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一生都保持着俭朴的本色,即使是在他过生日的时候,菜肴都是普普通通,和寻常人家的无异。

当他步入老年之后,似乎才开始真正注意自己的生日,不过不接受别人的宴请,顶多是邀请一些友人共同聚一聚,并且,他也从来不愿让别人为他祝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关于描述毛主席的各种著作中,在“生日”这个部分的描述其实总是不多的,因为毛主席的生日从不大搞宴席,顶多是跟几位老友小聚,就连身边的保健医生,都能够落座。

比如在1952年生日时,保健医生王鹤滨发现,桌上没有毛主席平日里爱吃的米饭和炒菜,却多了清汤白面条,医生还有些诧异。

毛主席见到王鹤滨来了,微笑着说:“王医生,来,干杯!今天是我的生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鹤滨听完后连忙说:“祝主席健康!长寿!”

不过,毛主席在喝了一口酒后对王鹤滨说:“王医生,咱们不祝寿,但是可以吃一碗清汤面,是吧?”

之后在饭桌上,毛主席又说:“做寿是不会使人长寿的,人活到百岁就不得了喽!”

特别是在毛主席听了一位工作人员说了“万寿无疆”后,还说:“哪有人能活一万岁的?”

第二年就是毛主席的整周岁生日,毛主席收到了世界各国马列主义政党、友好团体和知名人士发来的贺电与贺信,可毛主席也同样宣布了一个决定:对于这些贺电和贺信,一律都不允许发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甲大寿的那天,毛主席也仅仅是吩咐厨房的师傅做了4个菜,还邀请烧锅炉的工人和秘书同志们,让他们一起来。

在全国都困难的那几年,毛主席更是时刻要求自己绝不能“超标”,始终保持着俭朴本色,和全国人民站在一起。

1963年12月,是毛主席的70大寿,国人对于这一天,还是比较在乎的,古人也有“人活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这一年,全国的经济形势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再加上当时处理了不少国家大事,所以毛主席的心情也非常好。

他也主动提出:自己出钱办上一桌酒席,大家一起来过一次生日。

设宴的地点定在了颐年堂,时间为12月26日的晚上,这天对于吃什么菜、喝什么酒、什么人参加、如何安排等问题,毛主席都作出了具体的交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5日,毛主席身边的生活管理员顾作良和厨师们一起讨论制定菜谱。

他们仔细思考了一下毛主席过去的生日细节,因此也决定了:绝不搞山珍海味,也不上什么名贵的酒水,做一些毛主席平日里爱吃的菜肴,再增加一些比较有祝寿意义的菜,这样既符合毛主席的要求,也能增加过生日的感觉。

很快,方案就制定好了,大家抓紧时间上报,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厨房里有两位厨师,由于人手不是很够,大家又从服务科请来了一位厨师,三人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这次私人宴请,毛主席考虑到了几位出生入死的老战友,并将他们列入了私人宴请的名单。

后来,曾担任公安部某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局副局长的王生荣老人回忆起了那一段往事,还提供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信息。

在毛主席70岁寿辰的当天下午两点钟,王生荣和局长岳欣同志向公安部的副部长徐子荣汇报了元旦联欢活动的安保工作和工作部署情况。

徐子荣将电话打给了公安部部长,交谈了一下工作情况。

部长听完了工作方面的报告后,很快就说:“今天是26日,也是毛主席的生日,我们去看一看,顺便去喝一杯。”

这样的话,却让徐子荣感觉到非常难办,因为徐子荣很清楚,毛主席早已作出了规定不能祝寿,于是只好把心中所想原封不动地告诉给部长。

部长那头愣了几秒钟,然后说:“那我们请‘场外指导’想想办法吧。”

而部长口中的“场外指导”,则是公安部的前任部长罗瑞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叫他“场外指导”,是因为当年在一场欢送会上,部长就告诉过罗瑞卿:“你搞公安工作有经验,以后还要请你当我们的场外指导。”

之后,部长就联系了罗瑞卿,还想要请周总理也来到现场,不过他还是考虑到周总理的工作很忙不方便打扰,于是就请了贺龙、陈毅、彭真共同参加。

几人联系好之后,就开始打听毛主席当日的活动安排,很快,一份时间表就来到了他们的手里。

由于毛主席大约在5点钟会出现在人民大会堂118房间,和周总理等人谈谈工作,因此一行人商量好会提前赶到。

王生荣提前赶到了人民大会堂做准备工作,不一会的时间,徐子荣、罗瑞卿等人都来了,他们来了之后便开始商量一会主席过来了该怎么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5点,毛主席准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之中,当他走进118号房间,发现了三人都等在这里。

于是,毛主席不解地问道:“我没叫你们呀,你们也没打招呼,怎么说来就来了呢?难道有什么事情吗?”

罗瑞卿绕着弯子说:“主席,今天是什么日子?”

主席直打断他,说:“今天是1963年12月26日,这日子有什么?你们要干什么就直接说吧。”

部长一看情况有点不对劲了,赶紧说:“我们商量了一下,今天是主席70岁的生日,我们是来给主席过生日的。”

这句话还没完全说完,贺龙、陈毅等人就来了。

毛主席看到又来了两个,对他们说:“我该请的人还没有来,你们怎么又来了?”

毛主席似乎想到了什么,接着说:“噢,我知道了,原来如此,你们是串通一气搞‘突然袭击’,是要敲我的竹杠呀,打着给我过生日的招牌想让我破费一点打牙祭吧?如果是这样,要打牙祭可以,但是不能用给我祝寿的名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众人没有说话,毛主席又接着说了下去:“你们要给我祝寿,就是违反了规定,要我带头破例,那我可不能同意。”

大家连忙说道:“主席,我们就只是想要祝贺一下主席的生日,不叫祝寿,只要犒劳就行。”

主席也就同意了,他说:“你们既然来了,吃可以,不准叫祝寿,也不准照相,我们要遵守中央的规定,今天来得首长、秘书、司机、警卫都可以参加,今天我做东,每人5块钱的标准。”

陈毅见到今天毛主席的心情好,也开起了玩笑:“一瓶茅台酒还要三块钱呢,五块钱能干什么呢?”

毛主席也笑了,对他说:“四菜一汤还不行?你还想喝茅台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人聊着聊着,周总理等人也来了,他们原本是要来讨论事情的,毛主席又对周总理等人说:“好,你们来了,你们也参加吧。”

那个时候,毛主席的身体还非常健康,不过,由于陈毅、若瑞卿等人并不在名单上,因此他们在这一天也并没有和主席合照。

多年以后,王生荣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语重心长地说:“这件事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时间已经过去了30多年了,回想起这件事,那亲切的场景依旧是历历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看来,毛主席70大寿的宴会还是非常简单,不过和前面几年相比,这也是极为难得的一次“盛大场面”。

待到客人陆陆续续到期后,晚宴也就开始了。

在毛主席的宴请名单上,有程潜先生、有章士钊老先生等等,这些老先生从旧中国一路走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从不同角度贡献了很多力量,在新中国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他们都非常开心,为祖国日益强大而感慨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桌上的菜肴总体来说比较清淡、酥软,这也是因为毛主席考虑到老人家们的胃口有限,也吃不了辣一点的东西。

而且,毛主席的本意不是摆宴席祝寿,而是正好利用起生日的契机,将大家都凑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饭,顺便拍摄一张照片,这种最为普通、自然的方式也能表达出对于亲朋好友的思念。

给人印象最深的美食,莫过于花雕陈酿和拳鸡寿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兴花雕酒是一坛珍藏了40多年的老陈酿,当工作人员去掉了外层的封泥大盖后,一股浓郁香醇的酒香气就飘了出来,瞬间散落到屋子之中,让人心神十分惬意。

一位在场的老先生问道:“如果是40多年前酿造的,会不会是1921年左右的酒?”

另一位老人家回答道:“如果真的是1921年,那就是中共诞生的那年酿造的酒了。”

话音刚落,问话的那位老先生就举起了酒杯,对大家说:“权当如此了,来,我们大家为喜上加喜干杯!”

毛主席听到这话,也笑了笑,和众人一起干了一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拳鸡寿面是厨师专门起的名字,所谓拳鸡就是乳毛退净后新毛刚长齐的笋鸡,样子就如同成人拳头大小一般。

经过旺火干蒸,具有味美、嫩滑、鲜香的特点,是一道独特的生日佳肴。

上桌的时候,厨师考虑到增加美感,还专门将鸡摆正,不加什么修饰。

其余的菜品,都是寻常百姓家日常会吃到的食物,在座的各位,都能感受到毛主席生日简易而不单调的内涵。

晚餐即将结束的时候,毛主席和客人们来到了东配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老先生取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字画,缓缓展了出来,邀请大家一起欣赏。

毛主席这天兴致很高,一边阅读还一边夸赞。

那会,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吕厚民就在中南海办公,他是一位很受欢迎的摄影专家。

待到宾客准备就绪,拍照留念就开始了,此次,是毛主席专门和这些名单上的老朋友拍照的,因此陈毅、罗瑞卿等人并没有合影留念。

从毛主席的一位老家亲戚开始,程潜、章士钊等人接连和毛主席拍了单独的合照。

此外,工作人员们也获得了和毛主席拍摄合照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上去的是汪东兴,之后,其他几个工作人员也都走了上去。

考虑到毛主席经过了几个小时的劳累,大家都提议一起合照一张就够了。

不过,毛主席却对大家说:“没有关系,我在天安门上三四个小时都站过,今天我和大家都很高兴,你们一个一个来,一个个来拍照。”

张宝昌当时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服务科当招待员,他回忆道:

“之前和毛主席合影过两次,都是集体照,这回是单独合影的机会,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心跳都加快了,但更多的是兴奋和喜悦。”

“一是为毛主席的兴致高,那天喝酒品菜还是聊天赏画,主席都兴致勃勃;二是为毛主席身体好而高兴,几个小时的聚会对于一位70岁的老人来说体力消耗应该很大,不过毛主席那天并没有显露出疲惫的神情,反而在招待完大家后和大家一一合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宝昌走到毛主席身边的时候,脑海里还想过要如何说一些祝福的话,没想到主席先开了口:“你也来了。”

张宝昌赶紧回答:“是的,来了,祝主席身体健康。”

毛主席笑了,张宝昌就赶紧挨了上去,拍下了一张宝贵的照片。

而对于毛主席70岁生日的那天,摄影师吕厚民也很有发言权,他一生中和毛主席有过5次合影,他还说过:“和毛主席有那么多合影的摄影记者,恐怕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红色摄影家吕厚民去世 曾拍摄大量广为人知的毛泽东照片 人民网

毛泽东过生日:不准公开发表贺电贺信 寿宴饭菜简单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主席七十大寿趣闻 王生荣回忆整理 李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