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位开国大校去世,一时间,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献上花圈,更有上百名开国将军前去悼念。

这位大校名叫张维翰,和很多开国元勋比起来,他的军衔并不算太高,但他的贡献却有目共睹。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他带领着8个团,累计一万多名士兵投奔八路军,在此后的战争中,他更是多次正面打击日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正因如此,在抗日战场上,张维翰成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建国后,他也收获了诸多革命战友的尊敬。

张维翰功勋卓著,他的一生,到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6年,张维翰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童年时期,张家的处境十分艰难,张维翰的父母虽然勤劳能干,但当时正处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流寇四起。

张家经常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张维翰读了两年私塾便被迫辍学。

张维翰人生轨迹之所以得以改变,还得归功于他的二哥张维玺。

张维玺比张维翰年长7岁,年纪轻轻便因生活所迫离家打拼,后来,他加入了军阀冯玉祥的部队。

由于他为人好勇斗狠,在战场上总是带头冲锋,很快便在军中闯出了一番名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5年时,张维玺已是第十六混成旅的一个营长,在攻打北平时,他率先在天坛找到张勋的踪迹,立下大功,深受冯玉祥的欣赏。

随着张维玺飞黄腾达,张家也开始富裕起来。

正因如此,9岁的张维翰获得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他进入了冯玉祥主办的军官子弟学校——育德中学学习。

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诸多科学文化知识,还结识了一生的好战友彭雪枫。

两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很快便成了无话不谈的伙伴,而这,也在多年后为张维翰加入共产党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校期间,张维翰和彭雪枫都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虽然育德中学由军阀创办,但校内风气却尤其活泼。

大量进步刊物在学生间传阅,教师还时常为他们讲述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

就这样,张维翰心中种下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子,他对当时旧社会压迫工人的状况痛心疾首,经常主动参加学校召开的群众大会,揭发帝国主义的暴行。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著名的“五卅惨案”,大量罢工工人死在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手上,顿时群情激愤。

张维翰也主动走上街头,与彭雪枫一起,组织起爱国学生,举行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游行示威活动。

然而,1926年韩复榘公开投靠蒋介石,学院内立即充满白色恐怖气氛,张维翰也被迫逃回了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几年内,张维翰都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尤其是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后。

各地爱国人士人人自危,张维翰多次深陷险境,好在他为人机敏,没有落入国军魔爪。

1929年,张维翰考入了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

大学毕业后,张维玺在冯玉祥部队中早已平步青云,甚至独当一面,担任第十三路军军长。

凭借着张维玺在军中的地位,张家一跃成为当地豪门,势力范围覆盖到馆陶县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张维翰却不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彭雪枫已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人接触期间,张维翰对共产主义理论欣然向往。

但在当时的处境下,他一旦入党便意味着与家人分道扬镳,所以,他还是举棋不定,最终决定离开家乡,自己在外打拼。

1932年,张维翰应聘进入河南省民政厅工作,他本打算在国民政府中稳扎稳打,逐渐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但现实很快便让他看清了真相。

国民政府贪污横行、拉帮结派的现象屡见不鲜,整个机构如同一艘已经腐烂的巨轮,沉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仅在民政厅内当了41天办事员,张维翰便毅然辞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又在天津、北平等多地辗转,但都一无所获,处处碰壁后,他只好回到山东,并在张维玺的举荐下,接过了牟平县代理县长一职。

然而,官场的黑暗再度刷新了张维翰的认知,批阅文件时,他发现前任县长王照旭有大量贪污行为。

为此,他耗费了整整三个月,将相关证据整理成册,并向上级举报。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他们官官相护,不仅不处理贪污问题,反倒将脏水泼到了张维翰的身上。

就这样,在牟平县期间,张维翰身负巨大压力,他本想给老百姓做点实事,但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他不管干什么都处处掣肘。

1936年,在牟平县待了三个月以后,张维翰终于心灰意冷,选择离开。

直到遇到了范筑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筑先发迹于北洋军第四镇,清廷覆灭后,他担任过中央陆军第八旅旅长,也曾随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

在中原大战中,他更是受到重用,被冯玉祥任命为第一军参谋长,可见,范筑先履历光鲜,在军中地位也颇高。

不过,和大多数国民党将领不同,范筑先对自己要求严格,一贯克己奉公、生活简朴,军队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

在山东临沂县任职期间,他严抓赌博、鸦片,还改革了政府中贪污腐败的不良之风。

范筑先升任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时,恰好是张维翰辞职之际,两人任职的地方相距不远,也互相听说过对方的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筑先对张维翰十分欣赏,便邀请他前来担任自己的秘书,张维翰生性倔强,对官场的黑暗一清二楚,所以更加敬佩出淤泥而不染的范筑先。

两人一拍即合,当年11月,张维翰便走马上任,接过了专员秘书的重任,并在彭雪枫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11月初,日军侵入了鲁西北地区。

韩复榘让范筑先尽快撤退到黄河以南地区保存实力,并一再强调,“黄河以北再无中国军队,你如现在不撤,以后就来不及了。”

在这种情况下,张维翰向范筑先反复言明了抗战形势,也一再劝说其应该坚持进行敌后抗战。

范筑先自然明白张维翰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看到国民党军队纷纷向南撤退,范筑先明白依靠国民党与日寇进行斗争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与张维翰反复商量之下,范筑先再次拒绝了韩复榘要其南撤的命令,并向全国表明了自己抗日的态度。

范筑先此举与蒋介石的行为形成了巨大反差,所以在国内引发了轰动,在他的鼓舞下,大量国人选择参军入伍,走上抗日前线。

随后,张维翰也与徐向前取得联系,并且获得了徐向前的大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张维翰与范筑先通力合作,建立了鲁西北抗日革命根据地,而该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也引起了敌人的恐慌。

期间,他们吸纳了当地诸多武装力量,组成了共35个支队,数量高达数万人。

抱着“宁洒热血,不失寸土”的决心,鲁西北抗日队伍,在一年间与日军交手百余次,打出了大量以少胜多的战役。

到了1938年夏天,鲁西北境内基本上肃清了日伪军。

并办起了《抗日战报》等30多种抗日报刊,建起了20多万人的群众组织。

张维翰担任司令的第十支队更是屡战屡胜,成了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1938年11月,日军向聊城发起围攻,聊城守军数量本就稀少。

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下,最终无力抵抗,城门被攻破,范筑先不愿成为战俘,便举枪自尽,以身殉国。

原来,日军还没打到聊城,民主第一路参谋长刘冠千便与军长王来贤串通一气,带着部队逃离了聊城,使得范筑先孤军作战,最终不幸牺牲。

后来,王来贤投敌,刘冠千则与国民党反动派达成协议,要对抗日根据地实施偷袭,将共产党的军队赶出鲁西北。

之后刘冠千又想趁乱向国民党通报消息。

可是张维翰却对这个侥幸逃脱的参谋长有些怀疑,便对他多加询问。

刘冠千也是做贼心虚,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支支吾吾地说有重任在身,要到部队复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状,张维翰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于是,他一方面先稳住刘冠千,让他留下来吃晚饭,并趁此机会,着手调查起聊城失陷的真相。

了解清楚情况后,张维翰立即采取行动,当天晚宴上,他举杯为号,随即警卫便将刘冠千压倒在地。

经过审讯,刘冠千招认了自己的罪行,并供出了国民党的行动计划,当夜凌晨,张维翰亲自开枪,击毙了这个叛徒。

而范筑先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出后,举国痛悼。

12月13日,举行追悼大会时,朱德、彭德怀、蒋介石等人分别送了挽联,国民政府也“特令褒扬”,“通令全国下半旗三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揪出了叛徒,但范筑先的离去还是给张维翰造成了巨大打击,他将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日寇身上。

几个月内,他与陈赓、李聚奎等人并肩作战,不仅将日军打得抱头鼠窜,还壮大了鲁西北的革命力量。

就在张维翰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在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时,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果断提出,将军队交给八路军处置,他所率的第十支队,共十个团,一万余人,被改编为八路军的一个师。

为了纪念革命英雄范筑先,这支部队被命名为“一二九师筑先纵队”,张维翰则继续担任纵队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张维翰南征北战,职位也不断得以晋升,从纵队司令员,到旅长,再到军分区司令员,张维翰战功赫赫,为鲁西北的抗日事业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遗憾的是,1943年,张维翰不幸负伤,无法继续战斗,在延安养病两年,1945年,病情刚好转,他又如往常一样,走上了战场的第一线。

在解放战争中,张维翰的表现同样亮眼,他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九分区司令员、冀南三地委武装部长以及邯郸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

由于工作安排,他没有参加太多指挥工作,但在维护当地治安、开拓革命根据地等方面,他还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在长期的革命之旅中,张维翰始终把这句话奉为圭臬。

正因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环境相对稳定,他也接受了组织上的任命,为祖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在解放军军事体育学校担任副校长,也在国防体育协会担任运动部部长。

1955年,解放军授衔仪式开始,张维翰被授予了开国大校军衔。

对于一个在抗日战争中屡立奇功的人来说,这个衔位并不算高,但他自己却一笑置之,从不争名夺利。

张维翰从青少年时代就甘愿拋弃二哥所带给自己的高官厚禄,而立志要为人民谋福利,并为之付出了一切。

他曾响应土地改革的号召,将家里的土地尽数分给农民,甚至散尽家财只为军队购买抗日装备。

对于国民党曾送去的将军委任状张维翰严词拒绝,即便自己的父亲被日军绑架,张维翰也绝不向日军低头。

张维翰始终将国家、民族大义放在首位,始终为人民服务,无怨无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间,张维翰更是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鲁西北抗日革命根据地简介》一书的撰写。

在这本20万字的巨著中,他详细记录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为国家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1979年10月11日,张维翰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3岁。

他离去后,国家各级领导人、军中的各级将领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为其送上花圈,上百名开国将领都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张维翰戎马一生,杀敌无数,为抗日事业贡献一切,虽然只是大校军衔,但他完全担得起将军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