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创新领头人引领下,天津机务段在各车间、班组延伸创新动能,收获多项“微创新”成果——(引题)

一个创新工作室激发的澎湃动力(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通讯员 董策 窦世强 张磊

“3道机车止轮器已打好。”一句响亮的安全警示语激荡在火车头整备场。日前,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机务段研发的“机车智能止轮器安全联锁装置”在各作业现场推广应用。

“机车智能止轮器安全联锁装置”荣获第六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微型股道自动化系统荣获北京局集团公司第一“京铁创新春”青年科技创新大赛机辆组一等奖……近年来,天津机务段依托“张伟大师创新工作室”激发澎湃动力,带动职工科创,有力保障了现场作业安全,提升了铁路运输效率。

研发100余项创新成果

进入夏季,天津机务段HXD2B型机车通风机使用率高,电机故障影响正常使用,班组职工都皱起了眉头。

下班后,张伟一个人对着故障通风机较劲儿。他发现故障通风机电机定子、转子上吸附着大量的污尘,影响电机转动。张伟买来防火板材,测量尺寸、锯剪钻孔,制作出电机定转子防尘罩,装车试验后,电机性能和防尘效果良好。

张伟带领团队成员对其余50余台故障通风机进行了修复,逐个为电机定转子搭建了防尘“屏风”,不仅解决了难题,保证了正常使用,还节支10多万元。

全国劳模张伟是天津机务段职工创新的领头羊。2015年,天津机务段成立“张伟大师创新工作室”,张伟任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在铁路机车检修工作24年间,张伟带领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解决了机车电暖气故障率高等难题,研发100余项创新成果,为铁路安全生产和节支创效做出了突出贡献。

形成创新合力

“张伟大师创新工作室”由包括张伟在内的18人组成,主攻内燃机车配件检修、和谐型电力机车配件自主修,并解决现场安全装备难题。

“我们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助力发展,主要是团队成员合力共为,人人献策献计。”张伟说。

今年28岁的卢双喜是创新工作室成员之一。在日常设备巡检中,他发现机车整备场使用的止轮器摆放与撤除仅靠两名机车乘务员相互呼唤确认实现,这种人防人控很容易出现疏漏引发行车安全隐患。他反复思考,将研制“机车智能止轮器安全联锁装置”的思路告诉了工作室成员。

大家合力攻关,经过多次试验,研制出防止机车在整备场溜逸的“机车智能止轮器安全联锁装置”,保证了现场行车作业安全。

张伟创新工作室还主动将积累的技术知识、创新方法在全段广泛传播,形成更广的创新合力。今年起,他们在全段范围内开展了“和谐机车维修技术大讲堂”。截至目前,共组织16次讲课,累计130多课时,参培人数700余人。

从“微创新”到“微电影”

在“张伟大师创新工作室”引领下,天津机务段在全段各车间、班组延伸创新动能,发动职工在检修、整备、运用等各个系统成立“微型创新工作站”,每月围绕机车质量、季节性安全、节支降耗等设立创新攻关微课题,引导职工结合岗位实际揭榜攻关。

“我们借鉴开瓶器顶出红酒瓶塞的杠杆作用原理,研制机车轴箱端盖拆卸提效工具的故事,被拍到视频里啦!”“我们为机车直供电装置接触器传动架研制铁质‘假肢’,保证供电‘不断道’的故事也上演了!”在天津机务段职工影院内,职工三五成群地谈论着。

该段开办“职工创新故事影院”,将职工技改攻关、破解难题的过程、成果拍摄剪辑成《创新奋斗故事》“微电影”,利用手机报、微信群发送至全段干部职工进行宣传展示,让职工充分感受到创新带来的成就感。

天津机务段出台多项激励培养机制,实行“三堂一会”创新培养举措,即班组级补钙蓄能“微学堂”、车间级创新过程指导“会诊堂”、段级创新交流“演武堂”和技改技革创新成果评审会。

每季度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安全生产创新竞赛,引导职工参与微创新竞赛,评选“天津机务段创新十杰百将”,每半年召开一次创新工作成果表彰大会……职工创新蔚然成风。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