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人考上北大是万分之一的概率,考上北大后入读哈佛是十万分之一的话,如果再加一个前置条件脑瘫,这个概率该是多少呢?也许是亿万分之一,又或者根本不可能。但是,武汉的一对母子,却将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2016年,当母子两人在哈佛大学的查尔斯河畔漫步的时候,儿子丁丁(zhēng)问母亲邹翃燕:“妈妈,当初你鼓励我申请哈佛的时候,有想过真的有一天成为哈佛家长,跟我一起在查尔斯河畔散步吗?”邹翃燕笑着说:“没有,真的没有。我现在像做梦一样。”

但是这一场梦,在最开始的时候,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噩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要留下他

1988年7月,正是湖北最热的时候,25岁的邹翃燕大着肚子去婆婆家里待产。邹翃燕是做教师的,在那个时候就有了胎教的概念,每天捧着肚子和宝宝说话,给宝宝放音乐。肚子里的宝宝也很活泼,她能感受到孩子的活动,小脚时不时地踢她一下,邹翃燕和全家都对这个孩子满怀期待。

谁都没想到,孩子出生的时候却遇上了意外。

因为医生的疏忽,导致孩子没能顺利生产,发生宫内窒息的情况。孩子生出来之后,并不像普通的孩子那样啼哭,而是悄无声息的,紧闭着双眼,小手小脚都无力地垂着。邹翃燕还没来得及看孩子一眼,孩子就被紧急推上另一个手术床抢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危通知书一张紧接着一张下,邹翃燕和家人来不及高兴,就被担忧所包围。一连下了五张病危通知书,医生终于出来,对他们说:“孩子救回来了。但是,宫内窒息导致了孩子颅内出血。孩子现在太小了,没办法用CT确认出血究竟压迫到哪里,如果是大脑,那孩子将会是个傻子,如果是小脑,那么孩子就会是瘫痪。”

一家人顿时愣在原地。

邹翃燕问:“医生,那该怎么办?你救救他啊!”

医生叹了口气,说:“没有办法,这孩子的脑瘫是注定的。我建议,还是‘放弃’他吧。只要把输氧管拔掉,他会没有任何痛苦的。”

“你还年轻。”医生告诉邹翃燕,“你还能再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病房里陷入了死寂。每个人的脑中都天人交战。许久,邹翃燕的丈夫开口了:“拔了吧。”

“不要!我要留下他!”邹翃燕尖叫着阻止了。她想到自己怀孕十个月来的点点滴滴,想到在昨天都还感受到宝宝和她之间的互动,无论如何都做不到“放弃”。这是一条生命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丈夫有些生气了:“你没听医生说吗?他是脑瘫!你不放弃,那以后都你来管。”

“好。我管就我管。”邹翃燕平静地说。她已经想好了,这是自己辛苦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她不会放弃他。就算孩子是脑瘫也没关系,自己活一天就养他一天,到最后时刻再带他一起走。

就这样,这个孩子活了下来,邹翃燕为他取名丁丁(第二个字读zhēng),取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丁丁是大树被砍伐倒下时发出的声音。邹翃燕觉得,若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能像大树被砍倒一样发出声响,也不枉他来这一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怀着对奇迹的一些期待,邹翃燕出院了。

即使知道孩子是重度脑瘫,但邹翃燕作为母亲的本能让她不想放弃任何希望。她觉得,如果孩子智力没有太大问题,那么让他学会一些谋生的技能,将来能够养活自己,她也多少可以更放心。于是,邹翃燕查阅了大量关于幼儿智力问题的文献,又四处咨询医生,每天和儿子说话,给他一些来自外界的刺激。

丁丁三个月的时候,邹翃燕发现儿子好像并不是傻子。

她在家里布置了很多色彩鲜艳的气球,来刺激孩子的视觉神经。同时又把孩子抱在怀里,跟他讲话,把气球指给他看,告诉他气球的颜色。有天,邹翃燕无意中发现,当她问丁丁:“红色的气球是哪个呀?”的时候,丁丁的眼睛就会转向红色。

因为孩子还没有力气指挥自己的手脚和头,只能软软地趴在邹翃燕怀里一动不动,她一开始还觉得是凑巧。没想到,一连几天,孩子都能用眼睛找对气球的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发现让邹翃燕欣喜若狂。一个三个月的孩子就能理解这么复杂的指令,可以说,儿子不仅仅智力没有问题,反而比大多数孩子还要更优秀。她想,她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她的儿子不比别人差什么。

到了丁丁半岁时,邹翃燕就带着他到湖北省中医院看病。可以说,小时候的丁丁,吃的药比吃的奶都多。七个月时,丁丁已经能辨认爸爸、妈妈、奶奶,对人们的说话也有反应,虽然他还是只能咿咿呀呀的,但看得出来,他也非常努力地想要和这个世界沟通。

经过专家诊断,丁丁被确认智力没有问题,这让邹翃燕松了一口气。比起瘫痪,她真的更怕孩子痴呆。

虽说智力没有明显缺陷,但脑瘫患儿有的流口水、肌无力等症状丁丁是一个都不缺,两岁半时仍然没办法抓握东西。

为了锻炼孩子的抓捏,邹翃燕通过撕纸游戏来调动孩子的兴趣。她从学校拿了很多废卷子,让丁丁把他们撕成条。一开始,孩子连一张薄薄的纸都没有办法拿起来,后来慢慢地能捏住,再后来可以撕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丁丁的每一次进步,都鼓舞着邹翃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风霜雨雪都要坚持

除了上班和陪伴丁丁,邹翃燕剩下的时间都用来求医问药。她了解到,三岁到六岁是脑瘫患儿的黄金治疗期,在医生的建议下,丁丁从三岁时开始接受按摩理疗。

这种按摩不是我们印象中的让人放松、舒服的按摩,相反,它非常地疼。通过疼痛来刺激患儿的神经,以达到治疗脑瘫的效果。即使到今天,丁丁依然能回想起治疗时的痛,他人生中最初的记忆,就是自己在医院的按摩床上边哭边抖,边接受治疗。

丁丁的理疗是两天一次,邹翃燕下班后就带儿子去医院。由于路并不好走,她就推着自行车,但还是免不了磕磕碰碰,医生跟她说,丁丁的头千万不能摔到,不然治疗就会前功尽弃。

此后,一年四季,邹翃燕都用一个很厚的棉帽子包住儿子的头,防止磕碰。不管是风霜雨雪,母子俩都从不缺席,经常抵达医院时,已经浑身湿透,滚得泥猴一样。连医生都说:“以后这种天气可以不用带孩子来了,改天也行。”

邹翃燕却说:“没事儿医生,只要你们开门,就算天上下刀子,我也来。”

丁丁还记得,有一次妈妈发高烧,躺在床上起不来。到了理疗的时间,见妈妈还没有要出门的意思,他兴冲冲地问妈妈自己是不是可以看电视了不去治疗了,妈妈这才反应过来今天是做治疗的日子,依然从病床上爬起来,带儿子去了医院。

她觉得,人都有惰性,有了第一次不去,就慢慢会有第二次,日积月累,也许就放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邹翃燕的坚持和努力之下,四岁的丁丁学会了走路,六岁时学会了跑跳,等到七岁已经可以正常地上学了。

反而,当时和丁丁同期治疗的一位患儿,因为没能坚持,多年后,邹翃燕再次遇到那位患儿的家属,才知道,那个孩子仍然无法出门。而此时的丁丁,已经读小学了。这件事对邹翃燕的触动很大,她一面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一面又觉得,也许应该将自己和儿子的事情讲出来,或许可以鼓舞到更多和他们一样情况的家庭坚持下去。

丁丁上学后,依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小学时,因为抓握能力还是很差,丁丁拿不住笔,写字时一笔一划写得非常慢不说,经常写着写着笔就掉了。

为此,邹翃燕找老师商量,让孩子同类型的作业少做,考试延迟20分钟。所幸,丁丁非常努力,到了小学四年级,他已经可以不用再延迟考试时间,也能正常写完所有作业了,而他的成绩更是在学校名列前茅,经常考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翃燕是这样教育丁丁的:“不管你考了多少分,先问问自己尽力没有?如果你没有尽力,第一名也不行。”

尽力,正是这样的理念,支撑着母子二人一步一步地克服着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难关。

丁丁十岁那年,邹翃燕和丈夫离婚了。

当年在医院,丈夫的那一句“你管”并不是玩笑话,十年来,他没有在丁丁的事情上帮过邹翃燕一分一毫,这让邹翃燕觉得非常心灰意冷,决意与他离婚。离婚后,面对再大的困难,邹翃燕都没掉过一滴泪。她说:“我不能哭,我必须假装坚强。装久了就真的变的很坚强。”。

上初中后,学校组织了军训。邹翃燕觉得军训是很好的一种磨练,就叫儿子参加。

不过提前和教官打了招呼,对他额外优待一些。因为肢体缘故,丁丁总是慢半拍,连向左转、向右转之类的简单动作都做不好,正步更是一抬腿就会摔跤。

当其他孩子看到丁丁做不到也不用受罚时,都有些不满,问他为什么不用挨罚。年轻的教官脱口而出:“他是个脑瘫,你们和他比?”

孩子们不懂什么是脑瘫,但本能地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东西。从那以后,同学们都骂:“丁丁是个苕。”苕是武汉话里傻子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会儿的邹翃燕正带着学生在贵州写生,听丁丁在电话里讲了这件事,火速请假赶了回来,赶到儿子的学校。

她站在讲台上,向下面的孩子们解释了什么叫脑瘫,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包容丁丁,并在黑板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让孩子们有任何关于丁丁的事情都可以告诉她。如果是丁丁做得不对,她一定会教育批评。

那天,离开学校前,邹翃燕对丁丁说:“退学是懦弱的表现。你怎么证明你不是个苕?退学能行吗?你只有靠优秀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不是个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雨之后,就是彩虹

从那以后,丁丁更加刻苦地学习,在那一年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下,所有的同学都对他服气了。而整个初中阶段,丁丁的成绩都没有掉出过年级前十。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高中后,邹翃燕有一次带儿子去看房。母子俩去看东湖的一套湖景房。当他们爬到十楼时,透过窗户并看不到湖;爬到十五楼时,能看到小小的一片湖面;等到爬到二十层时,窗外是一片浩淼,美丽的东湖尽收眼底。邹翃燕对丁丁说:“只有走的高,视野才宽广。人生也是这样,你走的越高,看的越远,你的眼界和心胸也就越开阔。”

丁丁由此备受鼓舞,并定下了北京大学作为自己的高考目标。2007年,丁丁以660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2011年又保研到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硕博连读。2016年,已经工作一年的丁丁,又在妈妈的鼓励下申请了哈佛大学的法学院。邹翃燕说:“不要怕申请不上,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又哪来的前进的动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丁丁,已经顺利从哈佛大学毕业,并入职一家大公司做法律顾问。他看上去帅气、自信、谈吐不凡,如果不是提前知道,没人会觉得他是一名脑瘫患者。

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帮助妈妈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虽然这很难——但,30多年前,他刚出生的时候,也没人想到如今的他能够北大、哈佛毕业,入职大公司,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赚足够环游世界的钱确实很难,但哪里难得过以前呢?

很多人都说,邹翃燕母子很有智慧。但邹翃燕不这么认为:“如果说智慧,那我们最大的智慧是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然后努力强大自己,争取改变现实。”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像是一个“人”字一样互相支撑,走到了今天。

如果说,有什么能创造奇迹,那我相信,就是如邹翃燕一样的伟大的母亲的爱吧!#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