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的一天,贵州望谟县一贫困山村的人们正欢聚一堂,这天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板栗节,无论现实生活如何,这天,当地的人们还是充满了笑容。

不过,村里的何兴平一家却有些伤感,因为何兴平的“徒弟”王兵就要离开了,两人虽然只相处了短短三天的时间,但何兴平早已把他当成了亲兄弟一般。

临行之际,何兴平还送给了王兵一件布依族的传统服装,嘴里一直祝福着他能够梦想成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何兴平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第一天到工地上班差点被开除的“徒弟”,竟然是一位身价35亿的大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艰难的工地生活

“王兵”本名王均金,是上海均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早年间也是从底层摸爬滚打,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眼光一步步才创下了现在的财富,彼时的他手里有着三家上市公司,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

王均金为何要跑到贵州去给何兴平当学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功成名就的王均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没有忘记自己也是从打工人一步步走来的,虽然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再穿过到工地干活时的衣服,但他深知打工人的艰辛。

2018年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均金了解到了一档名为《城市梦想》的综艺节目,看到上面有不少富豪打扮成普通工人的样子去体验生活,王均金也心动了,他也想切实感受一下当年的感觉。

王均金说做就做,他立刻联系到了节目组,在节目组的安排下,才独自一人化名王兵来到了贵州望谟县县城打工。

临出发时,为了充分体验生活的艰辛,王均金脱下了西装,只带了200元现金,接下来的三天,他要靠自己的努力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天上午,王均金来到了当地县城的一处建筑工地,工长符师傅把他分配到了小工何兴平的身边当学徒。

小工就是临时工的意思,这类工人没有固定的工作,工地哪里需要,他们就去哪里干活,已经51岁的何兴平没有丝毫抱怨,因为对他来说,只要能赚到钱,就算再苦再累都必须咬牙坚持。

何兴平第一眼看到王均金时,觉得他带着一副眼镜,很是斯文,实在不像干体力活的样子,但一想他可能也有不得已的难处,就让他跟在了身边。

“你先来铲沙吧,你刚来,这个比较简单。”何兴平善意地给王均金分配了一个比较容易的活,王均金心里一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对于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干过过重体力活的王均金来说,这还是十分吃力,没铲几下,王均金就热得满头大汗,矿泉水喝了一瓶又一瓶。

王均金知道这就是普通工人的常态,所以,他没有放弃,依然努力地完成了工作,看到他这般卖力,何兴平也很佩服他。

几个小时后,何兴平和王均金又被安排了绑扎钢筋的活,这可是需要十分精细的操作,何兴平亲自给王均金演示了一遍,看到何兴平满手的老茧,王均金很是动容。

对于何兴平来说,他一个小时能绑3000个,这也是当地熟练工人的平均水平,不过,王均金努力坚持了一个小时,也才绑了600个左右。

这让王均金更加认识到普通工人的不易,到了中午的时候,吃过盒饭的二人有十多分钟的休息时间,可工地又无法提供床铺,只能找个背阴的地方躺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均金好奇地问何兴平能否睡着,何兴平只是点了点头,就睡了起来,因为这是他白天唯一可以休息的时间,看着工地上都在呼呼大睡的工友们,王均金也闭上了眼睛。

下午的时候,何兴平又被工长叫去铺地板,何兴平立刻朝着目的地跑去,因为时间就是金钱,他的工资是按工作量来算的,何兴平和王均金要在接下来三个小时的时间内,铺满一间教室的地板。

因为时间紧急,何兴平这次只是大致和王均金说了一下要领,然后就开始干活了,王均金也拿着地板铺了起来。

然而一旁的工长却发了火,对王均金说:“你要是再干成这样,明天就别来了!”原来,王均金铺设的质量远远达不到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旁的何兴平很是内疚,他知道每个人到社会上打拼都不容易,他觉得是自己没有亲自给王均金示范,于是,等工长出去后,他就安慰了王均金,然后仔细教他正确操作。

就这样,两人合力之下完成了地板的铺设,转眼间到了傍晚的时间,拿着一天赚到的一百多块现金,王均金对工人们更加敬佩。

为了深入了解何兴平家的生活情况,王均金便跟何兴平一起到了他家,只是,何家的情况还是有些超出了他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师徒到兄弟

何兴平生活在望谟县的一个贫困山村,直到2018年的时候,村里的500多户人家中,还有21个家庭依旧处于贫困的生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村子在大山深处,想要出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当地的青壮年最多只能到县城找些活干,收入也十分微薄,而何兴平家的条件则是较为困难的情况。

何兴平这年已经51岁了,家里不禁有八旬老母要养活,还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要照顾,除此之外,何兴平的姐姐因为得了重病,需要长期到医院进行治疗,为了给姐姐看病,何兴平这些年还花了8万多元。

就连家里的砖瓦房也是直到2016年家里人多实在住不下才盖的,盖房子的钱也是他东拼西凑借来的。

而何兴平的妻子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只能在家里种地为生,可一年下来,一亩多地种玉米的收入也只有不到两千块,这实在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王均金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耐心地向何家人询问着他们的情况,一直聊到很晚。

第二天一早,何兴平没有再去县城,因为村里有户人家要盖民房,何兴平干脆就选择在村里干活,虽然工资比县城要低几十块,但好歹能够多抽出时间照顾家人。

就这样,王均金也跟着一起盖起了房子,只是,光砌砖这一件事王均金就弄不明白,在何兴平的帮助下,学了许久才勉强及格。

上午干完活后,王均金又跟着何兴平到了附近的山上采摘板栗,原来,当地政府为了扶贫专门拨款在当地开辟了板栗园,何兴平没事的时候就会过来,采到的板栗也能拿到市集上去卖,这也是家庭的收入来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一天下来,最多也只能卖个一百多块,收入还是杯水车薪,等忙完回到何家的时候,王均金看着何兴平妻子挖来的野菜,心中更加动容。

原来,因为家里地少,收入又基本全靠何兴平一个人,所以,吃饭问题有时候也无法得到满足,为了填饱肚子,何兴平的妻子经常带着孩子到山里挖野菜吃。

随后,王均金又跟着到了医院查看何兴平二姐的身体情况,医生告诉他这是多年不治才积累下的毛病,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长期治疗。

何兴平的姐姐看到弟弟忙碌的样子,心里也很难受,她总是说自己拖累了弟弟,但何兴平却从不抱怨,因为在他看来,两人是亲姐弟,当弟弟的不帮忙还指望谁能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何兴平的苦苦坚持下,一家人的生活虽然困难,但还是一天天过了下来。

时间来到了第三天下午,按照节目组的安排,还有几个小时,王均金就要离开何家返回上海,看到何兴平这几天对自己的照顾,看到何家人生活的艰难,王均金很是不忍。

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贫贵在授人以渔

事实上,得知王均金要走的消息,何兴平也有些不舍,虽然两人只认识了短短不到三天的时间,但他早已把王均金当成了自家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是当地布依族的板栗节,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可以载歌载舞的欢聚时光,一家人一起忙碌了起来。

王均金到了县城的超市,给何兴平的孩子们挑了一些礼物,这些钱都是他前两天打工赚来的,快要离开了,总要送些东西给他们。

而何兴平也送给了王均金一身布依族的传统服装和一条头巾,按照当地的习俗,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能享受这一待遇,王均金更加动容。

夜晚的聚会上,王均金坐在何兴平旁边,两人一起高声歌唱,一起把最好的祝福送给对方,只是,相聚终有时,到了深夜,王均金还是坐车离开了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走的时候,王均金挨个询问何家人都有什么梦想,并且鼓励他们为了梦想不断努力,听着何兴平的孩子们不停地叫着叔叔,王均金心中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也就是在一个月后,正在工地干活的何兴平受到了上海一家企业的邀请,说让他去参加一个精准扶贫的公益活动,这样可以为他带来更多的扶持。

何兴平觉得这多少也是一个机会,就带着大女儿坐火车前往了上海,这还是他第一次去外面的大城市,何兴平充满了期待,一心向往去大城市打拼的大女儿也想趁这个机会好好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当到了公司之后,何兴平整个人都愣住了,因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就是自己的“徒弟”王兵。

“你……你原来是一个大老板!”

何兴平很是惊讶,但他没有因为两人身份的巨大悬殊就产生疏远,因为当看到王均金的时候,他脖子上还戴着当初何兴平送给他的头巾,何兴平知道他也把自己当成了兄弟。

果然,王均金没有任何的架子,主动起身拥抱了“师傅”何兴平,还亲自向公司董事会成员热情地介绍了他,看到两人如此亲密,大家不禁鼓起了掌声。

随后,王均金带着何兴平父女在上海到处游玩,之后还把何兴平的姐姐接了过来,专门安排她到了上海的医院进行检查,幸运的是,虽然何兴平二姐的病积累的时间太长,但还是能够治疗的,王均金也表示会提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王均金和何兴平一起参加了公益活动,在这次活动上,王均金提出要在何兴平家乡建立一座千亩板栗示范园,搞科学化种植,这样何兴平包括当地的乡亲们就都可以到里面打工,这样赚得钱也比之前多出不少。

不仅如此,得知何兴平的大女儿想去外面大城市闯荡的想法后,王均金还主动安排她到了自己公司旗下的学校读书,让她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回馈家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均金明白要想让何兴平一家真正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就必须从根本上提供帮扶,所以,他没有直接给何兴平钱,而是让他有了改善生活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王均金的帮助,何兴平很是感动,他实在没想到一个公司老总居然会为了自己这般费心,不过,这也是他应得的,因为从他善意地帮助王均金那刻起,这些就早已注定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好人有好报。

所以,当在生活中遇到平凡的普通人时,我们还是要投以善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乐于助人,日行一善,这样好运终究会出现。

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能像王均金一样,更多地关注社会上的困难群体,先富带动后富,这样才能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