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临展“壁上万千”2024年5月1号开展,展出到10月31日,以山西出土的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的文物,呈现了那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配套推出了宋金文化的系列讲座,众多学术大咖现身山西博物院的“晋界讲坛”,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分为“家园”、“家庆”、“家风”、“家愿”四个部分。

最重要的展品当然是晋城市郝匠1号墓,不但完整地还原了墓室情况,并且是裸展,能看的十分真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郝匠一号墓的发现情况

2013年晋城市棚户区改造时,发现了两座金代的墓葬,地点在晋城市郝匠社区兰花路附近,8月到9月进行了发掘,正值雨季,地下水位较高,墓葬有30厘米高的积水,墓主人骨和陪葬品位移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匠1号墓保存完整,出土陪葬品较为丰富,还出土了墓志,有明确的墓主人和下葬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葬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后室五部分构成,墓道未发掘,从墓门进入前室,前室西壁装饰有“妇人启门图”砖雕,通过甬道进入后室,后室装饰有仿木建筑砖雕和建筑彩画,在西北东三壁上各装饰有五块孝子故事砖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甬道两侧的南璧是男女侍者砖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墓门到后室北壁6.48米。

二、妇人启门

进入墓室的前室,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壁装饰的“妇人启门图”砖雕,也有学者称为“半启门”,这个艺术题材始见于汉代,宋金时期再度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何为“妇人启门图”?

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两扇门扉,一扇关闭,一扇半开,一位妇人从缝隙中露出半身。

考古发现多出土于宋金墓葬中,但启门的人并不仅限于妇女,还有男性和儿童,表现形式有砖雕和壁画。

从图像学的角度说,“门”是最关键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妇人启门图”的起源

考古发现“启门图”的形象最早见于汉代。

西汉晚期的山东邹城卧虎山2号墓石椁,东端外侧刻了两扇门扉,一人手持节探出半身,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启门图”实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汉的考古材料更多,例如四川省芦山县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王晖墓石棺的前挡,还有成都曾家包山M1东后室的画像石,都有“启门图”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启门图”的题材在魏晋南北朝到唐代消失了,到北宋后这个题材再度兴起,一般认为与汉代的“启门图”并没有传承关系。

有学者认为,宋金流行的“启门图”源于门窗题材,与北宋的经济繁荣相关。墓室装饰上由简趋繁,渐渐添加了妇人形象,使“启门图”更富于家宅氛围,过程中还受到了佛教丧葬文化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