老人”赵岑瑒也是感慨的表示,在此之前上博一般都是和欧美的一些大馆交流,所以对于埃及文物的审阅可以说是“零”经验,对此检阅的过程自然是时间紧任务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这要展出的788件文物还并不是单一的种类,这其中包括彩绘木雕、木乃伊、圣甲虫摆件等,当然还有一些动辄就几吨重的大型石雕

比如最为头疼的麦伦普塔站像,高达2.4米、重达2吨,人力是无法搬运的,我们只能使用起重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今年初开罗的高温也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室外温度最高达到了50摄氏度,室内也没有空调,工作人员全程在自然环境中作业。这对上博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也是很大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甚者,中埃双方语言文化背景相去甚远,在具体操作的细节处理上存在分歧,加大了沟通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最终6人团队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将788件文物全部装箱封存,用91个大箱子装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那些大物件不好搬运,但是展品中最抢镜的还是要属那些巨型石雕了,那雄浑的体格和细致的雕刻,给人一种永恒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内容不仅注重大件的大气磅礴,也将展现出古埃及文明的博大精深。一件件小巧玲珑的展品,也同样令人惊叹其精湛制作工艺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漂亮可爱的圣甲虫,从正面那姗姗来迟的小虫造型就令人鲜明记住。甲虫背面更是雕镂得栩栩如生,每一根须翅都细致入微,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从圣甲虫到青铜猫咪,再从彩绘碑铭到木制小件,无一不凝聚着上千年、几千年前古埃及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铭文、雕刻、装潢,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当年文明的魅力与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对于这次埃及文物的展览,因为精品太多,再加上现如今中东地区频频动荡,有的网友便有了“奇特”的看法——不会埃及要加入战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样的猜测也不是空穴来潮的,因为在此之前叙利亚便将文物都送来了中国,而叙利亚的这些文物也是在中国已经待了有3、4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有前例以外,另一个原因便是这次埃及文物展览时间很长——从2024年7月19日一直展览到2025年8月17日。

这就让人有种“托孤”的感觉。

但是不管因为何种原因,反正这次展览可以让那些从未去过埃及的人大饱眼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