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贺子珍有再婚的打算,当她满怀忐忑地向女儿李敏征求意见时,女儿激动地喊出三个字,让她瞬间泪如雨下,无奈放弃再婚的想法。

女儿李敏喊了哪三个字,为何会让贺子珍如此心痛?

1935年4月,贺子珍在贵州盘县遭遇敌机轰炸,为掩护战士不幸中弹,身上有多块弹片无法取出,身受重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一块弹片从贺子珍的右背部一直划到右胳膊,撕开一条长长的口子,鲜血直流。

尽管医生为贺子珍注射止血针、服止痛药、取出浅表弹片并包扎好伤口,但医疗条件简陋,无法取出深层弹片。

身受重伤时,贺子珍依然关心着战友的安危,轻声询问战士们是否安然无恙,对身边的战友说:“不要因为我影响大家前进,把我放在老乡家,伤养好了,我会去找部队的。”

就这样,贺子珍带着留在体内的弹片和伤痛,艰辛地走完了长征路。经检查,发现深嵌在她头部、背部和肺部的弹片已经被头骨、肌肉和肺叶包住,长在了一起,无法取出了。

因长期艰苦斗争和恶劣环境的侵蚀,贺子珍的身体状况严重下滑,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与休养。

除此之外,贺子珍和毛主席夫妻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一气之下,贺子珍不顾主席挽留,决意远赴苏联。

在前往苏联的旅途中,贺子珍经历种种艰难困苦,不仅要面对长途跋涉的疲惫,还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确保自己的安全。

抵达苏联后,贺子珍在苏联医生的治疗下,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在苏联生活多年后,贺子珍带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的冬天虽然寒冷,但贺子珍的心却充满温暖和希望,在那里她开始投身于新的工作,认识了许多优秀的青年。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毛主席已经再婚了,再回到主席身边没了可能。贺子珍开始思考自己的后半生,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携手共度余生的伴侣,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这个念头在贺子珍心中萦绕了许久,始终无法下定决心,知道身为母亲,必须考虑到女儿李敏的感受。

1947年的一天,贺子珍决定与女儿坦诚地谈论这个问题,坐在女儿面前,诉说自己的想法。

贺子珍没有想到,女儿反应如此激烈,李敏紧紧抱住她,大声地哭泣着:“我不要”,这三个字如同重锤一般击打在贺子珍的心头。

贺子珍的情绪突然失控,俯身趴在桌子上,泪水无声地滑落,湿润桌面,肩膀微微颤抖,透露出内心深处的脆弱。

面对女儿的反应,贺子珍陷入深深的思考,她知道自己的决定可能会对女儿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作为母亲,贺子珍不能只顾自己的幸福而忽视女儿的感受,便放弃再婚的念头,将全部的爱和关怀都给予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弃再婚的念头后,贺子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女儿的成长和教育上,尽最大努力,为女儿创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陪伴女儿度过无数个快乐的时光。

贺子珍让我们看到一个母亲对家庭的坚守和付出,在面对家庭和亲情时,选择退让和牺牲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