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是什么?

是太阳强烈,水波温柔。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后悄然转身,留给北国一段盛夏光年。

是立竿无影,绿树荫浓。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最长,浩荡绿意染满神州山川云海。

是花开半夏,蝉鸣微醺。啤酒烧烤欢度盛夏,转眼将是半年光阴流逝,蝉活一夏。

夏至,让我们看到生命的热烈与饱满,也感受到凡事有度而过犹不及的古老智慧。

暑热炎炎,亦会令人苦夏,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情似藕丝乱,心如莲子苦。

于是,我们又无比期待沉李浮瓜,松风凉月,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可人生本就如苦夏,只有熬过热浪滚滚,生命才能酣畅淋漓。风过处,尽是曲院荷香。

在古人笔下,夏至不只有繁华与躁动,也有寂寞与清欢,在流光半夏中道尽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夏至阴生,槐花蝉鸣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唐·白居易《思归(时初为校书郎)》(节选)

白居易的夏至,离不开槐序蝉鸣,萦绕着挥之不去的乡愁。

世间万物都逃不过盛极必衰,夏至阳气至盛,也就意味着阴气初生。从此,白昼日短,黑夜渐长。

可这细微的时节变换,寻常人并不能感受分明,只有像乐天这种深夜难眠之人才能深切感知。

此夜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刻漏上的滴水声轻轻漂浮于夜色中,乐天深觉宵漏比前日稍迟。

此时他抱膝独坐,满怀哀愁,才能比那些早已进入梦乡的人提前感知到时光流转。

这稍稍夕漏迟里,不只有夏至夜晚沙漏计时的迟缓写实,还有时光流逝缓慢的心灵写照。

刻漏上一点一滴流淌,每一声都滴落在他这个愁人心头,流尽年光是此声,莫不如此吧。

当初乐天离开故乡时只有12岁,到如今进士及第而授予校书郎,不知不觉二十年已过。

二十年飘蓬风雨看似弹指一挥间,可此刻只觉夏夜如此漫长难熬,因为乡愁泛滥。

他多想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可乡路迢迢,山水茫茫,人在朝堂,身不由己,无法抽身离去。

他只能深夜独坐,在槐花疏影中,倾听新蝉始鸣,慨叹夏至流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夏至雨霁,夕凉溪行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宋·杨万里《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夏至晚风,醉染黄昏,杨万里在云销雨霁后缘溪而行,恰逢一场云霞浪漫。

金钲(zhēng),古时乐器,在此比喻太阳。雨过天晴后,夕阳就迫不及待地归于山川湖海。

或许走得太急,与晚风撞在一起,踩碎了云朵,打翻了画盘,让天空光影流动,色彩斑斓。

先是背朝落日的西山逐渐昏暗,眼前的东山还笼罩在最后一抹落日余晖的明媚柔美之中。不同的空间方位,已有了参差明暗。

接着山色随着余晖迅速变幻,多姿多彩。时而橘黄,时而绛紫,最后全部成青黑。夏至的黄昏就像顽皮的孩童,捉弄青山随意涂抹色彩。

杨万里与好友迎着落日余晖缘溪而行,深喜雨后微凉,惊艳光影变幻,不知不觉间夜色深沉,仿佛催促二人早早归去。

二人不由加快了脚步,归途中本有蛙声阵阵。可靠近寻找时,蛙鸣奏响的夏夜序曲戛然而止。

只见不远处一团松火隔着篱笆不断摇曳,在朦胧月色里显得分外明亮,让人渴望早早还家,一起感受家人闲坐而灯火可亲。

如此夏至,有雨后清凉,有晚霞浪漫,有故人与共,还有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情韵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夏至雨绵,凝愁倚阑

才过困人天,又把黄梅做。

试捲疏帘一倚阑,小雨吹红醋。

草草百年身,悔杀从前错。

来日还如去日长,没个安排处。

—清·彭孙遹《卜算子·夏至日》

有些人苦夏,不只在于胃口下降和身体疲乏,更来源于精神上的困境。

正如此词里的闺中女子,刚刚熬过了春困,就在绵绵梅雨天里迎来了夏倦,百无聊赖。

女子慵懒地卷起珠帘,倚阑凝望,看着风起花落,看着绿肥红瘦,看着烟雨濛濛。

雨水模糊了视线,雨声惊醒了心事,佳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往事的回眸与纠缠之中。

昨日种种,已是千错万错。人生不过百年,为何要让自己潦草走过,可哪有什么回头是岸。

前尘已定,未来难期,这来日与去日同样漫长迷茫。滚滚红尘,一个弱女子又该如何自处。

佳人不知命运何去何从,正如李煜所言: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又或许,这女子只是假托,词人只不过借此抒发自己理想与现实割裂里的志未酬和意难平。

但不管是哪种,都是心灵苦夏的一种。只要隐忍抵抗,困兽犹斗,就能劫后重生。

正如冯骥才所说,苦夏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

愿夏至已至,未来已来。流光半夏,落落清欢。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