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师们结束了公开课、赛课季,一则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在节目中的讲话,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原社长王旭明呼吁:“教学不是表演,取消各种各样的公开课、示范课”“一个老师就是教书上课,他上好课了,教好书了,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该采访片段在网上获得数十万点赞,不少老师表示强烈共鸣,但同时也有人认为公开课不只是表演,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对此你怎么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点一:公开课成“表演课”

追求完美,反而失真

公开课想要上好并不容易,需要经过团队备课、设计过程、制作课件、准备教具、作业设计等等环节,很多学校和老师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准备一节课,也就是老师们常说的“磨课”。

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老师们要早早准备,学生们也需要多次配合老师讲课,往往一节课就要翻来覆去的讲好几次,通常需要半个月甚至数个月的磨课时间。

而且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先要全力以赴上好一节公开课,那么日常的教学节奏和工作节奏必定会受到一些影响。在公开课、赛课集中的时间段,熬夜备课、周末加班等等都是很常见的情况,以至于很多老师筹备完一节公开课后,都感到非常疲惫。

这样,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展示出非常完美的一节课堂效果,但是由于消耗巨大的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多种因素,这样的“完美”课堂却很难复用到日常的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点二:公开课非“家常课

用心打磨,自有价值

也有人认为公开课、示范课从设定本身就具备其特殊性,肯定需要与日常教学中的“家常课”有所不同。

比如一些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刚推出时,很多一线老师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和理解,更难以直接在日常课堂中运用和实践,于是能将最新教学里面、教学方法应用落地、能给老师具体课堂示范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就应运而生了。

那么既然公开课要上出特色、水平,起到引领和示范教学的作用,那么精心准备和打磨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公开课作为承载着教研任务的课,也是真实的日常教学,但也应该是日常课堂中去粗取精后,留下最精华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开课、示范课可以取消吗?

对于公开课、示范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大家各有各的观点和看法。

但是公开课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展示先进教学理念的重要方法。

大家反对的是公开课“表演”过度,但并不反对公开课本身,合理的、适度的表演可以增加课堂感染力,能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也能够加深观摩者的印象,更好地发挥公开课的示范作用。

让老师“上好课、教好书”,公开课可以表演,但不能过度,让教育真正地服务学生成长,才是大家关注的初心和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开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评估方式,也是教师职业成长路上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重要一环,但过度形式化、表演化的公开课也确实给老师们带来不小负担。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对此,关于公开课是否应该保留,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你怎么看?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吧!

磨即研磨,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解读教材、设计教案、反复试讲、共同探讨,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

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这句话道出了每一节优质课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

那么,磨课究竟磨些什么呢?该怎么磨呢?

01

磨教材:深入研读,准确把握

讲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这里说的教材不仅包括课本,也应该包括课程标准、教师用书等参考辅助资料。

一是磨课标。教师是新课标的实践者,教学的实施必须用课标来引领和指导。课标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课堂设计中,这样的课才是有生命力的。

因此,磨课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新课标、解读新课标,把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如果教师对课标的精神把握不准确,教学难免会出现偏差,无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是磨教材。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只有教师在备课前反复研读教材,有了自己深入的理解,并结合年段特点,单元、章节所承载的任务,才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地位和作用、内容和主题,从而确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三是磨教参。教师反复研读文本,对教材才会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但还需要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了解对教材内容的解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和要求。

如此,教师才能够准确拟定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02

磨过程:反复试讲,完善细节

一节公开课,无论交流展示还是参与竞赛,往往需要教师经过反复打磨。

每一次试讲,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暴露问题和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熟练和优化的过程。

教师在反复试讲中验证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课时容量和时间安排是否适切等。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够判定自己的预设是否可行。

初磨,教师可先在教研组以说课或无生讲课的形式,把自己的教学思路讲出来,教学流程演绎出来,让听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初步了解,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在正式走上讲台之前对教案进行深入修改。

再磨,教师可选取某个班级单独试讲一遍,将写在纸上的教学设计在试讲中演绎出来。通过首次试讲,把教学设想、教学流程真实展现出来,通过课堂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对自己的课进行初步修正。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多磨,是一遍遍邀请其他教师听课,此时他们一定会观察到自己课堂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虽然见解并非一致,甚至有矛盾冲突的地方,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梳理吸收,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融入教案的修改中。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在磨课的过程中,不断试讲、倾听、评议,修改、否定、重构,对于执教者和听课者均是一种历练。

03

磨学情:直面差异,灵活应对

教师在磨课过程中,由于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学情也是不同的。

比如,在某个班教师采用了一些方法试讲效果良好,但换另外一个班或另外一所学校再“如法炮制”,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这种现象表明,是学情决定了教学设计,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师的设计。不同学校和班级的学生,其性格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课前教师就要有多种预案,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当遇到不同班级的学生时,一旦发现他们属于什么样的层次水平、什么样的学习特点时,就可以自然切换到与之匹配的教学方式,这样方能实现灵活应变的效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磨课是教师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每位教师锻炼和提升的过程。一堂课经过这种一波三折的打磨,才能真正磨好一节课。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