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铁建工集团获悉,近日,该公司成功中标深圳机场东站站房及相关工程,中标金额约36.65亿元。这意味着深圳机场东站即将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机场东枢纽规划图。

深圳机场东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经济带核心,紧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深江铁路主要车站、广深第二高铁始发站,承担着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空铁大联运的重要分工。

深圳机场东站项目设计为6台14线,地上1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48.75万平方米,市政配套工程建筑面积17.38万平方米。本次中标内容包含新建站房24.97万平方米,整个站房范围内装修、静态标识部分生产生活房屋及相关工程。

深圳机场东站是整个深圳机场东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深圳机场东枢纽则由机场东高铁站和深圳机场T1航站楼构成。规划引入深茂铁路、广深第二高铁、深大城际、城市轨道1、12、20、26号线、机场陆/空侧捷运线共10条轨道线路,致力于打造“空铁联运、港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机场东枢纽及周边协同开发地块总建筑规模约86.4万平方米,远期枢纽对外交通需求总量约22.1万人次/日,其中,T1航站楼按1500万人/年控制,日均吞吐量约4.1万人次/日;铁路远期日均到发旅客约16万人次/日;城际远期日均到发旅客约2万人次/日。

未来,深圳机场地区未来将形成机场东枢纽、T2、T3枢纽三个综合交通枢纽,可依托“三高三快三主”市级干线路网体系,采用“南进南出、北进北出、东进东出”组织模式,实现机场片区各枢纽道路交通的快速高效集散。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柳通讯员王立斌

■新闻链接

深圳机场东枢纽设计曾获世界建筑节大奖

还未建设的深圳机场东枢纽项目在规划设计出炉时就曾引起轰动,说它万众瞩目也毫不为过。2023年底,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建筑节年度颁奖礼上,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就凭借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荣获世界建筑节主竞赛单元大奖+智慧城市奖。

世界建筑节(WorldArchitectureFestival)作为国际建筑界规模最大声望最高的盛典之一,被誉为建筑界的奥斯卡,获奖项目将列入《世界建筑名录》。能成为建筑与城市的双类别奖项得主,深圳机场东项目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机场东枢纽规划图。

多式融合集约布局

深圳机场东枢纽项目是一个高度叠合的多式联运枢纽。该项目将航空、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城市道路、公共配套、商业服务等各类设施在空间上高度融合,一体化设计。在同一栋楼里,旅客上楼可搭乘飞机、下楼可换乘高铁和地铁,所有中转都可在5分钟内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机场东枢纽规划图。

空铁联运安检互认

项目以空铁联运为抓手,积极探索衔接效率提升的技术创新,实现空铁(轨)融合先行先试。通过科学拓展安检互认、流程优化、智慧交通等专项内容,在综合交通枢纽空铁联运及衔接效率提升方面作出新的技术探索与改革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机场东枢纽规划图。

站城一体资源联动

在枢纽功能设计、空间设计和流线设计上,深圳机场东枢纽充分注重车站和城市功能的紧密融合,通过枢纽带动周边城市的开发。本项目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站城极度融合的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商务人员、工作人员和居民步行十分钟可来到枢纽中心,以此打造一个步行网络联通、以人为本的城市客厅。

生态友好环境安逸

据悉,该项目采用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包括能效高的照明系统、雨水回收系统及优化的空气流通设计,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和绿色设计融入车站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打造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空间。

项目规划为全地下站,采用高效的交通设施布局,满足大量旅客的出行需求。将列车运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限制在地下空间内,有助于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机场东枢纽规划图。

世界水准深圳特色

根据规划示意图,红树林综合换乘中庭是深圳机场东站最重要的设计元素。设计概念源自深圳独有的红树林自然生态系统。生长在海陆交界,向上茂盛的树冠与向下延展的树根寓意着机场东枢纽海陆空连接、空铁轨联运的创新交通形式。

以红树林生长为理念,形成高度模数化的设计,可减少材料浪费,精准控制成本和施工质量,最大限度发挥装配式制造和施工的优势,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