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中通道将于近期通车。颜学敏 摄

经过长达7年的建设,在万众期盼中,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即将在本月底正式开通。

700多年前,文天祥船过伶仃洋,留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哀叹;700年过去了,大江与大海相通,东岸与西岸牵手,深中通道的通车,不仅是一次物理空间上的跨越联通,更是一次巨大的战略机遇。

距离上的缩短、时间上的压缩,带来的是发展要素的加速流动,更是区域发展上的又一次联动与融合。

深中通道的开通,不只是利好深圳与中山,它将成为改变珠江东西两岸发展格局的一根杠杆,对接深圳、融入深圳,通过一线城市的辐射带动,提升珠中江及佛山的内生动力,进而产生聚变效应,形成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协同发展动态向前的过程。

此时此刻,作为珠江西岸的龙头城市,佛山除了落实好广佛同城这一重大战略之外,如何打开对接深圳的南大门,以深中通道的开通为当前最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大桥经济”带来的红利,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佛山的当务之急,更是顺德当前最需要思考的课题。

南方日报记者 王基国

交通提速

驶入通往深圳的快车道

在顺德容桂建业路的施工现场,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北延项目在机器的轰鸣当中,正在夜以继日进行,这条路起于容桂小黄圃、接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终于中山市黄圃镇大雁村,全长5.33公里。

从这里出发,容桂人通过中山的东部外环高速公路前往深圳,不再通过虎门大桥或南沙大桥,未来最快只需要40分钟到达深圳南山,最快50分钟到达深圳宝安机场,佛山与深圳的一小时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从此将由梦想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这一项目开通以后,容桂将成为佛山离深圳最近的地方,成为对接深圳的桥头堡。

作为中国镇域经济的先行之地,容桂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前20年里一路领跑,2009年更是成为中国第一个千亿大镇,那时的容桂可谓风光无限。然而随着土地空间的大量消耗,错过了产业升级的大好时机,今天的容桂已经风光不再,2023年容桂的工业总产值与2009年相比,几乎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曾经的标兵变成了“追兵”。

而今,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坐拥佛山快速通达深圳的地利之便,区域格局的变化,让面朝深圳的容桂有了摆脱发展现状、重构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巨大想象空间。

跨过顺德的德胜河,今天的大良与容桂构成了整个佛山对接深圳的南大门,成为拥抱深圳的快车道。从大良的南国东路出发,通过计划于2025年通车的顺德大桥,就可以直接驶上中山东路外环高速的北延线,并直达深圳;另一个入口是在大良的五沙工业区直上东新高速,同样可以通过深中通道直达深圳。

但是,记者在大良这两个入口看到,以大良五沙大桥为核心的周边地区,一直是顺德目前庞大车流的一个重要堵点,未来随着德胜体育馆建成、顺德大桥的开通,这一带更是会成为对接深圳的一个痛点,而通过五沙大桥、五沙工业区驶入东新高速的入口处,这一带长期拥堵,已经让大量车主怨声载道,上不去、下不来,是车主们吐槽最多的问题。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顺德大良如何打通五沙大桥周边的任督二脉,必将成为影响顺德对接深圳力度与速度的关键。

而深中通道开通在即,大良如何打通这两个堵点却迟迟没有提上日程,以等不起、坐不住的紧迫感,补上畅通对接中山东部外环出入口的这一课,是大良目前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空间扩容

打造“深圳创新+顺德制造”新高地

大桥经济时代,跨越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跨越,也是发展空间、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跨越。

今天的深圳,已是世界创新之都,大量创新资源的集聚,正在让深圳爆发出越来越强大的创新力。对于佛山离深圳最近的顺德,深中通道的开通,带动的不仅是人流、物流、车流,更重要的是,与深圳如何双向互动,进而分工协作、融通发展。

因此,顺德进入“大桥经济”时代,需要跳出顺德看顺德,以更大的胸怀、更大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来实现顺德发展的新跨越。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顺德培育出了40多家上市公司,以美的、科达制造为代表的企业,成为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的头部品牌。

正是如此,深圳创新+顺德制造、深圳市场+顺德产品,或许是深中通道开通之后,深顺两地创新发展新模式的最好选择。

在SKG的顺德伦教生产基地内,记者看到,随着该基地在去年投产,将近400名员工从深圳来到顺德工作。作为一家在顺德起家后迁入深圳的企业,在深圳发展壮大之后,该公司创始人刘杰发现,深圳创新+顺德制造,才是SKG最好的布局与运营模式,两地的优势互补,生产出来的将是更多爆款的“硬科技”产品。

深圳与顺德,一个是珠江东岸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之都,一个是珠江西岸的中国制造业高地。过去,由于交通阻隔,两大城市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协作并不是特别多。

近年来,随着南沙大桥通车、深中通道全线贯通,两城协同发展迎来新机遇,也正在更高水平、更高层面上开展产业协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韩永辉认为,随着深中通道全线贯通,顺德容桂区位含金量“陡然上升”,容桂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一交通区位优势,加速深圳与容桂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承接深圳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新产业溢出,促进城际产业共建,打造多方互助共赢的发展格局。

2023年以来,已有四大来自深圳的重点项目落地容桂,均属于战新产业。其中奥比中光是行业领先的3D视觉感知整体技术方案提供商,被誉为“3D视觉第一股”。

“伴随着GPT大模型的普及落地,以及传统及新兴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需求的持续高涨,我们坚定看好机器人赛道,其必将成长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奥比中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黄源浩说。

落地顺德,需要的是更大的空间,在土地资源早已高度紧张的顺德,作为顺德对接深圳的南大门,容桂与大良要想打开空间,为深圳的创新与产业找到一个更大更优越的发展平台,需要更大魄力。

纵观大良的五沙工业园,这里云集着500多家企业,土地早已基本开发殆尽,而大良的红岗科技城,大良街道办也正在争取区政府同意其产业用地规划的调整,而即便调整之后,红岗片区也只能增加300亩的产业用地,这与中山翠亨新区高达22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比,与深圳一桥之隔的翠亨新区彰显了中山全面对接深圳产业溢出、开启协同发展的大气魄与大格局。

城市提质

打造佛山对接深圳的“桥头堡”

产业高地、宜居之城,深中通道的开通,既可以带动深圳与珠西城市的一体化发展,也可能带来深圳之于珠西的虹吸效应,凡事有利有弊,皆为一体两面。承接深圳强大的辐射力,避免深圳的虹吸效应,这是顺德大良与容桂首先思考的问题。

可以借鉴上海虹桥的发展模式,打造枢纽型都市中心,让大良成为顺德全域对接深圳的“桥头堡”,大良在顺德区政协关于“打造顺德最友好的南大门,主动承接深中通道红利”专题协商会上提出。

依托大良东部片区的交通与环境优势,打造佛山开门迎客的城市客厅,让深圳客来到顺德之后,有了宾至如归的体验,并进一步体验大良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这是大良提出的思路。

随着地铁开通,大良已经成为社交平台的旅游胜地,每逢节假日涌入大批游客打卡,相信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会掀起新一波深港澳游客到访。

但目前大良的旅游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清晖园、金榜街一带。老城区承载能力有限,大量的人流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影响游客消费体验,需提质扩容。

接下来大良将由点扩面,充分挖掘文旅资源,依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契机,积极构建全域旅游深度旅游新格局,为顺德擦亮文旅金字招牌。大良充分挖掘其文旅资源,注重对华侨城、金凤凰、顺德糖厂等新型文旅消费区域的开发,满足游客多元的旅游体验和消费需求,塑造大良更立体、现代的旅游城市形象。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大良的步行街、金榜街的商铺租金节节攀升,最高到了每平方米上千元的历史高价。高租金带来的是高物价,这些地段的名小吃价格同样水涨船高,极大地影响了外来游客对顺德小吃的体验。

针对热门商圈“高租金、高物价”的困局,如何推动政府和民间形成合力,共同破局,以最好的美食、最好的服务,为游客带来最优的体验感?在大良看来,将构建“主动听、立刻改、用心办”工作体系,“听劝”流程的建立,进一步彰显了大良拥抱深圳客的真诚态度、兑现了暖心承诺,打造自己的城市服务品牌。

“美食”为媒,加强资源对接。依托港人“北上消费潮”的红利,加大对顺德、大良美食的宣传力度,采取“迎进来,走出去”的模式,积极发展以美食为主题的文旅。借鉴淄博“烧烤专列”的模式,在深圳开通“顺德美食”专列或巴士,方便香港和深圳的游客来到大良“寻味顺德”,以此吸引更多来自深圳、香港的游客到顺德消费、旅游、居住;另一方面,在深圳、香港等地举办顺德美食文化节,推动顺德美食“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