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4年3月21日,中国台湾的卫生福利部门公布了一项新指南——《申请源自人体细胞之外泌体使用于化妆品之个案审查应检送文件》,并对现有的《化妆品禁止使用成分表》进行了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台湾这条新出炉的指南,化妆品中禁止添加的成分列表迎来了新成员:那些未经主管部门特别许可的人体细胞、组织或源自人体的外泌体。不过,若企业能获得特别审查的通过,则可在产品中使用这些成分而无需受到禁令的限制。

01

法规意义

从前被完全禁用于化妆品中的外泌体,现在,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审批,则被允许使用。

这意味着,外泌体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高。

而在此指南出台之前,仅有少数国家和地区,例如韩国,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来源于人体细胞和组织的衍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MFDS)于2023年11月30日修订并发布的MFDS-2023-73号公告中,对《化妆品安全标准规定》进行了更新,新增了关于人体细胞和组织培养液的安全准则。依照此标准,满足条件的人体细胞和组织培养液现可作为化妆品的合法成分。

在中国大陆地区,根据现行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该成分目前仍不被允许使用,编号为38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欧盟,依照(EC)2009/1223号欧盟化妆品法规,该原料同样被列入附录II的化妆品禁用成分清单中,编号为416

可以期待,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指南的修订,能够影响到中国大陆地区,让其关注到外泌体发展应用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审批不易

上文我们也说过,即使放宽了对外泌体的限制,还得过审批这一关,而想要通过审批并不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我们就能看出,申报表可谓细中之细,注中的第五点,“检验报告应至少连续三批次”更是被特别标出。

这是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疗法必须经历的过程,虽然严格来说,在化妆品中很难存在外泌体的有效成分,更多的可能是指其衍生物:培养基或裂解液等。

虽然外泌体本身很难存在于化妆品中,但在疾病治疗方面,使用外泌体治疗的案例早已数不胜数。

03

实际应用

外泌体的探索之旅始于1984年的“囊泡释放”发现,在科研领域里,这个时间不长,至今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

想象一下,人体就像一个繁忙的港口,货物必须准时送达指定地点。在这个复杂的物流系统中,外泌体就如同勤劳的快递员。

这些微小的脂质双层囊泡,直径仅20-1000纳米,像货船一样运载着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珍贵货物。它们在各种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其组成会随环境和药物的影响而变化。

外泌体,这些由细胞分泌的囊泡样物质,与它们的来源细胞有着相似的功能。它们可以从多种细胞中释放出来,如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广泛存在于我们的体液和细胞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已有众多已发表或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在探索MSC-Exos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肾脏疾患、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骨关节炎、中风、阿尔茨海默症以及Ⅰ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1)慢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CKD)是一种持续恶化且无法逆转的病症,当肾功能降低到某个临界点时,该病症便会显现出来。随着疾病的逐步进展,肾小管间质会发生纤维化,最终引发终末期肾病(ESR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实验中,40名处于三期和四期的CKD患者(其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15-60 ml/min之间)被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A”:20名患者,接受了两剂间充质干细胞(MSCs)衍生的细胞外囊泡治疗。

对照组“B”:20名患者,接受了安慰剂。

研究团队通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血清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eGFR)和炎症免疫活性标志物(如TNF-α、TGF-β1和IL-10)来评估治疗效果。

治疗组“A”的患者在治疗后表现出显著的肾功能改善,具体包括:eGFR的提升,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水平的降低,以及UACR的显著减少。

在炎症指标方面,治疗组“A”的患者显示出抗炎因子TGF-β1和IL-10的血浆水平显著增加,而促炎因子TNF-α的血浆水平显著降低。

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使用来自无细胞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外囊泡(CF-CB-MSCs-EVs)进行治疗是安全的。该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三期和四期CKD患者的肾功能,具体表现在多个肾功能指标的改善上。治疗还能够调节患者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抗炎因子的增加和促炎因子的减少。

(2)皮肤疾病

皮肤色素沉着症,一种导致皮肤颜色变化或加深的疾病,当前的治疗手段常面临治疗周期长且疗效有限的困境,同时还可能伴随红斑、脱皮及干燥等不良反应。

2020年有一项关于该领域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研究深入探索了源自脂肪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皮肤色素沉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接受外泌体治疗的患者其黑色素数量显著减少,且该疗效稳定维持了两个月。研究人员分析,这可能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黑色素细胞的有效调控有关,进而影响黑色素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部粉刺和痤疮作为常见的皮肤问题,经常给患者带来社交方面的困扰。目前,点阵二氧化碳激光(FCL)治疗被广泛应用,但其愈合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近期研究发现,与单纯接受FCL治疗的患者相比,同时接受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的患者在美白、毛孔缩小及疤痕减轻方面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效果。

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外泌体所提供的抗炎和再生生长因子密切相关,这些因子不仅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还能有效促进神经酰胺的合成,进一步改善皮肤状况。

(3)骨科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骨关节炎(OA),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关节疾病,常常引发关节的疼痛和僵硬感,且多发生在手部、臀部、膝盖以及脊柱。

当前我们尚未找到根治骨关节炎的方法,只能借助镇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2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通过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以有效地缓解包括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踝关节以及腕关节在内的多种骨关节疼痛,并显著提升上下肢的功能性。这一发现揭示了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的巨大潜力,目前,对外泌体最大的期望也是在骨科领域。

End

写在文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泌体,这一无细胞治疗的新兴工具,正在逐渐成为医学界的新宠。

众多临床研究已经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佐证,同时,还有大批研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然而,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外泌体也不例外。产品的异质性、体内快速清除问题,以及长期保存的稳定性等难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技术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