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之后,相关部门开始调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与事,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与“四人帮”关系密切的干部受到审查,比如,有一位受到江青赏识的文化部部长,他的名字叫于会泳,他就在那段时期被隔离审查。那么,于会泳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会泳出生于1926年,山东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与大部分人不同的是,于会泳从小爱好音乐,虽然家里贫困,但他的父母依然拿出积蓄让于会泳读书。读书一段时间后,于会泳就因为贫困辍学回家,辍学回家后,于会泳成为家乡的一名小学教师,主要教授音乐。

也是在教学期间,于会泳主动阅读进步书刊,思想有了很大变化,他也开始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渴望国家强大起来 。1946年,于会泳在胶东地区加入了我党的组织,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革命之后,于会泳进入了胶东地区的文工团,主要在美术队以及音乐队工作,通过刻苦学习后,于会泳很快就受到了上级的赏识,1949年,他被抽调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于会泳进步很大,此后他又被调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研究所,主要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革命时期,于会泳就注重收集胶东地区的民族音乐,在民族音乐方面造诣很高,他也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音乐工作者,并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不过,真正让于会泳登上政治舞台的是1966年开始的十年浩劫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浩劫时期开始之后,于会泳也受到了冲击,当时他是音乐学院的教师,多次受到批斗,甚至参加劳动。不过,1966年10月之后,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指示于会泳进京参加样板戏公演。也是这次样板戏公演,改变了于会泳的命运。

在这之后,于会泳受到了江青与张春桥的赏识,返回上海后,他开始在音乐学院造反,很快就成为了音乐学院的造反派头目,并担任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于会泳还作为代表,参加了九大,并被增补为上海市委常委,走上了从政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在江青的推荐下,于会泳被调到北京,全面主持样板戏工作。客观来说,那段时期,于会泳的确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在样板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都被拍成了电影,同时,于会泳进一步取得了江青的赏识,成为江青身边的得力助手。

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之后,49岁的于会泳担任了文化部部长,不过,于会泳担任文化部部长的时间并不长,1976年,在粉碎“四人帮”之前,于会泳接到了出国考察的通知,但10月7日,于会泳的出国考察被取消,十月中旬,中央派出了工作组进入文化部,50岁的于会泳被隔离审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隔离审查期间,于会泳写了十几万字的交代材料。一开始,他对自己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大不了不当文化部长了,回老家养老,但是1977年8月,当于会泳看到自己被定为“四人帮”的骨干分子之后,他的精神接近崩溃,8月28日晚上,于会泳留下了一封遗书,服毒自杀。被发现后,于会泳被送去抢救,8月31日,于会泳病亡,终年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