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请继续写热爱的东西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爱发电vs为钱卖命:青年网络文学作者的困境与反抗》《传统江南女性形象的新构——以林黛玉同人文和混剪视频为中心》《白日无梦——同人文创作的情感与劳动》……6月18日在上海哔哩哔哩(B站)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水花雅集”青年学术沙龙“数字时代网络衍生创作”专场,仅看一个个报告题目就新意迭出。

“水花雅集”青年学术沙龙“数字时代网络衍生创作”专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花雅集”青年学术沙龙“数字时代网络衍生创作”专场

这场兼具学术视野和潮流前沿的学术讨论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主办,B站支持。B站上的短文混剪视频、办公地与B站同在创智天地区域的叠纸出品游戏《恋与深空》等,都成为青年学者观察的对象。

根据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网文产业已经迎来3000亿元市场,00后成为网文作家新增主力,新增的“白金大神”则多是90后、95后。“为什么?网文写作对体力要求太高了。”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张晴柔晒出一份“大神年报”,从全年创作总字数、总用时到平均时速,这份年报清晰显示一位网文作家全年12个月的“劳作”状态。

张晴柔展示的“大神年报”。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晴柔展示的“大神年报”。施晨露摄

90后张晴柔业余也是一名网文作者,已有作品实体出版,在她看来,网文写作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精准量化、最高效率”的前无古人的写作方式。在成熟的商业逻辑下,日更3000-10000字、把握下沉市场、规范管理,让网文产出得以形成商业闭环,但追溯网文写作的源头,其实大部分是从“为爱发电”开始的。“精雕细琢、表达自我、我行我素”是“为爱发电”式写作的特点。为了抵御流量焦虑,一部分网文写作者重新回到“为爱发电”的轨道,追求更自我的表达。

“‘坐忘道’一词出圈,见证了《道诡异仙》(狐尾的笔)这类以怪诞烧脑著称的玄幻小说的热度,而克苏鲁这一设定自《诡秘之主》(爱潜水的乌贼)大热后,在多部作品中成为重要元素,一定程度上因其不可名状或不确定性而成为小说把握时代情绪的某种表征。‘群像’一词在起点读书等标签热度中位列榜首,《剑来》《这游戏也太真实了》《剑出鞘》《女主对此感到厌烦》《为什么它永无止境》等作品为读者贡献了一批互助自强的群像。”在张晴柔看来,网络文学催生新作者、新表达,在“为爱发电”或“为钱卖命”之间没有严格的泾渭。“当‘为爱发电’聚集足够多的受众,也会遇到商业化,比如现在有一款APP就叫‘爱发电’,主打‘连接创作者与粉丝’,首页上就能看到‘周边服务代制作代发货’。”

“假如现在的你,能带一句忠告给当初刚签约的自己,大家会说什么?”在晋江论坛讨论区,6月15日的这个帖子让张晴柔留意。“请继续写自己热爱的东西吧”,她截屏了这句回复。

“请继续写热爱的东西吧”。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继续写热爱的东西吧”。施晨露摄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戴伊璇关注的是网络文学中的一种另类性别模式,“在‘强势、主导’,‘中性、平衡’,‘柔弱、需要被保护’这三种类型中,升咖的Beta(意味着中性、平衡),是网络文学对‘普通’的认可。相比性别身份,将更多注意力移向个体的社会地位、公共交往和职业发展,而非传统的描写罗曼蒂克之爱,是网络文学新的气象。”

同样地,以柔弱形象构成传统典型江南女性形象的《红楼梦》经典人物林黛玉,在新一代的同人文和混剪视频中,也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形象。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晗统计了B站上1000多条林黛玉同人短视频,尽管存在人物扁平化趋向,但在“倒拔垂杨柳”“风雪山神庙”“魂穿101选秀”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林黛玉形象新构中,仍然能够捕获一些当代年轻人对名著的全新理解方式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年轻人磕CP到底在磕什么?“CP脑”是不是被“艺人+运营+粉丝”所形成的“你卖我买”的生态所养成的?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李琳在《角色互动的情感逻辑与资本逻辑》中予以解析。同人文从一种对原著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二次创作到逐渐成为中心的“草根书写”,是否会遭遇“社群陷落”的危机?同人文的作者与读者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脆弱的亲密关系?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曹晓华提出自己的观察。

正如张晴柔提到,网络文学创作活跃,但研究端相对仍处于沉寂、冷清的状态,当数字时代的网络衍生创作已然成为蔚为大观的青年文化现象,或许需要更多青年研究者投向关注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