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24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可谓风云变幻,政策利好频频出台,但市场走势却似乎并不完全受政策影响,持续呈现调整态势。面对这样的局面,许多网友纷纷猜测,今明两年国内房价究竟会走向何方?

近一两年来,各地的救市利好政策频繁出现,从成都开始,重庆、杭州等多地先后开了限购、限售政策,且不仅把房贷利率降至3.6%附近低位,还把首套房首付比例也大幅下降至15%,大大减轻了购房者的经济压力,此外,一些城市还放开了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上限,鼓励刚需购房者入市。

然而,尽管政策暖风频吹,但房地产市场却似乎并未完全回暖,从数据上看,2024年5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已连续25个月环比下跌,这一趋势显示出,尽管政策有所调整,但市场的长期调整趋势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各地二手房挂牌量也呈现出激增的现象,其中以杭州首当其冲,二手房挂牌量超过21万套,其次,重庆、武汉等城市二手房挂牌量也均超过20万套,另外,南京、成都、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均超过了10万套。这一现象表明,在市场调整的背景下,部分购房者开始选择出售房产以规避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市场格局,不少网友开始猜测,今明两年国内房价会不会越来越低?事实上,关于房价走势的预测,知名企业家曹德旺早在几年前就已对此给出了独到的见解。

曹德旺认为,房子本身就是一堆水泥砖头,根本就不值钱,在过去几十年里,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期,这20多年来房价直线飙升,使得许多人将房产视为财富的象征。然而,随着市场的调整和政策的变化,我们需要认识到,房产的价值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对于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来说,曹德旺更是建议这些家庭应该尽早将多余的房子卖掉,以免陷入到卖不掉又租不出去的困境,这一建议虽然听起来有些残酷,但却反映了市场的真实情况。实际上,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会处于长期调整态势,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居民工资收入支撑不起高房价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居民的工资收入与高房价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房价居高不下,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难以跟上这一步伐,导致购房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及一线城市,这一矛盾更为突出。

从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与收入之比来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这一比例普遍高达20-25倍,这意味着,即使居民不吃不喝,也需要耗费20多年的时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

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这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们不仅需要承担日常生活开销,还需要为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等费用而奔波,在这样的背景下,购房成为了许多家庭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在一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更是高达40倍以上,这意味着,居民需要不吃不喝地工作40年才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续的,高房价不仅剥夺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波动和疫情影响,使得许多家庭面临着收入减少甚至失业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能力受到了严重削弱。许多原本计划购房的家庭不得不取消原先的购房计划,转而寻求更为经济实惠的居住方式,这种趋势在疫情期间尤为明显,随着疫情的持续影响,人们对于购房的热情和信心都在逐渐减弱。

除了经济因素外,人们的购房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很多人可能会因为盲目跟风或者投资需求而冲动购房,他们可能认为,拥有一套房子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未来的保障。

但现在,随着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风险意识的提高,人们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购房需求和经济实力,不再轻易被高房价所诱惑。

同时,随着共享经济、租赁市场等新型居住方式的兴起,人们的居住选择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他们开始意识到,购房并不是唯一的居住方式,也不是唯一的投资方式,通过租赁、合租等方式,他们同样可以享受到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成本更低、风险更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国内房子已经严重过剩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供应过剩的现象愈发凸显,从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拥有庞大的房屋存量,理论上足以满足数十亿人的居住需求。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现实中却存在着大量的空置房屋,比如,一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已经超过了20%,,二线城市超过了25%,三、四线城市的空置率更是已经在30%以上,这种供应过剩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

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发现规划不合理、土地供应过剩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一些地方在房地产规划方面缺乏前瞻性,过于追求短期内的经济增长和土地财政收益,导致土地供应过量,进而引发房地产市场的供应过剩。同时,部分地区的城市规划并未充分考虑到人口流动、产业分布等实际情况,使得部分区域的房屋供应与需求严重失衡。

另一方面,开发商盲目追求利润、过度开发也是造成供应过剩的原因之一,在市场繁荣时期,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纷纷加大投资力度,过度开发房地产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饱和,这些房屋难以得到有效利用,最终形成了大量的空置房源。此外,部分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缺乏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的深入了解,导致所建房屋在品质、功能等方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剧了供应过剩的现象。

这种供应过剩的市场格局,使得房地产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议价权,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房源。

而开发商则面临着更大的销售压力和资金压力,为了尽快回收资金并降低库存压力,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这种降价促销的行为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下跌,使得部分购房者开始持观望态度,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供过于求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的空置房屋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房屋不仅占据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消耗了大量的建材、能源等社会资源。同时,供应过剩也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压力,为了争夺有限的购房需求,开发商不得不加大营销力度和降低价格,这进一步压缩了行业的利润空间。

然而,供应过剩并非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完全崩溃。在调整过程中,市场也在逐渐寻找新的平衡,一方面,各地通过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优化城市规划等手段,逐步调整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

另一方面,开发商也在逐步调整开发策略,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的研究,提高房屋的品质和功能。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流动的变化,部分区域的房屋需求也在逐步释放,这将有助于缓解部分地区的供应过剩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购房需求是越来越少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面临长期调整的趋势,这一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购房需求的减少。而购房需求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又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购房需求的降低

近年来,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这部分人群往往已经度过了人生中的购房高峰期,许多老年人甚至拥有多套住房。因此,在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老年人口的购房需求相对较低,甚至可能出现将多余房产出售或出租的情况。

与此同时,年轻人口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尤其是90后和00后这两代人,他们的出生率相较于之前的几代人明显降低,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中,潜在的购房者数量将大幅减少,此外,许多年轻人对于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选择单身或晚婚,这也导致了购买婚房的需求逐渐萎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高住房拥有率与购房需求的饱和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我国居民的家庭住房拥有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据统计,我国96%的家庭都拥有一套住房,其中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更是高达41.5%,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已经得到了基本满足,购房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在这种背景下,年轻人完全有可能通过继承父辈的房产,来解决自己的居住问题,而无需再购买新房。此外,随着租赁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选择通过租房来满足自己的居住需求。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购房需求的进一步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购房需求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需求的降低,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开发商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以吸引有限的购房者,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难以再像过去那样持续上涨。

另一方面,购房需求的减少将促使房地产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住宅销售市场外,租赁市场、二手房市场等将逐渐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将为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空间。

此外,购房需求的减少也将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相关行业如建筑、装修等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时,购房需求的减少也将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经济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开发商而言,应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以满足不同购房者的需求。同时,应关注多元化市场的发展机会,积极开拓租赁市场、二手房市场等领域,此外,开发商还应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对于购房者而言,应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合理选择购房时机和房源。同时,应关注租赁市场的发展动态和政策走向,为自己的居住需求做好规划。此外,购房者还应增强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避免在购房过程中遭受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房子赚钱效应逐渐消失

过去,房地产市场因其高回报率和投资潜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炒房客的涌入,然而,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房子的赚钱效应正在逐渐消失。

从2017年开始,国家就提出“房住不炒”政策,这是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各地纷纷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通过限购、限贷、限售等手段,严格控制房价上涨的速度和幅度。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房价上涨的趋势逐渐得到遏制,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尽管政策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房价下跌的趋势却逐渐显现,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较大的调整压力,房价下跌不仅出现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就连一线城市也未能幸免。

这种情况下,拿钱买房容易,但再想将房子高价卖出就变得异常困难,许多购房者发现,他们购买的房产价值已经大幅缩水,甚至无法覆盖贷款利息和日常开销。

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许多炒房客开始选择退出房地产市场,他们意识到,继续持有房产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甚至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因此,他们纷纷将手中的房产挂牌出售,希望尽快变现以规避风险,这一行为导致了各地二手房挂牌量的激增,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压力。

二手房市场的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炒房客对后市的悲观预期,也预示着未来房价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购房者对于房产的需求减弱,而卖房者则急于出手以回笼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使得房价的下跌趋势可能难以逆转,同时,对于购房者而言,他们也开始意识到房地产投资并非一个稳健的投资方式,而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其他更具潜力的领域。

不过,我们也需要看到,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调整并非坏事,它有助于挤压市场泡沫,降低房价水平,使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同时,这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购房机会和选择空间。此外,随着国家对租赁市场的支持和培育力度的加大,未来租房也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这将进一步缓解购房压力。

总的来说,国内房地产市场处于长期调整的趋势,是以上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这种形势,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冷静的态度,既看到其中的挑战和困难,也看到其中的机遇和希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