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夏日的一天,首都北京晴空万里,可在静谧的中南海菊香书屋里,却传出激烈的争吵声,这让值班的护士孟锦云十分震惊。

孟锦云站在书房外不敢进去,她不敢想象竟然有人敢和毛主席这样说话。毛主席当时十分气愤,他对一个女人大吼道:“你给我滚!”

“滚就滚……”

这个“胆大包天”的女人,就是照顾毛主席14年的生活秘书、机要秘书张玉凤。

张玉凤从1962年开始,就在毛主席专列上当服务员,她工作非常的认真细致,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和赞扬。

1970年,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状况开始恶化,身边需要更多的人照顾,细心的张玉凤就被调到了中南海,担任毛主席的生活秘书,照顾毛主席的生活起居,她是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

张玉凤别看年纪小,可她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对毛主席是又敬又怕,可她除了发自心底地尊敬外,并不害怕毛主席,更多的是将毛主席看作一位普通的老人,像亲人一样陪伴在他的身边。

在毛主席身边时间长了以后,她摸清了毛主席的脾气,不但和毛主席聊天,有时候还敢和毛主席“顶嘴!”

有一次,毛主席接见一位客人,这个客人的行为让张玉凤很不高兴,于是有些怠慢,毛主席送走客人后,认为张玉凤态度有问题,就对她提出了批评。

可是张玉凤并没有觉得自己有错,就和毛主席争辩了起来,毛主席对她死不认错十分生气,话就说的重了一些,可张玉凤也有脾气,当即收拾东西回家了。

后来,还是毛主席不和她计较,让护士长吴旭君给她打了个电话,然后派车又把张玉凤接回了身边。

毛主席见了她,有些无奈地说道:“你呀,办事认真,工作尽职,不过脾气是张飞的后代,一触就跳,以后可要注意啊!”

张玉凤知道这是毛主席给她台阶下,顿时后悔地哭了起来。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离开过毛主席的身边,一直到毛主席病逝。

张玉凤是毛主席晚年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最了解毛主席的人,毛主席晚年的一些事情,是通过她的讲述,才让更多人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张玉凤

从1971年开始,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状况开始迅速恶化。

张玉凤说毛主席的个性很倔强,平时什么病痛都不说,更不愿意找医生看,总相信靠自己的抵抗力就能顶过去。

但他毕竟年龄已经78岁了,尽管头脑还很清醒,可体力却越来越难以支撑,还不断受到各种老年疾病的折磨。

1971年冬天,毛主席被诊断为大叶性肺炎,肺部的疾病又影响到了心脏。他在接见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时说:“我因为心脏病已经死了一次,上天去了,见了一次上帝,现在又回来了。”

这种状况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让身边的人都非常地担心。

1972年1月6日深夜,毛主席爱将陈毅元帅患癌症不幸去世,陈毅从井冈山时期就和毛主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心情非常的沉重。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阅改了中央军委送来的悼词稿,连夜送给毛主席审阅,毛主席批示“基本可用”,却没有表示要出席陈毅的追悼会。

1月10日下午,就在陈毅的追悼会即将举行了前一个多小时,毛主席突然决定要参加。

1月份正是北京最寒冷的季节,毛主席穿着睡衣,下身着一条毛裤,他来不及让张玉凤给他换衣服,就把平时会客穿的灰色大衣穿在身上,坐车急匆匆的赶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

毛主席亲自赶来参加追悼会,这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

毛主席把陈毅夫人张茜叫到自己身边,忍不住凄然落泪,对她说:“我来悼念陈毅同志,他是一个好同志。”

追悼会由周恩来致悼词,毛主席站在最前排,他高大的身躯略微前倾,1500多人的会场不时传来哭泣声,致完悼词后,毛主席向党旗下覆盖的陈毅骨灰盒深深地三鞠躬。

在场的同志都目送毛主席离开,那时他双腿无力,已经无法自己上车,只能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勉强迈步登上了车,陈毅的追悼会是毛主席生前最后一次出席的追悼会。

从追悼会现场回到中南海后,毛主席的心情很沉重,当晚失眠很久,很多天都没有休息好。

2月12日凌晨,毛主席突然休克了,这一次发病来的是非常凶猛,让人措手不及,护士长吴旭君立即大声呼叫医生,她竟然摸不到毛主席的脉搏,这让她更加的紧张。

医生立即对毛主席采取急救措施,在场的心脏病专家胡旭东扶起毛主席,用力并有节奏的捶打他的背部,和张玉凤等人不停的呼喊着:“毛主席,毛主席”。

生病中的周总理接到消息后,很快也赶来了,此时他的心情比别人更着急,赶到毛主席住处时,他双腿无力,许久都下不了车。

进了毛主席卧室后,周总理紧握住他一只手大声地呼喊:“主席,主席啊,我是恩来呀!主席,你听见了吗?”当时,张玉凤可以明显地听出周总理的声音有些颤抖。

抢救工作进行了20多分钟,毛主席终于慢慢地睁开了双眼,他看到周总理有些疑惑,当得知自己刚才曾休克时,他平静的说:“我好像睡了一觉。”

经过这次重病之后,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状况就再也没有得到恢复,他大多数时间都躺在床上,也不说话,张玉凤有时难以判断他是睡着了还是昏迷了,只能用手伸到他的鼻孔前试试才知道。

虽然身体不好,可毛主席的精神却很好,有一次毛主席正在输液,周总理过来了,他就让护士拔掉针管,走到旁边的沙发上去坐,和周总理谈笑风生,说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

可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毛主席却因为缺氧憋气,躺不下去也睡不着,张玉凤心疼得直掉眼泪。

毛主席安慰她说道:“不要着急,我死不了,你不就怕我死吗?我要是见了马克思,马克思会讲,你不要这么早来,会叫我回去,你这个国家钢和粮食还很少,不要这么早来。”

毛主席重病的这些情况,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外人都不知道。

2月21日中午,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此时距毛主席休克仅仅过了9天,可他仍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决定会见尼克松。会见当天,尼克松还夸毛主席身体好,当时他根本不知道毛主席身体的真实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3年,毛主席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一些,他批阅文件、参加活动和会见外宾都比上一年明显增多,但是身体的状况远不能与过去相比。

这一点,毛主席自己也意识到了,并在会见外宾时多次谈起。12月9日,他在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和王后的时候,比兰德拉告诉他说自己的父亲就是心脏病去世的。

毛主席接着说道:“我也有啊,你去宣传一下,我们总理总是不宣传,中国人民都不知道我害病啊!”

他还对周总理说:“你们政治局讨论一下,要宣传,造舆论嘛!突然有个死亡就不好了,外国人也不替我宣传,我一身都是病,两年之前我几乎见上帝去了,上帝请我喝烧酒,他那里也有茅台呢,请我去喝呢!”

在这之后,毛主席的眼睛也越来越看不清楚,老年性白内障发展得很快,毛主席大部分时间本来是读书和看文件,可眼睛越来越看不清楚,这让他十分苦恼。

1973年8月党的“十大”召开时,毛主席的腿用不上力,走路也不太稳,可以说是步履维艰。8月24日晚大会散会的时候,毛主席用手强撑着桌面站了起来。

台下的代表们很多都没有见过毛主席,长时间的鼓掌欢呼,持续了十分钟之久。周总理发现毛主席的腿一直在颤抖,赶紧请他坐下。

周恩来打着手势要代表们赶快离场,可是代表们都不肯离去。毛主席此时双腿已经站不起来了,他又不想让代表们知道他的身体真实情况,只能向代表们说:“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

周恩来当即宣布:毛主席目送各位代表退场。这样代表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会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欢送代表退场

前几年毛主席的身体虽然发胖,但动作反应仍很灵敏,也不显得老,可是现在明显衰老了许多,声音和动作也变得缓慢多了,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清楚,他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1974年6月中旬,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再度出现了明显的问题,这次中共中央调集了包括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管理、重病护理等方面的专家,成立了专门的医疗组。

7月中旬,身患多种疾病的毛主席赴南方休养,第一站到达了武汉。

毛主席在武汉东湖宾馆住了近三个月,他的视力进一步的下降,后来他的眼睛实在看不清楚东西了,不得不让张玉凤等人代读文件书报。

在武汉的时候,毛主席两条腿肿得像发面馒头,没有人搀扶就走不了路,但他仍然坚持游泳。

他在游泳时对警卫长陈长江说:“我浑身没劲,手和腿也发软,看来游泳也困难了。”说完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使陈长江感到震惊,这也是毛泽东一生之中最后一次游泳。

随后毛主席又在长沙住了4个月,在杭州汪庄住了2个月,主要是静养和检查病情,医疗小组只能努力减缓白内障的发展。

1975年7月23日,医疗组对毛主席拖延已久的白内障眼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非常顺利,第二天毛主席的左眼就能看见东西了,他高兴的说我又能自由的看书了,张玉凤等工作人员都非常的兴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读人民日报

进入1976年,毛主席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连吃饭都需要有人喂,每天只能吃一二两饭,行走就更加困难了。

1月30日是这年的除夕夜,毛主席身边没有客人也没有亲人,只有张玉凤等工作人员陪他过年。厨师给他做了爱吃的菜,可他仅吃了一点武昌鱼和米饭。

张玉凤和护士把他搀扶到沙发上休息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放点爆竹吧,你们也该过过节了。”

很快,中南海丰泽园里就响起了卫士点燃的爆竹声,毛主席躺在沙发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一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年份,而对于毛主席来说,更是一个孤单的年份,毛主席在病重期间,仍然关心同处于重病中的周总理。

周总理被诊断出膀胱癌已经好几年了,可他非常倔强,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治病却断断续续,医生张佐良说:“如果周总理完全放下工作,病早就治好了。”

换句话来说,如果周总理真的能放下工作专心治病,那他还是我们熟知的、敬爱的那位周总理吗?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病榻离得很近,一个在中南海,一个在三零五医院,中间只隔了一堵红墙和西安门大街一条马路。

两位并肩战斗了50多年的伟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1974年12月26日,那天是毛主席的生日,周总理晚上前来祝贺,两个人促膝长谈,聊得非常开心。

据张玉凤讲,这是毛主席最高兴的一天,也是周总理患病以来最开心的一天,只不过两个人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见面之后竟是永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菊香书屋

周总理这样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叶剑英元帅看不下去了,他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亲自下令让周总理必须住院治疗。

周总理拗不过去,只好到医院做了一次手术,可是休息几天之后,他就要强行出院,医务人员拦着不让走,他说道:“我现在还不能休息,你们再多给我点时间好不好?”

医院没有办法,此事又传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再次命令他休息,周总理却给毛主席写信说:“我现在身体还经得起,体重还有61斤,一切正常,可保无虞,务请主席放心。”

在总理去世前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拖着重病的身体做了13次手术,会见外宾70余次,召人谈了200多次话,还开了100多次会,很多熟悉他的人都说:“总理为了国家,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76年1月8日,备受中国人民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病逝,噩耗传来,神州同悲!

在总理病逝的前几天,毛主席就已经连续接到有关治疗和抢救周总理的报告,他一张张地看着总理的诊断报告,对总理病情已无法控制和挽救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却仍难受得连饭都不肯吃!

1月8日上午,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向通宵未眠的毛主席报告了周恩来逝世的消息,他听后沉默了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敬爱的周总理逝世

下午,中央政治局送来了《讣告》清样,张玉凤流着泪为毛主席读《讣告》: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毛主席紧锁眉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听着,张玉凤看到毛主席紧闭的眼睛里渐渐溢出了两行泪水,他的手微微颤抖,却仍然一句话都不说。

毛主席和周总理之间有半个多世纪不同寻常的关系,他们是最亲密的战友。

虽然中央政治局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没有安排他参加周总理的追悼大会,可人们自然都希望毛主席能去,就像四年前突然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一样。

那时候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让人非常担心,他讲话困难,只能从喉咙里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最严重的时候只能以笔代言。

张玉凤看着极度悲伤的毛主席,小声问了一句:“主席,您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

毛主席睁开眼睛看了看她,用手使劲拍了拍自己的腿,嘴里说了一句含糊不清的话,哀伤的神情溢于言表。

虽然听不清楚,但张玉凤听懂了,主席非常想送他最亲密的战友最后一程,可他的腿已经不能走路了,想去也去不了了。

张玉凤非常后悔自己问了这句话,明知道毛主席想去又去不成,这不是在毛主席滴血的心上又划了一刀吗?

重病中的毛主席一直关注周总理的悼念活动,他亲自审阅中央拟定的周总理追悼会的规格、参加追悼会的政治局及党政军负责人的人数和悼词。

14日下午,张玉凤向毛主席念了中央送审的悼词稿,这篇近三千字的悼词由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宣读,悼词详细回顾了周总理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高度评价他对历史的贡献,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张玉凤边读边哭,毛主席听到伤心处,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嚎啕大哭,这在毛主席一生中是极少见的。

此后,毛主席的情绪一直很低沉,不愿讲话,他不顾医生的劝阻,无休止的阅读书籍和文件,读到两手颤抖拿不住书和文件时,他就让工作人员帮他举着书继续读。张玉凤知道这是毛主席用看书这种方式来摆脱内心的痛楚。

张玉凤回忆说,那几天毛主席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抽泣,孤独又寂寥,和普通的老人没什么两样。

毛主席一生向来不服输,就是面对再严重的病痛折磨,他也很少在表情中流露出来,对外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可他毕竟是一个不能独自行走、说话又困难的衰老病人,从1976年2月到5月,毛主席抱病在他的书房里勉强会见了几批外国客人。

5月27日,毛主席接见了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和他的夫人来访,这次访问只进行了十分钟,毛主席已经无法站起来,只能坐在沙发上表示欢迎,这是他会见外宾时间最短的一次。

从此以后,中共中央宣布,毛泽东主席不再会见外国来访人士。

7月6日,朱德委员长也以90岁高龄与世长辞,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再次泪洒当场。

周总理走了,朱总司令也走了,“朱毛朱毛,朱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革命最伟大的毛、朱、周铁三角,如今仅剩他一人,那种孤独无以名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追悼会

7月28日凌晨3时,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特大灾难再次袭来,河北唐山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随后又出现了多次余震,拥有百万人口的唐山市被夷为一片废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北京、天津等地也都受到了这次强震影响。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向毛主席报告了唐山地震的情况,鉴于余震多次发生,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已不再安全,就请示他搬离这个地方。

此时毛主席经常处于昏迷、半昏迷状态,靠鼻饲生存,他用手表示同意搬家,这样工作人员就用软塌把他转移到中南海新建的平房202号内。

可当他清醒的时候,仍然十分关心唐山的地震情况,中央送给他的地震情况汇报,他都要亲自过目,这场地震造成唐山24万多人死亡,其他的损失难以估量。

当张玉凤报告地震造成极其严重惨重的损失后,毛主席哭了,第二次嚎啕大哭,这些无辜死难的人都是他最关心的老百姓,怎能不让他肝肠寸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山大地震

从1976年5月起,毛主席的病情就不断加重,其后还突发心肌梗塞,经过及时抢救才脱离危险。

女儿李敏在这段时间一直陪在毛主席的身边,毛主席从昏迷中醒来第一次见李敏时,高兴地笑出声来,他缓缓拉住李敏的手:“姣姣,这么久你怎么不来看来我?”

李敏和工作人员听着毛主席略显委屈的话语,都愣着说不出话来,在别人眼中,毛主席永远是那个伟大的让人昂视的人。

可毛主席也是普通老人,他也想让女儿绕膝,陪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这也成了他晚年最奢侈的梦想。

关于“死”的问题,毛主席一直坦然处之,他多次对工作人员讲:“人哪有不死的,古代帝王都想尽办法长生不老,最后还是死了,在自然规律的生与死面前,皇帝和平民都是平等的……

有生就有死,生老病死是辩证法的规律,孔老夫子如果到现在还活着,该有2500岁了吧,那世界该成什么样子了呢?”

他还对张玉凤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

进入7月,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更加恶化,经常处于昏迷的状态,他在病重时有个心愿,想回故乡湖南韶山休养。但任何活动都可能对毛主席的生命造成威胁,没人敢同意。

9月初,毛主席再次病危,医护人员立即实施抢救并加强监护。

9月7日到8日下午,生命垂危中的毛主席仍然坚持要看文件看书,在一次抢救刚清醒来时,他示意要看一本书,工作人员都不知道是哪一本。

毛主席用颤抖的手在床上写了一个“三”字,又用手敲了敲木质的床头,张玉凤这时恍然大悟,赶紧把那本有关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书找了过来,他看到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只看了几分钟又昏迷了过去。

据医疗组的护理记录,8日这一天,毛主席看书、看文件11次,都是工作人员用手托着看的,共两小时五十分钟。

毛主席最后一次看文件是8日下午4时37分,在心律失齐的情况下,他看了30多分钟,这时离他去世只有八个多小时。

这天下午,毛主席的血压已经开始下降,医生采取了各种措施维持他的生命,他已经无法说话,当天晚上,心电图显示只有微弱的反应,没有明显的心脏跳动。

中央政治局成员分批前往看望处于弥留状态的毛主席,那时候他的意识还是清醒的,报来人姓名时,他还能明白。

当叶剑英元帅走到他床前时,毛主席突然睁开了眼睛,并动了动手臂,要和叶剑英说话。

叶剑英一时没有察觉,缓步走向房门,毛主席吃力得以手示意,叶剑英这才赶紧转身握住毛主席的手,毛主席眼睛盯着叶剑英,嘴唇慢慢张开,想说什么话,却已经说不出来了。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永远离开了人世,永远告别了他所深爱的国家和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

毛泽东逝世后,全国人民都极度悲伤,无数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哭得撕心裂肺,他们都不愿意相信,毛主席竟真的就这样离他们远去了。

毛主席的去世不仅仅对国内民众有极大的影响,也对国外产生了极大的震动。美国媒体这样形容毛主席的去世:“仿佛整个地球都突然停止了转动”。

世界各地对毛主席的哀悼的赞扬如潮水般涌来,联合国总部以历史上罕见地速度在毛泽东逝世的当天就降半旗致哀,联合国大会主席高度评价毛泽东是“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物”,“他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毛主席逝世后的10天里,全世界共有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了唁电或唁函,10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到中国使馆吊唁,53个国家降半旗致哀,许多国际机构和国际会议上也开展了悼念活动。

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毛主席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他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是挺拔的乔木,为人民遮风挡雨,守护着每一个人。

就是这样一个伟大而高尚的人,却猝不及防地走了,许多人都无法释怀,各地群众自发的来到北京,想亲自和毛主席告别。

毛主席去世后,全国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大量群众前来吊唁,7亿多人自发的在各地举行追悼活动,每天都有数千名群众因过于哀痛而昏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18日下午3点整,党中央为毛主席举办追悼大会,数百万名群众聚在天安门广场前,民众的悲痛情绪达到了极点,一时间山河同悲,天地动容。

在短短20分钟时间里,3000人痛哭晕厥在现场,陪伴主席数年的罗瑞卿、张玉凤等人也到了现场,张玉凤想起在主席身边的点点滴滴,大声嚎哭,罗瑞卿更是由于过度悲痛导致冠心病复发,当场晕厥。

同一天,全国各地的轮船军舰、汽车火车汽笛长鸣,数百万人拥向天安门广场,还有更多的人望着首都的方向,长跪不起......

毛主席的去世的消息无异于在世界范围内投下了一枚惊雷,全世界的国家和政党摒弃政见和隔阂,同时悼念毛主席,这在之前是绝无仅有的,以后也永远不会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