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在AI人工智能大有挑战和取代“人脑智能”,从事许多职业的当下,教育、科普、新闻传媒、经济研究等不同行业的权威专家如何看待教育?在昨天举行的第17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嘉宾们围绕“论道教育”主题,从最近刷屏的新闻人物——获得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第12名的17岁中专女生姜萍,谈到为什么一些“超级中学”培养出的“小镇做题家”进入顶尖高校后泯然众人,又聊到了刚刚进行的中考。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卫借一项研究发现200位拔尖创新人才普遍善于合作沟通的成果,提出未来学校应该更看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的观点不谋而合:“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科学知识,而是要锻造孩子的自主、专注、坚韧,这三条是教育的真正价值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上海民进教育论坛已成功举办17届。主办方供图(下同)

今天是民进上海市委会成立75周年。民进作为以教育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始终情系教育、服务教育。上海民进聚焦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双减”政策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深化教育领域履职建言,提出了“超越民生谋教育”等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昨天下午举办纪念大会之前,一场汇聚民进会员和各界专家的教育论坛昨天上午率先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主旨发言环节首先登场的胡卫参事畅谈如何“畅通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他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和科技、人才、产业不融汇、不融通的现象。他犀利地指出,将单一类型的“学霸”集中在一起进行超难度、超强度学习,并不等于可以有效提升创新能力,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应该更重视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通过跨学科建设、产教融合、普职融通、建设综合高中、发展职教高考制度等方式,来更好地实现上述良性循环。

倪闽景副主委的“科学教育的新逻辑”主旨发言也引发了听众的广泛兴趣。他提出,科学教育要面向所有孩子,通过多样化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动手实践,加强实务学习,发展感官能力,培育孩子自主、专注、坚韧的品质,突出对人的尊重和对科技的敬畏。他还以姜萍举例说,即使AI可以替代人从事很多工作,但是,“如果一个孩子能够自主、专注、坚韧,在人工智能时代,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拥有创新发现的人。”在倪闽景心目中,这6个字正是教育的价值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