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为战国七雄之一,但韩国的国土面积不仅只能位列末席,还因为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而惨遭大国们的蹂躏。然而在韩昭侯的统治下,韩国的国力达到顶峰,“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而将之实现的正是推行“术”治的韩相申不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三家分晋,国小命衰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其中的参与者之一,韩国也凭借这一事件翻身做主,自己做了自己的国君。但三家都知道自己的邻居们都不是善茬,为了避免“内耗”,三位开国诸侯决定先暂时放弃内斗,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

作为最弱的韩氏,这样的局面自然是最好的,暂时没有后顾之忧的韩虔继续实现着一脉相承的野心:吞并老牌大国郑国。这一野心早在韩虔的祖父韩康子与赵襄子、魏宣子共同消灭智氏时就已经显露了出来,韩相段规力劝韩康子要分得智氏的成皋之地,“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段规的眼光相当毒辣,因为成皋还有一个名动天下的别称——虎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氏为自己挑的对手不可谓不高明,魏氏占据晋国最核心的河东、赵氏在太原与邯郸苦心经营,北西东都被锁死的韩只能南下伐郑。韩哀侯二年(前375),韩国灭亡郑国,开始自己的崛起道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因为韩国必须面临来自楚国的压力,同时,吞并郑国依然没有改变韩国被四面包夹的尴尬局面,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更要命的是,韩国的“恶邻”们的国力也是蒸蒸日上,魏国经历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的治理与攻伐,早已不屑带着韩国玩。赵国则在赵成侯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军事援助,逐渐奠定自己在三晋中大哥的身份。更别说因为相邻而矛盾激化楚以及魏拦不住的秦。就在韩昭侯苦恼如何旱地行舟时,一个人的自荐让弱韩的前途幽而复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昭侯纳“术”,前路缥缈

被韩国吞并的郑国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隔壁魏国李悝变法将魏国带成“战国首霸”,引发列国震动并相继变法。但变法不是喊个口号就行了的,该如何制定法?如何推行法?如何通过变法在强国的同时保住自己的权势?申不害的到来让韩昭侯有了前进的方向。

申不害原本是郑国的一个底层小吏,韩灭郑后他成为韩国的小吏,不过他并非一个甘于平凡的人,毕竟在那时,很多有才能的人还是有机会能够得到国君的召见,当申不害带着以“术”治国的法家学说向韩昭侯游说时,他得到了韩昭侯的重用,其学说也始终得到贯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三者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侧重点不同。申不害重“术”在于继续加强国君的权力,“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明确君主和臣下的分工和职责。同时,他还强调君主还必须隐藏自己的喜好,“吾无从知之,惟无为可以规之”

申不害不仅是法家大能,还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正是在他的斡旋下,韩国有了短暂的发育时间。在魏惠王执掌魏国后,接连遭到秦、齐的挑衅,屡战屡败,但拿捏弱韩还是容易的,为了不死于这个恶邻之手,申不害向韩昭侯建议暂时隐忍,入魏朝见魏惠王主动化身魏国的势力范围内,为的是狐假虎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外应诸侯,无侵韩者

韩昭侯八年(前355),韩昭侯正式拜申不害为相,申不害得以在韩国施展自己的才能,韩昭侯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得到国君信任的申不害也有信心将韩国做大做强,怎料他一走马上任就碰到了难题:魏伐赵,是救还是不救?申不害犯难了。

魏伐赵,起因是赵国又打起了魏国的小弟卫国,魏国自然要帮小弟报仇,韩国也属于魏国的小弟范围内,可以选择向赵国落井下石。但赵国国君赵成侯在此前多次与韩国合作,帮助韩国攻打郑国,还一起将周王室一分为二,感情自然没得说。于是申不害让两名辩士在韩昭侯面前展开辩论,当观察到韩昭侯意在救赵后,申不害劝说他声援赵国既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不借机一同消灭魏国?申不害的目光更为长远,魏国在魏文侯之后逐步走下坡路,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且齐、楚已经发兵救赵,秦也对魏国虎视眈眈,要是这几家直接把强大的魏国瓜分了,那韩国不就遭殃了吗?于是韩国并未出兵。同年,秦国出兵韩国,这让申不害和韩昭侯意识到魏国这面大旗不能倒,于是雪中送炭救了魏国一把,韩魏联军迫使齐、赵与魏讲和。

申不害这波操作不仅让他得到了赵国的尊敬,在赵国做了二十年赵相的大成午与他交善,“子以韩重我于赵,请以赵重子于韩,是子有两韩,而我有两赵也”;还激起了韩昭侯的雄心,韩昭侯十九年(前344),魏惠王召集了逢泽之会,借此“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令行于天下”,魏国一圈邻居中只有韩国硬气没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惠王效法齐桓公九合诸侯,自称“夏王”,这举动惹怒了齐国,如今韩国先一步站出来反对,给了齐国极大的鼓舞,于是两国结成反魏同盟,但韩国也第一个遭到魏国的报复,在五战五败后,韩向齐求救,于是爆发了著名的“马陵之战”,名将庞涓战死,在此之后,直到申不害去世,韩国境内都未有战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申不害与商鞅同处一个时代,在二人的帮助下,韩国虽然处于四战之地但境内不曾遭受蹂躏,秦国也重新崛起并开启“六合诸侯”的第一步。但在同一年去世的两人下场却截然不同,申不害寿正终寝,商鞅死于车裂,但两位变法大家的死亡并没有阻碍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申不害之后还有韩非子,但再无韩昭侯,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