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然而这个民族竟然不是中国独有的民族。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生活着30多万的苗族人,

他们和中国苗族有着同样的传承和文化,但是却和中国的认同感不多。

美国苗族和中国的苗族有何渊源?他们又是怎么去到美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0-06-17,关于“黑人案中的苗人警察:在美国,为什么有20多万苗族人?”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族人民的起源

虽然苗族人现在大多数是在云南,但是苗族人的根在中原,源自华夏,他们的祖先可以一直追溯到传说中的九黎部落,始祖就是战神蚩尤。

这位传说中的族群领袖,乃是苗族人的祖先之一。在太古远古的年代里,蚩尤率领着九黎部落的勇士们英勇善战,在黄河流域的这片热土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可惜,命运总是捉弄人,在一场决战中,蚩尤最终落了下风,九黎部落也就此覆灭。

从那一刻起,苗族这个英勇的民族,就拖着残破的身躯,踏上了漫漫长路。他们像一粒粒散落的种子,在各地扎下根来,在贫瘠的环境中苦苦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漂泊在外的苗族人民并未就此屈服,相反他们对自由执着追求的意志在宋至清时期愈加炽热。

即便躲藏在偏僻的深山老林,苗族仍然频频举起锄头铡刀,发动一次次规模不等的农民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乾隆年期间苗民起义,是让苗民朝着更南的地方迁移的一个契机。

杨清保召集数万勇猛苗族战士,挥舞着闪亮的柴刀,轰然向压迫他们的封建统治者发起了有力一击。一时间,狼烟四起,硝烟弥漫,震惊整个云贵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最终在七万员清军的重兵围剿下,杨氏起义军节节告败。但这股来自质朴苗民的反抗热潮,却再一次印证了他们对自由、对正义的不懈追求。

可叹数万勇士在这场浩劫中阵亡,无数个被烈火吞噬的家园化为瓦砾,令人痛彻心扉。这次起义导致了数万名苗族人被屠杀,更多人为了活命不得不四处流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族人民从未屈服于强权,他们宁可背井离乡,也要为自由而抗争到底。一次次的起义,使得苗族人不断退居大山,开启了漫长艰苦的迁徙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2001-04-06,关于“在美国的苗族人”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族去往东南亚

在这艰难的迁徙过程中,一部分苗族人选择了离开中国,前往东南亚国家谋生。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有苗族人开始陆续迁入越南、老挝等地。

令人感叹的是,尽管重新寻找了栖身之所,但这些无家可归的苗族人依旧无法摆脱被压迫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异国他乡,他们不仅遭受当地统治阶级的欺凌,生活环境更是艰难。可就在他们最困顿的时候,一场浩劫再次卷土重来——上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爆发了。

身陷战乱环境,老挝的部分苗族首领在绝望中看到了一线生机。他们义无反顾地投靠了当时的美国政府,组建了以苗族人为主体的武装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守卫自己领土的,越南人民开始了一场自力更生的反抗。他们依靠着贯穿老挝的"胡志明小道"这条命脉补给线,有效地维系着战事的供给。

所以这条小道就成了美国人的必须解决的,为了遏制亚洲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它不惜利用手中的棋子——老挝本土的苗族武装力量,在当地向越南人民发起了一场秘密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志昂扬的苗族战士们被指派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切断胡志明小道!在美国的支持和操控下,他们迅速成为这场内战的重要力量,时常扰乱越南人民的运输线路。

然而1975年,美军在越南的决定性失利,意味着所有被美国利用的棋子也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处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靠美方的苗族人等同与背叛,他们被通缉、被驱赶,只能成群结队地逃往泰国难民营。在联合国的调解下,这些被战火无情蹂躏的苗族难民获准前往美国定居。

他们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却对中国这个祖国没有丝毫认同感,因为经历了数代人的流离失所和战争蹂躏,早已在精神和地理位置上与中国渐行渐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1-11-12 ,关于“刚获奥运金牌,苗族裔美国体操运动员却遭种族袭击,被喷胡椒粉”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苗族社区现状

来到美国后,这群曾经卷入战争旋涡的苗裔移民虽然获得了新的国籍和身份,但他们的生活环境却远不如人意。

大多数人被安置在了加利福尼亚、明尼苏达等经济落后的地区,那里基础设施薄弱,治安环境恶劣,充斥着大量的贫民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新移民,他们不仅无法熟练地使用英语这个主导语言,就连最基本的居住、饮食问题也无法适应。即便在美国这个号称移民之国,他们依旧逃脱不了种族歧视的阴影。

多年来,针对亚裔移民的种族主义事件屡见不鲜,有的甚至遭到了暴力袭击。可以想到,初期抵达美国的那些苗裔移民,遭受的种族歧视程度恐怕更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美国选手苏尼莎·李,她就是美国苗族的后裔,人非常的优秀还代表美国拿下金牌,却依然被种族歧视,被人叫喊着“滚回你来的地方去”,甚至上升到行为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正因为环境的险恶,这群曾经赤手空拳的苗族难民并未就此退缩。出于对同胞的依赖和保护,他们自发形成了以族裔为单位的社区,在这里共同生活,互帮互助。

有经验的长者主动担起了教师的角色,耐心地向后辈传授英语单词和基本会话,并讲解当地的规矩和禁忌。通过这种方式,苗族社区逐步适应了美国的生活环境,与主流社会的隔阂也在慢慢消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身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为了防止年轻一代被彻底同化,苗族长者们开始在家中坚持使用母语交流,教授苗族历史文化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日时分,家家户户会准备传统的节庆美食,身着苗族传统服饰欢庆。社区里也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舞狮队表演、竹竿舞蹈等等,让年轻人从小就体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在美国出生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苗裔,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眷恋越来越淡薄,他们早已认同了作为美国人的身份,对那遥不可及的东方大陆没有任何归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年轻人甚至开始全盘接受美式生活方式,与自己民族的传统彻底决裂。于是一场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割裂,在苗族移民社区中慢慢酝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悠久历史进程的见证者,苗族人民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无论是在国内反抗压迫,还是远赴海外谋生存,都展现出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