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北洋水师的“定远”和“镇远”两舰虽然主炮口径达到了305毫米,但是炮弹威力并没有那么大。在评论里有人提到论威力,“定远”级铁甲舰的305毫米火炮还不如“平远”的260毫米火炮

305毫米1880式25倍径后膛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5毫米1880式25倍径后膛炮

说起来“定远”级铁甲舰因为国内港口水文条件和经费所限,所以尺寸、吨位都受到了限制。不过李鸿章又对大口径火炮情有独钟,坚持使用通常在万吨以上铁甲舰才会装备的305毫米后膛炮,最后设计师综合考虑火炮重量、舰上空间等因素,决定采用克虏伯公司出品的1880式25倍径305毫米后膛炮。

所谓25倍径,就是火炮身管的长度是口径的25倍,而当时克虏伯公司的火炮很多已经是35倍径了。像“定远”级铁甲舰的150毫米副炮就是35倍径,还有差不多同时期建造的“济远”号穹甲巡洋舰主炮也是35倍径210毫米后膛炮。

造好准备回国的“定远”级铁甲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好准备回国的“定远”级铁甲舰

一般来说同一口径的火炮,倍径越大,火炮身管就越长,炮弹在炮膛内加速的时间相应增加,那么出膛时的初速度更大,动能增加,炮弹的穿甲能力也就越大。而不同口径火炮相比,倍径大口径小的火炮穿甲能力也可能超过倍径小口径大的火炮。

比如说“定远”的25倍径305毫米后膛炮在1000米距离上,使用穿甲弹可以击穿494毫米厚的锻铁板,而“平远”装备的35倍径260毫米火炮在1000米的距离上却能够击穿74毫米厚的锻铁板。论穿甲能力,确实是“平远”的260毫米火炮更胜一筹。

1880式35倍径260毫米后膛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80式35倍径260毫米后膛炮

不过“定远”的主炮毕竟口径大,炮弹重量更重,个头更大,能够装填的火药自然更多,因此穿甲能力之外的破坏力,应该还是“定远”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